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澤東思想為“三個自信”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思想借鑒。因此,要科學論證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三個自信”,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必須從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中汲取養(yǎng)分。通過梳理毛澤東思想和“三個自信”各自的研究進展,探討毛澤東思想和“三個自信”結合研究的意義,指出毛澤東思想和“三個自信”研究的廣闊空間。
關鍵詞:毛澤東;毛澤東思想;“三個自信”
中圖分類號:D2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2-0008-03
“三個自信”是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重大思想。他要求全黨一定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中也多次闡釋和強調“三個自信”的問題。他強調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實現(xiàn)途徑、行動指南、根本保障的內在聯(lián)系上,特就特在這三者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上。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由此可見,“三個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重要思想淵源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飛躍,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智慧和財富、經(jīng)驗和教訓,對今天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因此,本文精選了毛澤東的經(jīng)典著作作為切入點,梳理毛澤東思想與“三個自信”的研究進展,以期挖掘毛澤東思想中關于建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的思想,從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的理論基礎。
一、毛澤東思想與“三個自信”的研究進展
(一)國內外學術界對毛澤東思想本身的研究
眾所周知,毛澤東是中華民族的一代偉人,毛澤東思想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睹珴蓶|選集》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載體。關于毛澤東思想的研究,由于毛澤東思想研究是學術界長期關注的重點領域,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巨大,時間跨度也相對較長,現(xiàn)就以毛澤東的各篇著作研究為載體,梳理近幾年毛澤東思想研究成果。
林庭芳[1]和周可[2]都指出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中階級分析思想和方法對今正確分析現(xiàn)階段中國社會各階層的新變化,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極為重要。石仲泉[3]和韓莉[4]認為《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農(nóng)民是革命的主力軍,為將革命的重心放在農(nóng)村奠定了基礎。金一南認為只有《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始終存在》回答了中國革命中一個最為根本性的、其他偉人都無法解答的問題。孫中山、斯大林、托洛茨基,都認為中國的紅色政權無法獨立存在,更無法獲得勝利。所以,金一南指出,可塑性:現(xiàn)代共產(chǎn)黨政權的生命力源泉[5]。劉曉農(nóng)指出毛澤東與眾不同和偉大之處就在于在那么艱苦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他仍然注重用革命的理論指導革命的行動[6]。羅朝遠[7]主要分析了井岡山時期“選擇中國共產(chǎn)黨”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可能成為群眾集體意向性,對我們今天堅信“三個自信”頗有啟迪。余雪飛[8]、劉付春[9]和湯玉潔[10],都認為毛澤東個人信念在革命中的重要性。楊信禮[11]、郭必選[12]、劉敬東[13]和許全興[14],都指出毛澤東的《實踐論》和黨的思想路線所昭示的基本理論、立場、觀點和方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哲學基礎,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思想,應當成為當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理論與實踐自覺。雍濤認為《兩論》是毛澤東的兩部重要哲學著作,它們構成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核心[15]。田心銘指出《實踐論》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無論就其目的、途徑、成果和創(chuàng)造主體而言,都必須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16]。吳漢全指出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在革命論、階級論、國家論、人民論等四方面,構建了獨具特色的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學體系[17]。凌海金指出毛澤東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一文中提出廢止“一黨專制”、建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實現(xiàn)新民主主義政治、發(fā)揚黨內民主等思想[18]。邱守娟認為《論十大關系》是毛澤東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要論著[19]。陳金龍認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多元路徑[20];王偉光認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指南[21]。
國外的毛澤東思想研究成果也很多,例如馬克·賽爾登在《革命中的中國:延安道路》(1971)提出了“延安模式”,認為中共廣泛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緩和的經(jīng)濟政策、革命的民主機制等,改善了農(nóng)民的生計,提高了農(nóng)民的政治地位,由此獲得了農(nóng)民的普遍支持[22]。布蘭特利·沃馬克分別就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國民革命與農(nóng)民運動》和《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進行了深刻分析并予以高度評價,并指出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對于革命轉向農(nóng)村也是十分擔心的,但是,毛澤東并不害怕革命會受到農(nóng)民的腐蝕,而這種擔心在其他黨的領導人中是很明顯的[23]。這就是毛澤東能夠實現(xiàn)轉型的強大的信念支撐,即堅信農(nóng)民的力量。
