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雷雨》具有西方戲劇的優(yōu)點,作品主要受到易卜生的社會悲劇、莎士比亞的性格悲劇及古希臘的命運悲劇影響,較好地表現(xiàn)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的生活狀態(tài)。劇作具有開拓性,推動了中國現(xiàn)代話劇的的蓬勃發(fā)展。作品把人物放置在一個具有封建思想色彩的資產階級大家庭中,通過人物的矛盾糾葛,展示悲劇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雷雨》;悲劇;性格悲劇;命運悲劇;社會悲劇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3-0036-02
如果說喜劇可以打動人心,那么真正使人心靈震撼的是悲劇,曹禺的話劇《雷雨》是一部封建社會的中國式悲劇劇作典范,以情愛為中心演繹了催人淚下的人生凄美悲劇。劇中將在思想、性格、文化、經濟和地位等方面都存在差異的八個人,放在特定的社會背景和錯綜復雜的家庭關系中,通過他們對愛情、自身利益的追求,從而引起戲劇的沖突,而這種沖突又將他們引上自我毀滅的道路。魯迅先生曾說過,所謂悲劇就是把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雷雨》劇中,悲劇的產生有人物性格上的因素,也仿佛是命運中冥冥的安排,但也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密不可分。
一、性格悲劇
悲劇的發(fā)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物的性格導致的。《雷雨》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角色,劇中通過表現(xiàn)他們性格上的沖突對立,展現(xiàn)了悲劇的人生。
其中,周樸園是一位典型的擁有封建專制思想的新興資本家,他一方面受過資產階級文明的熏陶,然而卻處處體現(xiàn)出濃厚的封建專制思想,專橫、決斷和倔強是他性格的突出方面,他甚至連吃藥和看病這樣的瑣事都要別人絕對服從,體現(xiàn)了他是家庭倫理關系上的統(tǒng)治者。即便是極力樹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卻也改變不了自己是一個自私庸俗的偽君子的事實,一心想要建構的大家族體系,卻不可避免地瓦解了,他的內心深處對于個人的情感也是極其矛盾的,即便是在心靈深處惦念著魯侍萍的生活,可當魯侍萍再一次出現(xiàn)在他生活中時,他卻想用支票了結這段孽緣。然而,他的內心世界也不乏痛苦和軟弱,他是悲劇的始作俑者,是元兇。
魯侍萍,一個逆來順受的封建社會底層女人的形象,作為周公館女傭梅媽的女兒,她無法主動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她一直努力擺脫命運的安排,但無力改變一切。勢力強大的周家人把她趕出家門,面對自己不幸的遭遇,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發(fā)誓永遠不再見周家的人。這樣的逃避的性格特征一直延續(xù)到最后,使她選擇放走了亂倫的周萍和四鳳兄妹兩個人,悲劇卻沒有在這樣的逃避中消失,而是照著它既定的方向發(fā)展,兄妹二人最終還是死了。
大少爺周萍的性格前后矛盾,但根本上是懦弱的。缺少母愛的周萍和自己的后母相戀,這種情感里面有“俄狄浦斯情結”。然而性格中懦弱的一面讓他不得不服從社會,懦弱與膽怯也導致了他背叛蘩漪的必然結果,他將這種愛轉移到四鳳身上,以為是獲得了救贖,打算奮不顧身地去愛的時候,結果卻是雙重亂倫,終于讓周萍瀕于崩潰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蘩漪的性格也深受封建社會和階級偏見的影響,她的反抗是軟弱的,不能改變她的悲劇命運,對愛情的向往和占有的欲望導致了她“極端”的性格,可愛的她有著對愛情執(zhí)著追求的勇氣,但這同時也是她可悲的地方,她在得不到之后,不顧一切地自毀,將故事情節(jié)推向高潮,產生了感天動地的悲劇效果。
如果說以上人物的性格都是他們悲劇的成因之一,那么作為在新的思想文化影響下成長的青年,周沖是最無辜的。他生性單純,富于幻想,他對家庭、愛情有著許多美好的憧憬,他執(zhí)著地愛著四鳳,很顯然,他對殘酷的現(xiàn)實是缺乏了解的,對封建制度的頑固性認識明顯不足,因此他難逃悲劇的命運。
二、命運悲劇
