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ISIS(“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的英文縮寫)問題是2014年高?!缎蝿菖c政策》課教學的熱點問題。信教大學生人數(shù)在近年有逐漸上升的趨勢,給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分析ISIS問題對信教學生的影響,制定相應的教學對策如下:尊重信教學生的宗教信仰;引導信教學生認同我國政府在ISIS問題上的立場;加強教師自身文化素質(zhì)建設。
關鍵詞:信教學生;“ISIS”熱點;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8-0146-02
ISIS為遜尼派極端組織“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 Shams)的英文縮寫。2014年伊斯蘭極端勢力強勢回潮,ISIS宣布成立“伊斯蘭國”,給國際政治安全形勢帶來新一輪變數(shù)。ISIS問題是2014年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熱點問題。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隨著社會轉(zhuǎn)型的不斷深入,信教大學生人數(shù)在近些年有著逐漸上升的趨勢,為我們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
一、ISIS問題對信教學生群體的影響
(一)ISIS問題對穆斯林大學生的影響
ISIS不單純是一個地區(qū)性的極端宗教組織,它公開的政治目標是要覬覦亞非歐多國領土,我國西部地區(qū)也赫然列入其中。其首領巴格達迪宣布要恢復歷史上的阿拉伯哈里發(fā)帝國,自稱“哈里發(fā)”并成立“伊斯蘭國”(IS),要求包括中國穆斯林在內(nèi)的全世界穆斯林向其效忠[1]。另一方面,ISIS利用網(wǎng)絡等媒體對外輸出價值觀,僅西方就有2 000名青年受到洗腦離家出走加入ISIS。我國大多數(shù)穆斯林大學生屬于遜尼派,這其中既有回族等傳統(tǒng)信教民族的青年學生,也有通過網(wǎng)絡、書籍接觸伊斯蘭教宗教文化知識而皈依的漢族等其他民族的青年學生(如近年來活躍在網(wǎng)絡社區(qū)的“漢族穆斯林”群體)。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ISIS的宣傳會對其造成很強的價值誤導。從騰訊等主要門戶網(wǎng)站的評論可以看出,不少青年學生對ISIS本質(zhì)缺乏清楚認知,僅僅因為其和西方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存在矛盾,就天真地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竟然對它抱有一定的好感和幻想。
(二)ISIS問題對其他信教大學生的影響
ISIS在勢力擴張過程中殘酷迫害其他宗教、教派的民眾。如2014年8月,ISIS攻占伊拉克最大基督教城市克拉克斯,隨后拆毀教堂,屠戮戰(zhàn)俘和平民,造成大量居民背井離鄉(xiāng)。其恐怖主義行徑早已背離了伊斯蘭教和平、寬容、仁和的教義,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宗教矛盾。而我國信教大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基督教學生。青年人常缺乏辨析正常宗教信仰和極端宗教勢力的能力,很容易將極端分子的暴行歸罪于宗教本身,從而對其他宗教產(chǎn)生成見。這種負面情緒如果不加以正確教育和引導,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的安定局面。
二、面向信教大學生的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瓶頸
(一)任課教師易陷入SRC行為的陷阱
SRC(Self-referencecriterion)即“自我參照標準”,是源自于國際市場營銷學的理論。指行為主體在活動中常無意識地參照個人的文化價值觀作為決策的依據(jù)。比如紅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代表喜慶,中國商務人員進入泰國市場時,往往會不自覺地從SRC出發(fā),選擇紅色作為銷售產(chǎn)品(尤其是日用品)的顏色,從而造成營銷的失敗。因為在中國代表喜慶的紅色,在泰國文化中卻象征殯葬。
同樣,在高?!缎蝿菖c政策》課教學時也會出現(xiàn)類似情況。思政課教師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信教學生的精神世界有著質(zhì)的區(qū)別。所以實際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會陷入SRC行為陷阱。例如以穆斯林大學生的世界觀來看,伊斯蘭教是天啟的宗教,是先于宇宙誕生就存在著的,先知穆罕默德是復興了伊斯蘭教而不是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而思政課教師作為唯物論者,在教學活動時可能會在無意中忽視了信教學生的感受。這樣既容易造成隔閡,也不利于開展對信教學生的教育工作。
(二)任課教師缺乏相應的宗教歷史文化知識
當前任課教師大多不具備相應的宗教歷史文化知識,導致在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在宗教哲學知識方面,很多教師連“神格”、“人格”等基本哲學概念都不清楚。這樣在面對信教學生的精神世界時,難免會出現(xiàn)“雞同鴨講”的狀況,難以進行有效溝通。其次,很多教師對相關宗教歷史文化知識甚至是常識不了解甚至誤解,例如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宗教淵源、什葉派和遜尼派基本教義的區(qū)別以及一些宗教禁忌的產(chǎn)生原因等,結果導致面對信教學生時常常不知所措,更不用說采取有效的思政課教學手段去引導了。
三、針對信教大學生的ISIS問題教學對策
(一)堅持從正確的立場進行引導
1.尊重信教學生的宗教信仰
