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者:董玉環(huán)(江蘇省鎮(zhèn)江市江南學校教師)
一、走近白鷺
師:同學們一定記得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吧,白鷺潔白素凈、身姿優(yōu)雅、風情款款,因而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文人大家的作品中。我國現(xiàn)代杰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郭沫若先生也寫了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白鷺》來贊美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師板書:白鷺)
(點評:以詩意的語言導入,營造了詩意的課堂氛圍)
二、印象白鷺
師:散文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總是作者感悟至深的生活經(jīng)驗的一部分。下面,老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找出作者對白鷺總體評價的句子。
(師范讀課文)
(點評:朗讀、整體感知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打動并引領著學生進入文本。教師的要求——“找出作者對白鷺總體評價的句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生: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生: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師板書:精巧的詩 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點評:此處尋找到了解析文本的切入點,“精巧”是白鷺的外形特點,“韻在骨子里”是白鷺的氣質(zhì)、神韻,是精神層面的理解。這樣由外到內(nèi),串構起了本節(jié)課的框架)
師:“精巧”是什么意思?
生:精致小巧的意思。
師:從文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白鷺的精巧?
生:第二自然段,還有第五自然段。
師:能不能以短語的形式加以概括?
生:這兩段都寫了白鷺的外形美。
師:可以概括為“白鷺外形圖”。
(師板書:外形)
師:“韻在骨子里”的“韻”是什么意思?
生:神韻、精神的意思。
生:還可以是氣質(zhì)、情趣的意思。
師:從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可以看出白鷺的“韻”?
生:第六、七、八自然段。
師:能不能把這幾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用短語概括出來?
生:第六自然段可概括為“白鷺釣魚圖”。
師:其他自然段呢?
(生概括:“白鷺瞭望圖”“白鷺低飛圖”)
(師板書:釣魚、瞭望、低飛)
(點評: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概括交融和諧,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內(nèi)容及脈絡,為下面的精讀、品讀蓄勢)
三、 品讀白鷺
師:文中一共描寫了四幅有關白鷺的優(yōu)美畫面,其中,一定有你喜歡的畫面。請選擇一幅細細品讀,并做批注,然后小組討論。
(生讀,之后做批注,然后討論)
(點評:由此,轉入了精讀層面的理解。董老師用了“品讀”一詞,所謂“品讀”,是由品味和朗讀組成的,品味的是寫作方法和角度等,朗讀傳遞的則是情感和溫度)
師:我們先看“白鷺外形圖”。白鷺的外形體現(xiàn)在哪兩個方面?有什么特點?
生:體現(xiàn)在色素和身段兩個方面,特點是適宜。
師:具體體現(xiàn)在哪里?
生:色素的配合適宜主要體現(xiàn)在“那雪白的蓑毛”“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上;身段的大小勻稱體現(xiàn)在“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上。
(點評:適時的追問,引發(fā)學生深層的思考,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進入文本)
師:誰能給大家讀一讀這部分內(nèi)容?
(某生讀)
師:你覺得哪個字需要重讀?為什么?
生:“一分”要重讀,因為這個詞更能體現(xiàn)白鷺的適宜、勻稱、恰到好處。
(點評:董老師對朗讀非常重視。此處若能再注意朗讀的輕重緩急,效果會更好)
生:我喜歡“白鷺釣魚圖”。
(生讀)
師:你覺得哪個字(詞)需要重讀?
生:“嵌”字,因為“嵌”寫出了白鷺和整個田地的和諧。
師:“站”“釣”可不可以換成其他的字?比如“跑”和“叼”。
生:不可以?!罢尽笨梢钥闯霭樢捠硶r悠閑、順其自然、不刻意的情狀,“跑”則不能?!搬灐边\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白鷺像老翁一樣在悠閑地“垂釣”。
(點評:孫紹振先生說,閱讀經(jīng)典文本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文字,不在于記憶佳句,而在于心靈的熏陶,在于拓展我們的情感和趣味的領域。董老師深諳此理)
師:說得真好,“釣”有一種“閑來垂釣碧溪上”的感覺。透過這幅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請展開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生思考并書寫)
生:映入眼簾的是一只靜立著“釣魚”的白鷺。遠遠望去,它站在仿佛鏡子般映襯出整片蒼穹的清水田上,肅穆又不失悠然,恬靜又不失專注。它似乎不僅在“釣魚”,還在享受這美好的田園生活,就像一位歸隱的高人。
生:向遠處望去,朦朧煙雨中赫然挺立著一只白鷺。它微微頷首,靜靜地凝視著腳下這一汪清水。雪白的羽毛更為它增添了幾分純潔,似有一種不食人間煙火之感。白鷺忽然張開了翅膀,那嬌羞的身姿任何人看了都會為之一震吧。
師:我仿佛看到了詩一般迷人的白鷺靜悄悄地站在水田里,垂著釣竿,悠然地等著魚兒上鉤。同學們,聽了剛才幾位同學的發(fā)言,你們覺得怎樣才能描繪好一幅畫面呢?
