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紅群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前在國人中并不多見的各種各樣的“富貴病”,比如糖尿病越來越多了,并且患者有向年輕人發(fā)展的趨勢。
眾所周知,糖尿病的發(fā)病與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有密切關系,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原因如遺傳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缺陷、肥胖癥等生物性因素很受重視,而心理社會因素卻往往被忽視。其實,心理因素尤其是不良情緒也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兩者關系密切,所以,醫(yī)學家將糖尿病歸為心身疾病的范疇。
胰島素是胰島組織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其分泌除了受有關內(nèi)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調(diào)節(jié)外,還直接受到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當人的精神壓力過大,處于緊張、焦慮、恐懼等應激狀態(tài)時,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將直接作用于胰島β細胞受體,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如果這種不良心理因素長期存在,便可能引起胰島β細胞的功能障礙,使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傾向最終被固定下來,進而導致糖尿病。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調(diào)節(jié)壓力、控制不良情緒是預防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一個重要手段;對糖尿病病人來說,在控制飲食、藥物治療以及適量運動的基礎上更應注意心理調(diào)節(jié),忌怒、戒憤、遠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穩(wěn)定的情緒,并且以“五心”應對糖尿病。
信心:得了糖尿病最不能喪失生存的勇氣和信心。怨天尤人、萎靡不振,只會使人的機體免疫功能急劇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正常生理活動受到嚴重干擾,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人的完全崩潰。
決心: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要把糖尿病當成自己面前的敵人,以鋼鐵般的意志去勇敢地面對它,決心與之一搏,頑強拼搏。此時,張狂的“糖魔”便會悄然退縮。
恒心:用行動抗擊“糖魔”,堅持長期不懈的治療與康復工作,始終如一地把握好“五駕馬車”,戒除一切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
愛心: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普遍脆弱,如果能擁有一顆愛心,把快樂和關懷帶給身邊的人,也就能使自我心理得到調(diào)節(jié),同時也會得到他人愛心的回報。
平常心:只有抱著安靜平和的心態(tài),腳踏實地地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干擾,成功抗擊“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