(二)國內外學者關于“三個自信”問題的研究進展
與“三個自信”核心內容相關的研究,目前在國外暫未發(fā)現(xiàn),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理論和取得輝煌成就的研究,也僅僅散見于一些國外學者對所謂“中國模式”研究論述的文章中。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差別,國外學者更多關注“中國道路”的研究,很少涉及理論和制度自信的研究。在國內,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學術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呈現(xiàn)出不斷深入的總體態(tài)勢。研究成果大多以論文的形式呈現(xiàn)。習近平[24]、李君如[25]、石仲泉[26]和顧鈺民[27]特別從歷史和實踐的角度強調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榮開明[28]、張澤強[29]和田克勤[30]對“三個自信”的內涵與依據(jù)作了詳細的研究。包心鑒[31]、韓慶祥[32]和周毅之[33]對“三個自信”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了研究。當然在研究三者之間的關系時,有部分學者認為制度自信最重要,例如張雷聲[34]、張克難[35]。陳錫喜[36]認為實現(xiàn)兩個階段性奮斗目標的保障是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敌阍啤⑷~健健[37]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開創(chuàng)者、建構者、發(fā)展者,是“三個自信”的主導主體;而“三個自信”要走向實踐,成為改造生活世界的強大力量,其根本在于作為基礎主體的人民群眾的自信。
與“三個自信”有關的著作有本書編寫組主編的《十八大后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新方略(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按十一個方面進行了闡釋和解讀。張榮臣主編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學習讀本》立足三個自信,從總依據(jù)、總布局、總任務著眼,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具備的自信入手,闡述了我們黨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難探索和不屈不撓的奮斗歷程?,斞啪幹摹兜缆纷孕牛褐袊鵀槭裁茨堋烦懼袊嗣?、中華民族要有自信,尤其要有道路自信。受訪者從多個角度全面闡述中國道路的成功,中國道路的自信來自于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道路課題組編著的《中國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jīng)典文獻回眸》,是以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發(fā)展為大背景,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開辟中國道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些經(jīng)典文獻進行了簡單回顧與解讀。存在的問題,僅僅局限于對中國道路的解讀,未能涉及到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存在同樣問題的著作還有李君如主編的《中國道路與中國夢》和朱俊峰主編的《道路自信》。
總之,從以上豐碩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毛澤東思想和“三個自信”的研究都已經(jīng)成為目前學術界的熱點,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毛澤東思想與“三個自信”的研究意義
(一)理論價值
第一,有利于從學術上探討“三個自信”地歷史基礎和歷史依據(jù)?!叭齻€自信”是有歷史來源的,通過對毛澤東的著作進行研究,可以深刻挖掘與發(fā)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堅持“三個自信”,經(jīng)過28年革命斗爭,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第二,有利于探討“三個自信”的方法論和理論內涵。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家、戰(zhàn)略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凝結了他在極端困難條件下和外國經(jīng)驗壓力下和左傾教條主義干擾下對探索自己道路的堅定信念,以及為開拓這種獨特道路所依據(jù)的理論創(chuàng)新精神和理論自覺及對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理論的自信,也凝結了他對實踐創(chuàng)新形成的新民主主義制度的自信,對這些進行總結和挖掘,對加強對自信理論和方法的認識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第三,有利于研究“三個自信”的大眾化。毛澤東畢生堅守信念,對道路、理論、制度一生探索,通過科學而通俗的語言教導黨和人民群眾,使個人自信成為全黨和人民的自信。通過經(jīng)典著作研讀毛澤東科學論證的方法,是實現(xiàn)“三個自信”大眾化的最佳途徑。
(二)實踐意義
第一,全面闡釋“三個自信”,有利于培育今天國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正如習近平所說,我們講的“三個自信”,要有堅若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第二,對加深理解和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具有重要價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觀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最突出的主題。深化“三個自信”研究,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動力。
三、毛澤東思想與“三個自信”研究的空間
通過對毛澤東思想和“三個自信”研究進行梳理,探討毛澤東思想與“三個自信”的研究意義,發(fā)現(xiàn)在這方面需要研究的空間很大。正如武國劍、王孝松的《大學生應加強對“三個自信”的理解——基于馬列經(jīng)典文本閱讀視角》、田心銘的《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和劉冠軍的《馬克思主義:黨和人民自信的科學理論——兼論“三個自信”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的關系》三篇文章都強調堅信“三個自信”,必須堅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信,必須認真閱讀馬克思主義者的經(jīng)典著作。因此,將毛澤東思想和“三個自信”結合起來研究,空間還很大。
(一)選取毛澤東著作的原則
第一,旨在從“三個自信”視域下探討毛澤東在形成中國革命道路、理論、制度過程中體現(xiàn)的立場、觀點、方法及自覺、自信的政治立場、政治信仰、崇高精神和理論品質。第二,選取的著作從縱向上看能夠展現(xiàn)“三個自信”歷史背后的理論形成、理論發(fā)展和理論創(chuàng)新,切實體現(xiàn)毛澤東在實踐中是如何發(fā)展、如何創(chuàng)新的,為我們堅信“三個自信”提供真實感和歷史感。
