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既要加強思想引領,又要實現(xiàn)道德踐履,體現(xiàn)出鮮明的思想性、理論性、實踐性和導向性。做好當前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結合、理論宣傳和實踐育人相結合、宏觀表達和微觀敘事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實踐育人途徑實現(xiàn)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思想道德教育;內(nèi)容;原則;路徑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在大學生中開展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以大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2014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和創(chuàng)新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對于學生成才、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富強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當前,面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面臨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要提高實效性、增強針對性,就要合理把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基本原則和必要路徑。
一、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兩個百年奮斗目標”。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環(huán)境,需要在全社會奠定共同的思想理論基礎,需要不斷增強全社會成員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青年大學生作為“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xiàn)者和見證人,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更需要在思想上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德上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準、情感上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要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強化思想引領。這就要在大學生中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最鮮活、最具解釋力和最具感染力的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既是我國德育的指導理論,也是德育的核心內(nèi)容。德育的主導地位和主導作用,主要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現(xiàn)和實現(xiàn)的?!敝袊厣鐣髁x和中國夢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堅持以唯物史觀把握中國實際情況而實現(xiàn)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既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理論邏輯,又體現(xiàn)了當代中國發(fā)展的現(xiàn)實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之間是道路和目標的關系。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是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統(tǒng)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中國夢,就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引領,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保障,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途徑。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把握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理論邏輯和現(xiàn)實邏輯,更好地感知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理論魅力和現(xiàn)實影響力,統(tǒng)一思想,達成共識,增強理論認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實現(xiàn)道德踐履,就要在大學生中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今時代,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社會急劇變革,利益分化多元,追求多樣多態(tài),這對大學生認識社會產(chǎn)生復雜影響。利益雖然多元,追求雖然多樣,但仍有對錯和美丑之分,社會成員仍然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把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要求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精華相結合,已成為中國當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shù)”。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大學生抵御西方思想文化和價值觀的滲透,有助于大學生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更有助于大學生堅守馬克思主義價值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和多元多樣的利益糾葛中握理論,守原則,辨是非,明美丑,達成對于馬克思主義價值原則的共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大學生加強學習,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價值原則和要求,在思想和情感上達成對于馬克思主義價值原則的認同,把馬克思主義價值原則內(nèi)化于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需要培育,更需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需要在日常教育中,堅持實踐導向,加強學生參與,注重學生體驗,做好行為示范,講好現(xiàn)實故事,優(yōu)化踐行環(huán)境,努力在實踐中為大學生實現(xiàn)道德踐履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大學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于行。
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堅持的三個原則
一是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在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中,教育工作者是施教者,處于主導地位,按照活動目標要求,參與活動組織、活動設置和活動開展,通過團學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宣講教育、社會實踐等各種方式,主導教育活動的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不是隨意性和盲目性的活動,而是具有鮮明的方向性、導向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發(fā)揮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主導作用才能保障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才能保障方向的達到。因此,思想道德教育離不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參與,不單純是大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中,大學生是受教育者,處于主體地位,按照活動目標要求,參與理論學習,參與實踐體驗,參與思考問題,參與解決問題,參與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感知理論魅力,體驗實踐力量,提高理論認知水平,增強情感認同程度,把理論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道德教育目標體現(xiàn)出鮮明的實踐和現(xiàn)實特征。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親身感知和親身體驗的條件和環(huán)境,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xiàn)。
二是堅持理論宣傳和實踐育人相結合的原則。思想道德教育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為理論基礎,體現(xiàn)出鮮明的思想性和理論性。思想道德教育以大學生肩負起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歷史使命和實現(xiàn)個人成長成才為現(xiàn)實歸宿,體現(xiàn)出鮮明的實踐性和現(xiàn)實性。因此,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既要堅持做好思想理論宣傳工作,又要堅持實踐育人。加強理論宣傳,要說明好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夢的理論邏輯和現(xiàn)實理路,說明好和區(qū)分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西方普世價值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觀念之間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得準,學習得透。理論宣傳教育主要為大學生提供了了解理論、學習理論的機會。而理論只有回到實踐中去,才能受到實踐的檢驗,才能指導實踐,變成現(xiàn)實力量,“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zhì)力量只能用物質(zhì)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jīng)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zhì)力量”。加強實踐育人,就是要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環(huán)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參與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參與檢驗理論,親身感知,親身體驗;在實踐活動中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現(xiàn)實邏輯,親身體驗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xiàn)實魅力;在實踐中實現(xiàn)情感升華,在體驗中增強情感認同,在思考中堅定理論信仰。
三是堅持宏觀表達和微觀敘事相結合的原則。思想道德教育既關涉國家利益、民族前途,又關涉?zhèn)€人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科學把握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當前中國社會飛速發(fā)展,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具有其他國家都不具有的獨特國情,體現(xiàn)出鮮明的中國特色。思想道德教育要緊緊依靠馬克思主義理論這個武器,在大學生中說明好闡釋好中國特色,中國理論和中國道路,從理論層面上、宏觀角度上幫助大學生科學把握當前中國發(fā)展的理論邏輯。理論只有落到實處、解決問題,才能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增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也要求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立足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法制觀,用好科學理論,講好中國故事、現(xiàn)實故事和身邊故事,根據(jù)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邏輯、情感需求和興趣愛好,進行微觀敘事,幫助大學生解疑釋惑,認識社會,把握變遷,梳理糾葛,解決矛盾。
三、實踐育人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路徑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大學生真學、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為目標,以大學生成長成才為目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效果根本上體現(xiàn)在大學生的日常實踐活動中。2004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包括“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包括“深入開展社會實踐”?!兑庖姟分赋?,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堅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不斷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因此,實踐育人是大學生把所學理論落到實處,道德品質(zhì)提升和社會視野開闊的必經(jīng)之路,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途徑。
加強實踐育人,一方面要重視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育人功能。思政課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的,主要以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運用、結果驗證、效果體驗以及實踐邏輯的深化理解和深度認同為目的,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把握的實踐層次。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大學生增進了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實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的結合,提高了認識,開闊了視野,增進了認同,提高了能力,實現(xiàn)了理論外化于行。另一方面也要重視日常社會實踐的育人功能。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要重視教書實踐、科研實踐、管理實踐和服務實踐的育人功能,教學科研管理人員要不斷提高師德素質(zhì)、教學科研和管理服務水平,以親身實踐向大學生提供正能量,潛移默化,育人無聲。社團活動和網(wǎng)絡實踐中,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加強引導,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占領高校社團和網(wǎng)絡實踐的思想理論陣地,以創(chuàng)新精神推動社團活動和網(wǎng)絡實踐,“不僅為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創(chuàng)造了機會,更重要的是通過長期活動使社團成員形成了良好的社團道德規(guī)范和自律精神,形成了良好的行為方式,帶動了校園風氣的提升”。日常教育中,教育者還要創(chuàng)造機會,引導大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參觀考察、社會調(diào)查和志愿服務等方式,引導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開闊視野、增長才干、砥礪品格,深入理解檢驗理論,不斷增進同群眾的感情,生動感知中國特色,扎實學好中國理論,踏實走好中國道路,堅定弘揚中國信仰。
參考文獻:
[1]鄭永廷,張彥.德育發(fā)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鐘君.增強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六大認同[J].紅旗文稿,2015,(15).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責編: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