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遠大前程》是現(xiàn)實主義作家狄更斯的晚年作品,因此相較于狄更斯的其他作品,對現(xiàn)實的諷刺和批判在此書里面表現(xiàn)得更為淋漓盡致。但事實上,浪漫主義手法在此書中仍得到廣泛的運用。文章通過對此書中涉及到的浪漫主義手法描述的情節(jié)進行分析,指出狄更斯在《遠大前程》中浪漫主義手法的主要特點并就其原因進行相應地解讀。
關鍵詞:狄更斯 《遠大前程》 浪漫主義
引言
《遠大前程》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成名作之一。作為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流派作家的代表,《遠大前程》是其晚年作品,因此,相較于狄更斯的其他作品,對現(xiàn)實的諷刺和批判在此書里面表現(xiàn)得更為淋漓盡致。從本書的英文原名Great Expectations,結合狄更斯批判現(xiàn)實的文風,即可猜想出其情節(jié)必然包含著對現(xiàn)實期望破滅的揭露,而事實上其情節(jié)也完全吻合這一特征。但是事實上,作為十九世紀與現(xiàn)實主義齊名的另一文學流派,即浪漫主義流派的寫作手法并沒有因為狄更斯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而被其作品完全排斥。[1]事實上,在狄更斯最有名的幾部現(xiàn)實主義作品中,如《雙城記》《霧都孤兒》里面,都能看到浪漫主義的痕跡,《遠大前程》也不例外,在很多場景描述中都浸透著濃重的狄更斯特有的浪漫主義風格。
一、浪漫主義的定義及其對狄更斯寫作的影響
浪漫主義是盛行于十八世紀后半葉到十九世紀上半期的歐洲主流的文學流派。浪漫主義采用通過人們的主觀感受對客觀世界進行描述的方式,將客觀事物通過主觀意識進行渲染,因此經(jīng)常性地采用華麗的辭藻、熱情奔放的語言、夸張的描述手法,對場景進行如詩如畫的渲染,以表達作者心中的理想和激情。其與現(xiàn)實主義文學流派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這一寫作手法中蘊藏的激情和對理想的熱烈追求,整體上給人積極向上的感覺,從而使其與大多以悲劇結尾的,對現(xiàn)實進行批判和諷刺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流派區(qū)分開來。但是,浪漫主義作品同樣包含了其他一些主要特點,包括對盧梭提倡的“回歸自然”的向往,注重主觀對客觀的感受,以及對兒童命運的關注和兒童形象的塑造等。
狄更斯作為十九世紀中葉英國最有名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家,其所處的時代必然深受同時期盛行的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影響。在狄更斯的筆下,主要通過對小資產(chǎn)階級在現(xiàn)實中奮斗經(jīng)歷的刻畫,對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深刻的諷刺,并沒有浪漫主義所具有的昂揚的激情以及對理想熱烈的追求。但是,在其對具體場景的描寫中,卻經(jīng)常性地采用浪漫主義手法,通過自己的主觀感受來觀察外在環(huán)境,通過對場景的主觀渲染,烘托其中的氣氛,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2]另外,狄更斯的主要著作中,對鄉(xiāng)村的自然風光的抒情詩式的描寫以及主角兒童時代的命運及形象的塑造等,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遠大前程》中狄更斯浪漫主義手法的具體運用
《遠大前程》一般來說是作為一部典型的現(xiàn)實批判主義的代表作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但在其中,狄更斯卻大量使用浪漫主義手法對某些情節(jié)進行敘述。
