《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現(xiàn)被選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該文只有68個字,娛情山水,濡墨染彩。它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朝夕動靜、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文辭清麗,幽靜雋雅,抒情議論,融為一體。[1]“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奔?xì)品之,該文中有著作者作為道學(xué)家獨特的審美感受,一句一景,一景一意,借景傳“禪”,參透了人生的真諦、宇宙的秘密,啟發(fā)眾生消除雜念,從而做到清凈無染。文中用字遣詞無不滲透或體現(xiàn)著“禪”意,目隨筆轉(zhuǎn),情偕意遷。
按一般教學(xué)參考資料的理解,該文就是表達(dá)了作者歸隱林泉的欣悅之情與自得之樂,同時也反映出作者鐘情山川、酷愛自然的審美意識與欣賞情趣,并未涉及佛理禪意。其實,我們可以先來大致了解一下陶弘景的生平、思想發(fā)展脈絡(luò)及其所處時代背景,對該文中的“禪道”思想的感知和領(lǐng)悟就水到渠成了。
陶弘景(456-536),自號華陽隱居。南朝齊、梁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醫(yī)藥家、煉丹家、文學(xué)家。其思想脫胎于老莊哲學(xué)和葛洪的神仙道教,開創(chuàng)了道教茅山宗,是南朝道教中最有影響的人物。[2]
陶弘景的一生,跨南朝宋、齊、梁三代,經(jīng)歷可謂復(fù)雜。梁武帝蕭衍早年與之交往甚密。武帝即位,陶弘景給予了有力的支持,然陶弘景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始終不愿為官,瀟灑徜徉于大自然的懷抱。武帝贊嘆之余,便不再相擾,但國家遇有大事,無不遣使前往咨詢問策,書信不絕,月中常數(shù)信。帝每得其書,燒香虔受,恭敬之狀,無以復(fù)加。故時人謂陶弘景為“山中宰相”。[3]
當(dāng)時,在南梁時期舉國崇佛的大環(huán)境下,陶弘景作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壓力出走遠(yuǎn)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師的身份,前往鄮縣禮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一場政治禍端。[4]可見陶弘景此舉,并非出于自愿,而是為維護茅山道眾的生存不得已而為之,可謂用心良苦。
陶弘景一生有著長達(dá)四十余年的隱居修行生活。他為尋仙訪藥,常漫游于名山大川中,到處探求靈異。行至山幽水靜的美景之處,便坐臥其間,吟詩作賦,有許多優(yōu)美詩文問世,《答謝中書書》即是應(yīng)時而作,應(yīng)運而生。
作者寫景從大處落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陶弘景眼中的“美”絕不同于凡夫俗子,山因水動,水乘山形,相映成趣,神采煥然,飄飄然有仙氣。由“高峰”到“清流”,再到“兩岸石壁”,俯仰生姿,顧盼有情。筆下所寫之景也是了無煙火氣,一片禪道心?!扒嗔执渲瘛秉c出景物之茂盛,“五色交輝”渲染色彩之斑斕,足以讓人大飽眼福,一如佛教之壁畫絢麗動人,讓人如入佛國圣境,無欲無求,平心靜氣。
“曉霧將歇”則以擬人的手法一語道破天機,作者遣詞上變“散”為“歇”,是在警醒奔走繁忙的世俗之人的確需要“歇歇腳”了,好一派道骨仙風(fēng),普度眾生,點化世人?!霸厨B亂鳴”的一個“亂”字,化雜為序,鳴中取鬧,此起彼伏,歡快與喧騰,似經(jīng)聲佛號喚回?zé)o邊苦海夢中人?!跋θ沼j”之“頹”,貶詞褒用,化腐朽為神奇。作者潛心修行,“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他著意選擇了一朝一夕的特定時段:早晨,云霧繚繞,猿啼鳥鳴;傍晚,紅日西沉,潛魚飛躍。靜中見動,寂里傳響,別具情趣,如聽晨鐘暮鼓驚醒多少山河名利客。其中“沉鱗競躍”之“競”更是一字傳情,生機勃勃,寫出了生命之氣息,可感受萬魚朝宗,讓人如見佛光普照,金光閃閃,構(gòu)成一幅怡神悅性的立體流動的畫面。
“欲界”和“仙都”本身就是佛教用語,欲界之人有著各種各樣的欲望,但陶弘景追求的是“無色界”的高層次的禪定狀態(tài),物我同化,洞明佛理,自可跳出三界,超越輪回,羽化登仙。
觀陶弘景一生,集儒、釋、道三教思想于一身,在“立德”“立功”“立言”的傳統(tǒng)士人精神與價值觀的熏染下,艱難創(chuàng)業(yè),慘淡經(jīng)營,為發(fā)展茅山道教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xiàn)。他同時一生潛心學(xué)問,與山川草木朝夕相處,情深意厚,創(chuàng)作了不少歌吟自然美景的詩文佳作,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無疑占有一席之地。
文中提到康樂公謝靈運曾在風(fēng)波險惡的官宦生涯中慘淡經(jīng)營,輾轉(zhuǎn)不安,最后還是慘遭誣陷而被殺頭,其宿命論般不幸的遭遇令人扼腕嘆息。為不重蹈覆轍,陶弘景毅然決然遠(yuǎn)離官場,在自然山水之間,他選擇了隱居,完美踐行著中國人“不慕榮利,功成身退”的美好理想,境界超然,顯得深謀遠(yuǎn)慮,更高一籌。
俗世人形與天地自然合一,美妙風(fēng)光與人生理想交融,生老病死與詩情畫意共存。這是人類盼望已久的塵封孤本,是未被世俗侵蝕的桃源夢境,本文文質(zhì)俱佳,參禪悟道,普度眾生。
漁樵耕讀,文采飄揚。在水一方,山美人長。人,詩意棲居在自然中。謝靈運倉促一生中沒能最終實現(xiàn)的理想,不經(jīng)意間在陶弘景的美文中結(jié)出了“禪道”的碩果。
參考文獻(xiàn):
[1]劉永康.語文教育學(xu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2.
[2]王家葵.陶弘景叢考[M].濟南:齊魯書社,2003:312.
[3]李超.“山中宰相”辨[J].宗教教學(xué)研究,2008(1).
[4]鐘國發(fā).陶弘景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133-134.
(南京市九龍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