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正在全面推進,而“導學案”是教與學的載體。如何在學案設計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案設計的實例,在對比中提出了學案設計中突顯學生主體地位的三個著眼點:教師理念需先行;適時設置不同題型的問題;在課堂小結處設置“助推器”。
對比反思案例
案例解析
第一,夯實基礎。問題一:在三角形ABC中,a、b、c分別為A、B、C的對邊,已知AB=2,請你添加條件使三角形可解(條件越少越好),并說明你是根據(jù)哪個定理來設計的?
第二,深入探究。問題二:問題1中當添加∠C=60°條件時,該三角形還可解嗎?求解下列問題:①求△ABC周長的最大值。銳角三角形中呢?②求a+2c的最大值。③求△ABC面積的取值范圍。
第三,課堂小結。問題三:①能否將本節(jié)課涉及到的知識建構成知識網(wǎng)絡?(學生合作完成,教師幫助完善并用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②你還有哪些收獲或困惑?(比如在思想方法上等)
兩種設計的不同
設計理念不同 第一種設計以知識發(fā)展順序為主進行設計,心中無學生,學生參與度較低。第二種設計將知識發(fā)展序與學生心理認知序進行了有機整理,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設計目標,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參與度較高。
問題的設問方式不同 第一種設計學生知識的獲得是在老師限定的圈子里活動,第二種設計設問方式更具有開放性,更關注學生的認知起點,有利于引領所有學生積極學習,并將新知納入已有認知結構,完善認知結構;問題的答案具有層次性,更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學生知識的獲得是主動的,思維是開放的,更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效果不同 第二種設計更多的為學生設置了“助推器”,搭建了腳手架,學生的參與度大增,自然教學效果會更好。
反思與感悟
通過學案設計的醞釀、修改再到最終的定稿,再到課堂教學,筆者深刻感悟到課前的學案設計對一堂課教學效果影響的重要性。怎樣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理念需先行 教師理念的先進性決定了學生發(fā)展的高度。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決定了,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后,那么他在工作上的投入越大,往往就越阻礙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方面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老師要經(jīng)常學習理論著作,積極參與備課研討活動,將理念轉化為實踐。
適時設置不同題型的問題 ①開放性設問。開放性題涉及的知識是學生已具備的,但解題的策略是非常規(guī)矩的。要求學生建構自己的思維和策略,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學習觀。②變式設問。變式設問是以題根為基準進行一定幅度的題串設計,是一種高效解決知識疑難的設計方式。其本質是對主動探求建構模式的一種抽象歸納。③多解法設問。為體現(xiàn)解決某類問題的多種方法,發(fā)揚學生的個性思維,可以設置一題多解的問題。
在課堂小結處設置“助推器” 無論何種形式的學案設計都少不了課堂小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傳統(tǒng)的課堂小結是老師用精練的語言概括課堂所學,這種小結模式已不適應新的學習觀,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符。新的教學理念下的課堂小結更注重學生的自我總結,老師只需設置合適的問題來助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而真正的主體是學生。學案設計是一節(jié)課運行的藍圖,教師只有在學案設計上精心準備,才能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作用,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浙江省淳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