人類面對既定的命運,是無力抵抗的。曹禺說:“他們怎樣盲目地爭執(zhí)著,泥鰍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著迷人的滾,用盡心來拯救自己,而不知千萬仞的深淵在眼前張著巨大的口。他們正如一匹跌在沼澤中的羸馬,愈掙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盵1]這里表達的就是一種無法改變的宿命論?!独子辍分械娜宋锩\是不可抵抗的悲劇,劇中人物無法擺脫自己的命運,只能一步步按照命運的安排走下去,即使他們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為自己的出路苦苦地抗爭,而最終的結局都事與愿違。
主導悲劇走向的關鍵人物是魯侍萍和周樸園,他們之間的感情裂變,正是悲劇的源頭。魯侍萍的一生就是坎坷和不幸的,在當時的社會門不當戶不對就注定了和周樸園的相愛是無果的。魯侍萍離開周家后,幾經波折,千辛萬苦養(yǎng)大了大海和四鳳。為探望女兒不得不再次走進周公館,這仿佛是上天和她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她的到來,使兩個家庭原本就錯綜復雜的關系變得更加混亂,她引爆了危機四伏的周公館,親手扼殺自己子女的最后一絲希望,面對命里的巧合安排,悲劇的無法挽回,她也只能是悲嘆不公平。如果說悲劇一開始是由于周樸園的始亂終棄,那么周樸園的兒子和魯侍萍的女兒相愛就是不可避免地成為這一悲劇的延續(xù),也是另一悲劇的開始。所有一切發(fā)生的,都具有它的必然性,魯侍萍始終沒有擺脫掉和周家人相糾纏的命運,一切看似意料之外的事情都在情理之中。周樸園對蘩漪的專橫,也使得蘩漪這一母親、情婦的混亂角色成為必然。劇中人錯綜復雜的關系和各種矛盾沖突,也應歸因于那個罪惡的封建社會。
三、社會悲劇
劇中主人公的愛情在壁壘森嚴的封建家庭,一步一步地被推向毀滅的深淵,他們的悲劇是當時封建社會的必然產物。周樸園作為周公館的主人、封建社會家庭的家長,連強迫蘩漪吃藥這種事情都是絕不手軟的。作為《雷雨》這一悲劇的制造者,他自身悲劇的產生有不可回避的社會因素,他愛上侍萍,并將她當作自己的妻子,然而由于在當時門第森嚴,婚姻由父母做主,在母親的強烈反對下,在那樣的社會與家庭力量的強制下,周樸園的對愛情的希望漸趨幻滅,此時的愛情是蒼白的,在自身封建意識下開始了自己的悲劇,他是一個典型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束縛的悲劇人物。
棄婦之悲是以男權為主導下的物質社會、階級社會所產生的男子遺棄女人的悲劇,蘩漪是一個心高情烈、愛恨交織的中國舊式女人,她是這一悲劇的推波助瀾者,她的不幸會引起讀者的同情。掩蓋于美麗沉靜外表下的,是像火一樣熾熱的內心,當資產階級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資產階級個性解放思想的影響,使她不再安于“三從四德”所規(guī)定的命運,她要竭盡全力掙脫束縛。這與當時時代的特點是分不開的,在這種時代里要求個性自由的精神氛圍,給蘩漪帶來了叛逆的機遇,注入了抗爭的勇氣。即便已經成了舊制度、舊家庭里被侮辱、被摧殘、被遺棄的受害者,但她作為在特定境遇里敢愛敢恨的女性,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然而,她的叛逆和極端沒有讓她找到真正的幸福。她最終也淪為了犧牲品,將自己帶入一個既毀滅自己又毀滅別人的處境。這表明了一個絕望的女人的最后的無力掙扎,即便是將自己無辜的孩子作為復仇的工具和手段也不管不顧了,此時顯示出繁漪性格中舊式女人的怯弱、無助以及對命運的自我踐踏。
四、結語
“世界在辛辛苦苦的追求完美,但在帶來極為光榮的善的同時,又產生出只有通過自我折磨和自我耗費才能克服的惡?!盵2]這樣的一種惡便是悲劇,然而,它能通過自我折磨和自我耗費來克服么,還是只是沒有分量的反抗而已?《雷雨》正是展示了男權主導下的封建階級社會里的人間悲劇,它的文學意義在于:在這樣一個不平等的階級社會里,劇中人物無論如何自救、抗爭,都不過是一種徒勞無力的掙扎,這樣的一種對人生存狀態(tài)的刻畫,讓這部悲劇充滿了生命感,這也是《雷雨》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
[2]朱光潛.悲劇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
徐志強(1992-),男,黑龍江綏化人,綏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學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