(二)研究總體思路
第一,毛澤東思想與道路自信。第二,毛澤東思想與理論自信。第三,毛澤東思想與制度自信。第四,毛澤東與“三個自信”。第五,毛澤東思想與“三個自信”的有機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林庭芳,盧軍.毛澤東階級分析思想及其現(xiàn)實指導意義[J].探索,2006(1).
[2]周可.簡論毛澤東的階級分析方法[J].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0(1).
[3]石仲泉.武昌農(nóng)講所與毛澤東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初始之基[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4(3).
[4]韓莉.《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群眾路線”思想初探[J].黑龍江史志,2014(5).
[5]金一南.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始終存在?[J].綠葉,2010(1).
[6]劉曉農(nóng).《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為何人提出?[J].黨史文苑,2012(7).
[7]羅朝遠,陳龍.“選擇中國共產(chǎn)黨”何以成為群眾集體意向性——讀《井岡山的斗爭》[J].探索,2013(3).
[8]余雪飛.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奠基之作——學習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的兩篇光輝著作[J].黨的建設,2010(9).
[9]劉付春.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信念觀探析——重溫《井岡山的斗爭》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J].桂海論叢,2012(7).
[10]湯玉潔,張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與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2(6).
[11]楊信禮.《實踐論》、思想路線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重讀《實踐論》[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1(4).
[12]郭必選.論毛澤東《實踐論》、《矛盾論》的當代價值[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13]劉敬東,張玲玲.《實踐論》《矛盾論》:現(xiàn)代中國革命的哲學邏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0).
[14]許全興.《實踐論》和《矛盾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啟示[J].中國社會科學,2013(12).
[15]雍濤.《實踐論》《矛盾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J].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8(8).
[16]田心銘.《實踐論》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幾點啟示[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2(3).
[17]吳漢全.《新民主主義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貢獻[J].政治學研究,2010(1).
[18]凌海金.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民主思想探析[J].貴州社會科學,2010(7).
[19]邱守娟,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提示[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2(4).
[20]陳金龍.試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理論的社會傳播路徑——兼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選擇[J].中共黨史研究,2009(5).
[21]王偉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指南——重讀《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7(2).
[22][美]馬克·賽爾登.革命中的中國:延安道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3]布蘭特利·沃馬克.毛澤東政治思想的基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4]習近平.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J].黨建,2013(4).
[25]李君如.堅定我們的道路自信——學習十八大報告的一點體會[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2(6).
[26]石仲泉.學習“兩個決議”堅定“三個自信”[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3(3).
[27]顧鈺民.論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1).
[28]榮開明.論“三個自信”的內涵、依據(jù)和前景[J].學習與實踐,2013(3).
[29]張澤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本內涵淺析[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3(2).
[30]田克勤.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J].思想理論教育,2013(5).
[31]包心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邏輯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2(5).
[32]韓慶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yōu)勢——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J].中國社會科學,2013(1).
[33]周毅之.大國崛起的應有自信——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34]張雷聲.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J].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1).
[35]張克難.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3(3).
[36]陳錫喜.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J].思想理論教育,2012(12).
[37]康秀云,葉健健.論“三個自信”的主體[J].思想教育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