(一)對主人公皮普小時候生活的鄉(xiāng)村風情的浪漫主義描寫
在童年皮普的眼中,鄉(xiāng)村雖然沒有城市的繁華,但一切都那么清新、自然,生活在其中的主人公也感到閑適而自在。那里的風景是那么美麗迷人、那里的鄉(xiāng)民是那么的淳樸而親切、生活雖然艱苦但卻很輕松。因此,在童年皮普的心目中,鄉(xiāng)村生活其實是很幸福的,他最大的理想也不過是長大之后能成為像姐夫一樣的鐵匠。
(二)對皮普進入城市后對城市景象的負面渲染
書中關于城市的描寫大量使用了主觀性的浪漫主義描述手法。城市對于人們來說意味著財富和繁華,但是對于在鄉(xiāng)村長大的主人公皮普來說,城市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形象基本是負面的。其環(huán)境污濁、嘈雜,市民之間充滿奸詐和虛偽,生活腐化而令人苦惱,雖然主人公成為上等人的希望必須寄托在這樣的城市之上,但這樣的生活并不是皮普真正想要的。故事的結尾,皮普也終于擺脫了令其疲憊不堪的城市,回到了令其心靈寧靜的鄉(xiāng)村。
(三)童年皮普初次進入郝維新小姐的閨房時的夸張描寫
與郝維新小姐一起的生活是童年皮普世界觀和人生觀發(fā)生重大改變的轉折點。為了給讀者形成對郝維新小姐最初的印象,狄更斯對于童年時期的主人公最初進入郝維新小姐閨房時的情景進行了非常細致的描寫。在童年皮普的心目中,其看到是一間終年不見天日的鬼屋,不僅狼藉一片,而且到處充斥著腐敗發(fā)霉的味道。慘白的蠟燭、到處亂竄的老鼠、爬來爬去的老甲蟲、腐敗發(fā)黑布滿嚇人的黑灰色絲線擺放在桌布中央不知多少年的結婚蛋糕,整個場景給人一種走進了墳墓的毛骨悚然的感覺。而在這一鬼屋的主人郝維新則宛如剛從棺材里爬出來的僵尸,白發(fā)盈頭、枯瘦老邁,卻又穿著一套很奇怪的新娘禮服。[3]這些夸張的浪漫主義描寫的手法雖然很多地方不合情理,但卻將郝維新那種怪異的性格造成的壓抑的環(huán)境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給讀者某種和主人公一起身臨其境、心驚肉跳的感覺。
(四)對其鄉(xiāng)村友人完美人格的塑造
對本書的主人公皮普來說,來自鄉(xiāng)村的安寧不僅僅是美麗而寧靜的鄉(xiāng)村風光以及恬淡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鄉(xiāng)民們的淳樸和真誠。其中其童年時的兩位友人,喬和比蒂,更是凝聚了狄更斯對自己心目中完美人格的所有期望。狄更斯用浪漫主義手法將兩人的品格描述得幾乎完美無缺。喬是主人公皮普的姐夫,對父母早亡的主人公來說其亦父亦友,童年時對皮普無微不至的關懷,使皮普當時的夢想就是長大成為喬那樣的鐵匠。對長大后的向往上等人生活的皮普,喬經(jīng)常告誡其存在的危險,而皮普最后落魄回鄉(xiāng)之后又是喬幫其還債,解除后顧之憂。比蒂是最早教皮普識字的淳樸的鄉(xiāng)村女孩,雖然其深愛著皮普,但并不阻止喬去追求美麗驕傲的艾斯黛拉,只是不斷提醒他可能存在的陷阱。當皮普為了心中上等人的夢想而離開時,也只是默默地為其祝福。從這兩人身上,無論是皮普還是讀者,都找不到任何負面的品質存在,他們的心像金子一樣閃光,給嘗盡世態(tài)炎涼的主人公皮普留下了最后一片心靈的凈土。
三、狄更斯在《遠大前程》中浪漫主義手法的主要特點
前已述及,狄更斯在《遠大前程》中對浪漫主義手法進行了具體運用,反映了狄更斯浪漫主義手法的特點。
(一)重視主觀情感對客觀環(huán)境的渲染作用,并能用嫻熟的手段令讀者產(chǎn)生共鳴
如上述的對主人公皮普最初進入郝維新小姐居室的場景,使讀者在這種陰暗發(fā)霉的環(huán)境下如皮普一樣心驚膽顫,并為皮普今后的命運擔憂。而對鄉(xiāng)村風光詩情畫意的描寫,對以倫敦為典型的城市嘈雜骯臟環(huán)境的敘述,使人自然地形成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向往和對城市的鄙棄。作者在對以上場景進行描述的時候盡情地將自己的主觀感情傾注其中,很容易使讀者不知不覺中產(chǎn)生共鳴。