馬克思主義認為,宗教有其產(chǎn)生、發(fā)展和消亡的規(guī)律,反對用行政手段人為地消滅宗教。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一直是我黨的一項基本政策,更是《憲法》所規(guī)定的公民基本權利。①思政課教師應帶頭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遵守《憲法》規(guī)定,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充分尊重信教學生的宗教信仰。要在尊重信仰的基礎上對教學內(nèi)容正確加以闡述,引導信教學生“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明辨是非,謹防迷失方向,做到愛教與愛國、愛黨和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機統(tǒng)一,發(fā)揮宗教信仰的正能量”。
2.引導信教學生認同我國政府在ISIS問題上的立場
外交部部長王毅指出“恐怖分子漠視基本人權,挑戰(zhàn)人類文明底線,是全人類的公敵”。②中國也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我國政府歷來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認為國際社會應本著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則加強合作,共同有效打擊恐怖主義,維護國際和地區(qū)安全穩(wěn)定。在2014年8月,聯(lián)合國安理會就ISIS問題通過的第2170號決議中,我國投了贊成票。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劉結一在會后指出:ISIS等恐怖組織“在伊拉克等國興風作浪,蓄意襲擊平民,迫害其他宗教和少數(shù)族裔,造成大量無辜平民死傷,致使數(shù)百萬人流離失所,對中東地區(qū)乃至世界的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并呼吁“國際社會加大打擊ISIS等恐怖組織的力度,采取切實措施切斷上述恐怖組織從外界獲得人員、武器和資金支持,遏制恐怖主義在伊拉克等國進一步蔓延,維護中東和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②
任課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通過展示ISIS暴行及同我國西部“三股勢力”相勾結的新聞圖片等,揭露ISIS打著宗教的旗號施行恐怖主義活動并危及中國核心利益的極端宗教勢力實質(zhì),幫助廣大信教學生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從而引導信教學生從愛國愛教的角度出發(fā),堅決認同我國政府這一基本立場。
(二)加強教師自身文化素質(zhì)建設
面對信教學生,需要任課教師在專業(yè)素質(zhì)上擁有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宗教學、文化學、哲學等學科的知識和能力,從多學科、多理論、多角度進行針對性研究和教育。任課教師應加強對相關宗教文化知識及其他社會科學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努力克服SRC行為,從而拉近和信教學生的距離。對于面向信教學生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建設而言,就是要通過學習拓寬教師知識面,避免盲人摸象一葉障目的失誤,做到高屋建瓴有的放矢。
(三)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引導
首先,任課教師既要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礎上加強馬克思主義科學教育,并普及宗教文化知識,又要注重群體的差異性,因人而異,提高高?!缎蝿菖c政策》課教學的實效性與針對性。要注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幫助信教學生完善自身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建設。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滲透教學的方法,加強民族團結、宗教和諧教育。要注意化解信教學生對其他宗教的排斥心理,落實好黨的宗教民族政策,營造教育教學活動中和諧團結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Adam Withnall.Iraq crisis: Isis changes name and declares its territories a new Islamic state with 'restoration of caliphate' in Middle East[N].The Independent,2014-06-29.
[2]孫清潮.怎樣引導信教大學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孫中山先生后期的宗教信仰實踐對我們的啟示[J].學理論,2013(18).
[3]顧家山.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1(1).
[4]沙蓮香.社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5]王康.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的研究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10(1).
[6]郭平,楊越.論新時期高校青年學生科學宗教觀教育[J].中國青年研究,2010(2).
[7]王通,王紅軍.當前高校學生宗教信仰探討與思考[J].學理論,2010(6).
[8]陳友銀,王金亮.在校大學生宗教信仰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青年研究,2010(1).
[9]邵一江.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調(diào)查[J].中國青年研究,2006(11).
[10]楊曉慧.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及德育對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1(1).
[11]許麗平,朱貴芳.大學生宗教觀念的特征及其引導[J].思想政治教育,2005(9).
[12]何祥林,劉宏達.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新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