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智生活語文課堂中,語言訓練是培智語文教學的主旋律,語言訓練是檢驗一堂語文課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標準之一。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盡管教師努力地實施語言訓練,效果卻不明顯。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師對學生障礙特點、學習能力的不了解,有目標任務過高過難,也有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等等。本文旨在通過任務分析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盡可能地為智障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作用,與培智學生的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培智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
“任務分析法”是指教師將總體學習目標根據(jù)智障學生的特點與能力分成一個個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內(nèi)容細化為容易學會的“小任務”,在教師幫助下,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利用一切學習資源進行學習,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xiàn)總的學習目標。
任務分析教學法的特點
以學生為主的學習 在任務分析教學法的引導下,教師的角色有所轉(zhuǎn)變,因為“任務”這一媒介的參與,教師更多以組織者的角色出現(xiàn),與學生共同完成“任務”。學生在“任務”的驅(qū)動下,確定學習目標。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提供線索,引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激勵學生不斷探索、嘗試,獲得成功的體驗。
任務分級的教學形態(tài)更符合智障學生的認知特點 智障學生的認知特點是感受性慢,感覺范圍狹窄,注意力容易分散,記憶容量小且慢,思維能力差,這些都讓智障學生的學習目標不能太多、太高、太難,運用任務分析教學法,將學習總目標按照學生的具體特點和能力,進行分級、分層,將目標簡化變細,讓智障學生在能力范圍內(nèi)進行實踐努力,讓他們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最終在完成了一個個小任務的基礎上完成總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既讓智障學生發(fā)揮了自身的能力,得到了實踐,也讓他們得到了成功的體驗,保護了自尊心,達到最終目的——掌握技能。
學習評價更注重過程與方法 一堂課的任務,不管是總?cè)蝿者€是分級的一個個小任務,一般都是教學難點,在任務驅(qū)動下,更能體現(xiàn)培智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等非理性因素在課堂教學中的存在。更加關注培智學生作為群體和個體的學習與交往活動,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參與度和情感體驗,將能激起他們更強烈的學習愿望。
培智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實踐
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 教師在備課時,確定的教學目標要根據(jù)培智學生的實際能力,既要突出基礎性,使學生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又要體現(xiàn)發(fā)展性,使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實踐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任務分級要依據(jù)學生的不同障礙情況,確定梯度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任務,有所收獲。例如:筆者在教學《芝麻餡》一課時,對于學生的語言訓練設計了A、B、C三種不同要求的訓練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提出不一樣的要求,有的“說一說,寫一寫”,有的“說一說,找一找”,還有的只要“說一說”或者“寫一寫”“找一找”。面對“自助餐”式的語言訓練,每個學生都在有表現(xiàn)的機會,同時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和影響下,還會去挑戰(zhàn)更高一級的訓練,能力強的同學可選擇A組的練習,能力弱的可以挑戰(zhàn)B組或者C組的練習。在不同的目標任務驅(qū)動下,使語言訓練既面向全體學生,又能突出層次性。在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展現(xiàn)了學生的個性和語文能力。
注重實踐,突出課程延伸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苯處熯M行教學設計時,可以結(jié)合學習任務與技能課老師合作,讓學生在技能課上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并體會到語文知識轉(zhuǎn)化為實際應用的快樂與價值,結(jié)合新知識,解決新任務,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學完《芝麻餡》后,教師與技能課老師合作,開展了“芝麻餡”制作的實踐課活動?;顒诱n上,學生先要復習芝麻餡是用哪些原料做的,還要能找到這些原料,還要知道需要多少量,最后還能創(chuàng)意性地做出不同口味的芝麻餡。這樣的活動設計,學生置身與真實的情境之中,動手操作,相互合作,每個學生都完成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的任務,既鞏固了語文知識,又能調(diào)動已有的經(jīng)驗,學生的語言和實踐技能都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效果明顯,真正將語文的實踐性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及時評價反饋,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任務分析教學法中,將學生的學習任務分級,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根據(jù)不同學生設計不同要求,還要對學生的參與給予肯定,進行分析,不僅要注重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情況,還要關注過程、態(tài)度與方法,還要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jié)和調(diào)整,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做鋪墊。例如:筆者在教學《毛巾肥皂》一課時,將詞語學習的任務分成“語音功能”“詞語理解” “詞語表達”和“過程、態(tài)度與方法”四個維度的目標,而每個目標針對不同學生給出了不同要求的任務,同時,學生也能直觀地感受到自己在不斷地學習。任務分析教學法運用到課堂中,教師就要更多地傾注精力設計有針對性的任務,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興趣點出發(fā),平等地交流,在教學中不斷地積累,讓培智生活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成長的愉快天地。
結(jié)束語
任務分析教學法在培智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身心發(fā)展狀況,既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教學,又能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找到愉快學習的途徑。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