(二)將自己對生活及人格的理想寄托于鄉(xiāng)村,具有典型的盧梭式“回歸自然”的浪漫主義風格
如前文所述,在本書的主人公皮普或者作者的心目中,鄉(xiāng)村的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不僅有寧靜美麗的風光,更有淳樸善良的鄉(xiāng)民以及恬淡悠閑的生活。而與之相反的城市的一切卻處處使人煩惱和墮落,不僅嘈雜、骯臟,市民也奸詐、狡猾,而且整天處于各種算計中而心力交瘁。作者不僅將對完美人格的理想寄托在兩位淳樸的鄉(xiāng)民喬和皮普身上,而且最后將鄉(xiāng)村作為在城市中傷痕累累,遍體鱗傷,并被城市徹底拋棄的主人公皮普最后的心靈歸宿。作品至始至終都貫徹著作者對鄉(xiāng)村自然的喜愛和對最終“回歸自然”的向往。
(三)對主角皮普童年命運的同情及對其童年形象的成功塑造
皮普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父母早亡,相依為命的姐姐又脾氣暴躁,性格粗蠻,從而使皮普童年生活充滿艱辛。而對于這樣不幸的童年,作者并沒有簡單地將其一筆帶過,而是具體描述皮普在這種情況下的種種遭遇,以及童年皮普對各種遭遇的具體感受。將一個出身不幸但又充滿幻想的少年皮普的形象塑造得活靈活現(xiàn)。
四、狄更斯在《遠大前程》中使用浪漫主義手法的原因
狄更斯所處的年代,正是歐洲十八世紀下半葉到十九世紀上半葉盛行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中后期,但其或多或少地受到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是必然的,其個人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一)歐洲十八世紀掀起的浪漫主義文學思潮
這一思潮在狄更斯所處的時代,仍然具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期間誕生的浪漫主義流派的英國作家很多,包括布萊克、華茲華斯、拜倫、雪萊等世界級的大文豪。在浪漫主義充斥的這種文學環(huán)境中,作為作家一員的狄更斯必然會受到浪漫主義文學描述手法的影響。
(二)作者對盧梭提倡的“回歸自然”思想的認同
資本主義早期以城市為代表的市民社會的丑態(tài)和罪惡,使與狄更斯同期的盧梭提出了“回歸自然”的思想。這一思想在當時的歐洲社會影響非常廣泛,也成為當時浪漫主義表現(xiàn)的重要主題。而盧梭更在《愛彌兒》一書中,將兒童塑造成未受城市污染的自然的寵兒,因此要使人類擺脫資本主義的罪惡,就必須高度關注兒童的命運。作為對資本主義市民社會的爾虞我詐充滿厭惡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其對盧梭的“回歸自然”思想存在著高度的認同。這種認同直接表現(xiàn)在其對鄉(xiāng)村和城市的對比鮮明且愛憎分明的描述之中,也表現(xiàn)在其對兒童皮普的形象的塑造之中。
(三)作者自身不幸的童年
狄更斯童年的不幸遭遇在其一生中留下了無比深刻的烙印,其著作中主角普遍不幸的童年,是其自身童年生活的一個縮影。因此,狄更斯對本書中主角皮普的童年生活的描寫和塑造傾注了極大的熱情,這種關懷兒童、塑造兒童形象的浪漫主義手法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語
參考文獻
[1]李增,曹彥.論狄更斯《遠大前程》中的浪漫主義傾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6).
[2]薛鴻時.浪漫現(xiàn)實主義者[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
[3]張伯香.英美文學選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