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四季流轉(zhuǎn),在爆竹聲和歡笑聲中,新一年的春天也悄悄來到。進入春天,冬寒逐漸消退,氣候漸轉(zhuǎn)溫暖,風和日麗,柳絮飄飛,體感日趨舒適,自然萬物欣欣向榮,鳥啼蟲鳴,魚躍獸騰,春光明媚,生機盎然。
這個美麗的季節(jié),正是養(yǎng)生的好時光?!耙荒曛嬙谟诖骸?,養(yǎng)生亦當如此,在春天應該做好計劃,用親近自然、調(diào)適生活、負日而暄、舒暢精神等方法,保養(yǎng)生命,為整個一年的身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在所有的春季養(yǎng)生行為中,最值得推薦的就是“踏青”。
踏青,也叫探春、尋春等,唐代最盛,風行至今。其之所以能流傳千年,不僅因文化傳承,也因暗合養(yǎng)生大道。因為踏青過程中,“春風桃李花開日”,美景動人,令人氣和志達,愁煩頓消,有助于肝的疏泄;人接觸了純凈而美麗的大自然,呼出濁氣,吸入清氣,而且是清新的空氣,再加上美景中人多喜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清氣,吐故納新,有助于肺之呼吸功能的加強;春光明媚,春風輕拂,春陽漸長,令人舒暢,氣血隨之而暢達,有助于心之氣血的暢通;踏青郊游,主動而為,四肢勤動,忽行忽停,忽快忽慢,能助長脾腎之氣??梢姡で嗾媸谴禾斓酿B(yǎng)生好方法,所以《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中主張春天要“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fā)緩形,以使志生,……養(yǎng)生之道也”。文中提出的舒緩形體,在庭院中散步等,就是鼓勵人們春天時多多接觸大自然,以適應春天的特點,感受盎然的春意,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
踏青養(yǎng)生,重在接觸自然,這是第一要義。如今的城市,污染越來越重,個人在室內(nèi)、庭院中很難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只有到公園,最好是郊外,方能真正接觸大自然。一路走,一路游覽,一路心曠神怡,這就是踏青。春天踏青,不必追求景點的“大”,那些大的景區(qū),在初春的時候,景色并不是最美的時候。一般可以到城市周邊的公園、古鎮(zhèn)游覽,交通、食宿都很方便,自駕、公交隨意選擇。公園、古鎮(zhèn)中有盎然的春光,有寬闊的地方,有湖泊、小溪的一帶春水,有小販,有超市,有飯館,有旅店,“宜醉宜游宜睡”,更宜養(yǎng)生。
踏青養(yǎng)生,在游覽之外,還要結(jié)合對情志的調(diào)節(jié)。春季養(yǎng)神的關(guān)鍵是“使志生”,即要在精神上刻意使自己的情志與自然配合,達到舒展條達,樂觀“恬愉”的狀態(tài)。“使志生”的核心是要精神愉快,以滿足“肝主疏泄”的功能特點。因春屬木,與肝相應,在志為怒,惡抑郁而喜條達,故而在春天只能讓情志生發(fā),切不可扼殺;只能助其暢達,而不能剝奪;只能賞心怡情,絕不可抑制摧殘,由此才能使情志與“春生”之氣相適應。所以,如果計劃出行郊游,在各種先期準備中,首先要準備好心境,拋開那些煩惱憂愁和郁怒,專心與大自然對話,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這才是境美、心怡、身健的完美踏青養(yǎng)生。
總之,春天已至,春意盎然,大自然等待著與我們春游會面,分享春光。此時,可以經(jīng)常出外踏青,多多感受天地萬物的勃勃生機,才能不負春光,不負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