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資本與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共同構成了人體的人力資源,心本管理正是利用人的心理資本,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高效管理方式。高校圖書館要完全實現(xiàn)心本管理,管理者就必須具有發(fā)掘館員心理資本的意識,具有營造館內心心相連的工作氛圍、激勵自我和館員進行心性修煉、激發(fā)館員積極心理狀態(tài)的慣性思維。
關鍵詞:心本管理理念;管理者;高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2-0223-02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精神文化集聚的寶庫,館藏著豐富海量的紙質書籍和電子文獻。一般而言,高校圖書館管理的重要內容在于將所有文獻系統(tǒng)化、序列化,使文獻借閱順暢化、秩序化和零錯誤化,讓所有文獻書籍充分發(fā)揮輔助學生學習、擴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功能。根據(jù)圖書館的功能和任務,多數(shù)圖書館管理者的關注重心都常常聚集在文獻和書籍上,所以有人稱這種管理為“書本管理”。雖然管理好書籍,利用好它們的價值固然重要,但是,筆者認為更重要的還應該是圖書館的全體館員,按照人本主義的管理思想,要是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位館員的成長和發(fā)展需求,調動他們的積極力量,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圖書文獻的功效將會無限擴大。
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發(fā)展,尤其是20世紀末期積極心理學運動的興起,學者們發(fā)現(xiàn)制約人力發(fā)揮發(fā)展的最重要因素不是物力,也不是人的外在需求,而是人的“心靈”,源自于人心的積極力量,學者們將這種心力稱為“心理資本”。心理資本概念的提出推動了組織行為學、組織管理學的發(fā)展,于是,在2004年便誕生了“心本管理”這一全新的管理理念。高校圖書館要升級發(fā)展,要與時俱進,毫無疑問,理應引入并扎實踐行心本管理思想,改善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運用更為科學、更為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既實現(xiàn)組織目標,又融洽館員人心,還和諧內部關系,使全館釀成日益濃厚的人文氛圍。
一、心本管理基本思想
心本管理是由Luthans等專家2004年提出的最新管理學概念,該概念孕育于積極心理學運動。積極心理學運動是20世紀末期由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塞利格曼(Seligman)發(fā)起的,該運動旨在淡化傳統(tǒng)心理學側重人的功能、關注人的病理表現(xiàn)、聚焦人的心理問題等消極觀念[1],力持發(fā)掘人的發(fā)展?jié)摿?、放大人的?yōu)勢優(yōu)點、發(fā)揮人的積極因素、提升人的主觀幸福感、增強團隊和組織效能等人文性思想與方法。積極心理學改變了機械隱喻的人性觀,突出了人性的完整性、可塑性、發(fā)展性和建構性等特點;轉變了心理學對人的心理結構的“修補”功能,提出了心理學的新任務應是開發(fā)與利用人的心理資本,建構人的自信、希望、樂觀、堅韌性、幸福感、積極歸因等積極心理狀態(tài),支持人去爭取或創(chuàng)造幸福的思路。積極心理學運動無疑是心理學研究與發(fā)展視角的變換,它將促進心理學方法論的更新,它的發(fā)展成果也會推動其應用領域的變革。
心本管理就是通過情感、思想、意志、感覺、知覺等多種心靈的發(fā)掘、整合與正確導向,所產(chǎn)生的綜合之力。心本管理打破了傳統(tǒng)的強制管理的觀念,重點突出的是對員工、顧客和利益攸關者在心理上的凝聚、引導、激勵和輻射[2]。心本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好人的心理資本,而心理資本又是在物力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所以心本管理在組織管理學中也是一個新概念。有學者還將這一新管理模式譽稱為管理學的“第三次勢力”?!靶谋竟芾怼毕鄬τ谌吮竟芾碇饕腥齻€方面的升華:一是把關注人“心”作為管理的出發(fā)點,并通過挖掘員工的心理潛能、開發(fā)員工的心理能量,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實現(xiàn)組織目標;二是把管理的核心價值由來自外在的心靈感動變?yōu)楣芾碚吆蛦T工內在心靈的自覺;三是把心理資本作為人力資源重要組成部分,認為心理資本、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共同構成人體擁有的人力資源[3]。學者們認為,心理資本的組成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樂觀和堅韌性等四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所以心本管理就是要創(chuàng)造這四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其中,自信或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在特定情境中完成某一具體任務時,對自己激發(fā)自身動機、運用認知資源和執(zhí)行行動計劃的能力的相信程度;希望是指一種積極的、與動機有關的狀態(tài),建立在目標導向的主觀能動性和實現(xiàn)目標的計劃之間的交互作用所產(chǎn)生的成功感的基礎上;樂觀是指人把積極的事件歸因于內部、持久、普遍深入的原因,把消極事件歸因于外部、暫時和特定情景中的原因的積極解釋風格;堅韌性指一個人從逆境、不確定狀態(tài)、沖突、失敗和責任壓力中迅速恢復的能力[1]。
