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井一二三
雖然在國際上,池澤夏樹的名氣沒有村上春樹大,可在日本卻享有很高地位。2007年他獲得日本政府頒給杰出藝術家的紫綬褒章。他長期擔任《每日新聞》書評員,在《朝日新聞》的時評專欄口碑頗高。現(xiàn)年69歲的池澤夏樹政治取向被視為中道偏左,可謂日本知識分子的“王道”。
在日本文壇上,中道偏左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是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大江健三郎,他一貫主張反戰(zhàn)、反核、反修憲。日本戰(zhàn)敗后1947年施行的憲法第9條宣布放棄戰(zhàn)爭權。政治上右傾的鷹派政治人物主張修改憲法以找回戰(zhàn)爭權。反之“護憲派”是和平主義的鴿派人士。池澤夏樹過去屬于“護憲派”,但是他在《朝日新聞》上最近一期專欄文章的標題是“為恢復主權,到了考慮向左修憲的時候了”,令廣大讀者非常驚訝。
池澤在這篇文章里寫道,自從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海嘯以后,絕大多數(shù)日本人衷心希望國家早日決定放棄核電站。然而,在日本,無論是民主黨還是自民黨上臺后,把放棄核電站的日期無限期推遲。他們究竟在給誰讓步呢?池澤本人最近看了一本書題為《日本為何不能放棄美軍基地和核電站》,才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原來是美國。
1951年簽署的舊版《日美安保條約》允許美國軍隊永久性地留在日本。而1960年簽署新版《日美安保條約》確立美日軍事同盟時,還簽署了《駐日美軍地位協(xié)定》,美軍士兵享受治外法權,猶如中國從前的租界一樣。為了掩飾高尚的憲法和屈辱的條約之間的矛盾,日本最高法院發(fā)明了所謂“統(tǒng)治行為論”,說關系到國家存立的高度政治問題,不屬于法院審查范圍。換句話說,《日美安保條約》凌駕于日本憲法之上。而核能又是牽涉到戰(zhàn)爭權即關系到國家存立的高度政治問題,因此日本人管不著。
從1947年施行憲法到1960年簽署新安保條約之間,經(jīng)歷了朝鮮戰(zhàn)爭和美蘇兩國核對峙。在當時的國際環(huán)境下,裕仁天皇主動要求日本獨立以后,美國軍隊留下來。他認為那樣的話日本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當時的頭號假想敵是共產(chǎn)主義。
其實,新版《日美安保條約》和《日美地位協(xié)定》,都是現(xiàn)任首相安倍晉三的外公岸信介原首相簽署的?,F(xiàn)在為了替外公“報仇”或“圓夢”,安倍要修改憲法第9條找回戰(zhàn)爭權。以“擺脫戰(zhàn)后體制”為口頭禪的安倍,主張加強“日美伙伴關系”。他的目標不外是在《日美安保條約》的框架下,成為跟美國平起平坐的伙伴。他不懂美軍留在日本的目的之一,是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燃,換句話說,《日美安保條約》的頭號假想敵其實就是日本。
池澤夏樹要把屈辱的條約作廢而恢復日本主權,修改憲法是唯一的出路。由日本人自己草寫的新憲法上,白紙黑字寫上“任何國家的軍隊都不得留在日本國內”,才能夠請美軍離開實際上占領了70年之久的日本。池澤改變立場大概意味著許多和他一樣中道左派的日本知識分子,面對日本無法放棄核能和美軍基地的問題終于明白:死守現(xiàn)行憲法其實并不能保障日本國民的安全。他們既然堅決反對向右走,唯一可能的去向是向左走。但這條路到底行不行得通?在目前視野下可能性還幾乎等于零?!?/p>
(作者是日本明治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