生:要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并且要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
生:我覺得還要運用一些動詞、形容詞。
(點評:在讓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后,董老師要求他們總結生動描繪的方法,可謂是“授人以漁”了)
師:這樣看來,我們要學以致用啊。誰能把“白鷺瞭望圖”給大家讀一讀?
(某生讀)
師:你覺得哪個詞需要重讀,為什么?
生:“孤獨”要重讀,因為它體現(xiàn)了白鷺的高潔脫俗。
生:我覺得“悠然”應該重讀,因為它寫出了白鷺的處之泰然、悠然自得。
生:“很難”應該重讀,因為它寫出了白鷺和別的鳥不一樣,處于被忽略的狀態(tài)。
師:文中有一句話:“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你們覺得呢?
生:不是,望哨時的神情是高度緊張、聚精會神的,而白鷺此時的神情是悠然的。
(點評:層層深入,步步追問,結合問題深入探討:它真的是在放哨嗎?目的是想強調(diào)白鷺的悠然之態(tài))
師:最后一幅圖,“白鷺低飛圖”。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白鷺的出現(xiàn)給鄉(xiāng)居生活帶來了恩惠?
生:因為鄉(xiāng)居生活是單調(diào)枯燥的,白鷺的出現(xiàn)讓鄉(xiāng)居生活有了生命。
(師補充介紹寫作背景:這首散文詩寫于1942年,1942年正處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原本寧靜的鄉(xiāng)居生活也遭到了日軍的破壞,而白鷺的出現(xiàn)使人們產(chǎn)生了對安定、和平、甜美生活的向往之情。生齊讀此段)
(點評:背景的出示,將文章語言和人物的精神、生命結合在了一起,此時,再次的朗讀就是融入了自己豐富的精神體驗后的朗讀)
四、探究白鷺
師:此時此刻,你們覺得白鷺美嗎?
生(齊答):美!
師:它美中有不足嗎?
生:有不足,它不會唱歌。
師:“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優(yōu)美的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蹦阍鯓永斫狻扮H鏘”及這句話?
生:“鏗鏘”是指有節(jié)奏而響亮的聲音,說白鷺唱的歌“鏗鏘”,是說白鷺具有不聲張、不張揚、平凡、質(zhì)樸的含蓄美。
師:說得真好。所以,作者才在開頭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結尾又說“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學到這里,你們對“精巧”,尤其是對“韻在骨子里”有沒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呢?
(點評:在探究中,再次回到了對“精巧”與“韻在骨子里”的理解上。但此時的理解不是簡單的重復和總結,而是引導學生往更深層次去發(fā)現(xiàn))
生:“精巧”指白鷺外形的精致小巧、恰到好處。
生:“韻”指神韻、氣質(zhì),指白鷺身上自然而成的、平凡的、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含蓄的美。
生:“韻”寫出了白鷺與田園的和諧,給鄉(xiāng)居生活帶來了生機,使人產(chǎn)生遐想。這是一種韻味無窮的美。
師:你們分析得很透徹。如果說第一幅畫從外形方面體現(xiàn)了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可以概括為“形”,那么,后三幅畫則寫出了白鷺的“韻”,我們可以概括為“神”。
(師板書:形 神)
師:白鷺神形兼美,然而“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作者想通過白鷺讓我們明白什么?
(點評:這些地方往往隱藏著作者心靈的密碼,解讀這些語言,就是走進文本的中央。董老師正是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從文本的表層意思和深層含義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生:既表達對白鷺的贊美之情,也贊美了像白鷺一樣平凡、具有自然美的人。
生:告訴我們要去發(fā)現(xiàn)這些平凡美。
生:表達了作者對平凡、和諧、寧靜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師板書:贊美 發(fā)現(xiàn) 向往)
五、吟誦白鷺
師:我們不得不驚嘆于白鷺全身心流瀉的美。為此,我寫了一首詩送給大家。
(詩略。課結束)
總評:
這節(jié)課,從頭至尾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感悟、美的啟迪,課堂是唯美的、靈動的、抒情的。教師帶著學生領略了白鷺從外形到神韻的種種美,使學生對美好的事物有了充分的感知和認知,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潛在的對美的追求和向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授課中,董老師緊緊扣住白鷺“精巧”的外形和“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的內(nèi)在氣質(zhì)這兩點,因為這既是切入文本的鑰匙,又是總結全文的一把鎖。在循環(huán)往復中,學生對“精巧”和“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的理解愈加深刻了。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zhèn)江市江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