心本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心理契約、管理倫理、組織文化和管理環(huán)境四個方面。“心理契約是在組織中每個成員和不同的管理者以用其他人之間在任何時候都存在的沒有明文規(guī)定的一整套期望”[4];管理倫理是管理活動中形成的各種關系以及協(xié)調處理這些關系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總和。包括管理倫理意識、管理倫理關系和管理倫理活動;企業(yè)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個層面;管理環(huán)境主要涉及工作場所、工作條件及工作方式。
心本管理實施的有效途徑或必要條件在于組織成員的心性修煉,因為心性的自我修煉決定人的行為,行為的反復形成人的習慣,習慣可以造就人的性格,而性格則決定著人的命運。心本管理中的心性修煉包括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實現(xiàn)自我超越,進行團隊學習,學會系統(tǒng)思考等五個方面,其中提高心理素質、開發(fā)心理能量的修煉,以意志修煉為核心,在五項修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
二、圖書館管理者的管理思路轉變
(一)從“書本管理”到心本管理的意識轉變
高校圖書館,顧名思義,就是高校藏書、管書的地方,所以管理者倚重于書的管理,淡化人的管理,更不說人心的管理。心本管理認為,人心是管理活動的出發(fā)點,通過充分調動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最終實現(xiàn)企業(yè)的發(fā)展目標[4]。所以,當代高校圖書館管理者必須轉變觀念,必須從書本管理意識轉變到心本管理上來。正如學者們所言,心本管理在實踐中的應用關鍵在于理念、觀念的更新,以管理者理念、觀念的更新更為重要[3]。為轉變觀念,高校圖書館管理者必須加強學習,建立學習型組織,了解心理資本的知識、重要意義,領會心本管理的內涵和實質,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技能,熟悉積極心理狀態(tài)培育的心理學技巧??傊?,要把館員心靈的呵護,心力的挖掘與發(fā)揮置入管理意識的中心,把以調動館員的積極性作為前提來實現(xiàn)組織目標作為管理目標和價值取向,在管理意識上真正銘記以館員心靈為本的管理理念。
(二)從制度管理到人心管理的策略轉變
在管理工作中,有些管理者長期以來形成了獨斷行事、長官意志,習慣于強硬的行政管理[3]。高校圖書館的管理也不例外。行政管理策略主要是制度管理,當然,任何一個單位沒有制度,職工肯定會為所欲為。根據(jù)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制度反而是職工人格正常化、社會化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力量。但是制度總是為人而設的,總是為人正?;ぷ骱蜕疃O置的。所以圖書館在各崗位上都有制度,甚至這些制度的內容基本上都是突出“管好書”這個中心任務。心本管理要求,圖書館管理者在執(zhí)行制度的同時,更多的應利用好館員的心理潛力,要通過組織承諾、創(chuàng)生組織共同愿景等方式建立領導與館員之間的心理契約;要利用管理倫理激發(fā)館員的責任意識、進取精神,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誠信品質和求實品德;要通過美化工作場所、改善工作條件、合理分配工作崗位等方式給館員創(chuàng)設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圖書館管理者只有對館員以誠相待,而不是因為館員的社會背景決定親疏,也不是因館員工作能力的強弱而影響自己的偏好,心本管理才能真正在圖書館管理中逐步產(chǎn)生最大效益。
(三)從目標管理到心性修煉的過程轉變
組織管理中有目標管理、過程管理、關系管理、制度管理等不同的管理路徑,多數(shù)單位習慣采納目標管理。高校圖書館的管理不能囿于“管好書”、“利用好書”這一目標,應充分應用心本管理這一過程管理。要實現(xiàn)這一管理思路的轉變,管理者和館員就都必須注重長時期的心性修煉,培育團隊互幫互學、系統(tǒng)思考和商討?zhàn)^內的大事要事的風氣;改善傳統(tǒng)落后的心智模式,形成上下共同建立愿景的良好做法,以充分實現(xiàn)每位館員的自我超越。心性修煉強調館員的自主創(chuàng)造,自我實現(xiàn),強調建立在個人愿景與共同愿景的統(tǒng)一,強調管理者與館員的平等關系,強調內部價值觀的重要作用,注重館員的個別差異及館員各層次的需求,使管理工作更加深入到館員的微觀心理層面[3]。
(四)從考核處罰到行為激勵的手段轉變
當前,高校圖書館都在實行績效工資管理,績效管理辦法更多具有懲罰性因素,容易挫傷館員的積極性。心本管理的宗旨在于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所以圖書館管理者應充分利用好激勵獎勵的管理手段,應通過各種目標激勵、領導激勵、競爭激勵、關懷激勵等激勵手段激發(fā)館員的熱情,使其能充分發(fā)揮潛能,以奔放的激情投入到為讀者服務的工作中去[5]。拉伯福說,人們會去做受到獎勵的事情。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在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按時計酬的分配制度,僅能讓員工發(fā)揮出20%-30%的能力,但如果予以充分激勵,則可以使其發(fā)揮出80%-90%的能力。圖書館管理者要是能通過適合本館的激勵而不是懲治手段去喚醒全體館員的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那不僅是一次管理思維方式的提升,也將是心本管理思想和方法高效應用的成功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仲理峰.心理資本對員工的工作績效、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7,39(2):328-334.
[2]吳甘霖.心本管理—管理學的第三次革命[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
[3]楊菁.對“心本管理”的實踐思考[J].商業(yè)文化,2011(11):124.
[4]龍長青,李琴,徐鋒.心本管理—管理學前沿的新方向[J].法制與社會,2007(9):581.
[5]王文軍.心本管理在圖書館工作中的有效運用[J].晉圖學刊,2008(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