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娟
馬云娟:女,本科,主管護師,副護士長
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和改革意味著患者對醫(yī)院護理工作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護理工作是醫(yī)院建設的重要部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醫(yī)院的形象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1]。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患者的需要,故如何提升護理質量,優(yōu)化護理體系已成為了各大醫(yī)院熱議的重要話題。我院為最大程度地滿足患者需要,提供優(yōu)質合理的護理服務,于2014 年8 ~9 月在我院呼吸消化科病區(qū)采取層級護理模式進行管理,并對其臨床應用價值進行了探討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呼吸消化科病區(qū)24 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18 ~44 歲,平均(32.56±4.12)歲。平均工作年限8.6 年。本科及以上學歷5 名,大專學歷13 名,中專學歷6 名。
1.2 方法 在我院呼吸消化科病區(qū)管理中采用層級護理模式進行管理,具體如下:
1.2.1 建立層級護理管理制度 人力資源的分配不均,可能會導致護理人員的護理經(jīng)驗和護理專業(yè)不足,從而影響護理質量和護理效率。因此,在護理人員分配的過程中,分配不同層次的護士在同一個護理小組,即在同一個小組中設立責任組長1 名,責任護士1 名,輔助護士2 名,進行分層級的管理,不同級別對應不同任務,并將責任明確,建立問責到個人的管理制度[2]。
1.2.2 制定層級輪班制度 傳統(tǒng)的排班制度較為混亂,在上下班交接的過程中,容易發(fā)生混亂,進而影響到護理質量,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護理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因此,建立層級輪班制度,進行彈性排班十分有必要[3]。即指定護理小組分管病床,實施8 h 工作輪班制,分派責任護士任務,1 位責任護士指定帶白班,另一位責任護士帶夜班及假日班。在危重病人較多的情況下,可適當增派輔助護士。
1.2.3 分工明確,層級清晰 人力資源管理是護理管理的重要部分,在護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做到權責清晰,崗位明確。小組責任人主要負責專業(yè)的技術操作和做好日常的護理監(jiān)督工作,這就要求該責任人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和良好的應變能力以及溝通協(xié)調力,能冷靜處理緊急事件及做好輔助護士的工作溝通[4]。
1.2.4 客觀分析實施效果 由專業(yè)的工作人員對管理前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護理質量的變化進行整理和記錄,分析實行層級護理模式后的護理變化,最后將記錄結果匯集成表,以便研究人員查閱和分析。記錄過程保持客觀真實,謹慎認真。
1.3 觀察指標 在實施層級護理模式前1 個月和實施后1個月,采用我院專業(yè)人士設計的護理質量評估標準為評分依據(jù),分值大小與護理質量的好壞成正比[5],護理質量研究指標包括病區(qū)管理、基礎護理、護理措施、護理文件,各項評分100 分。比較實施前后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等級資料的比較進行配對符號秩和檢驗(當n≤100 時計算確切概率P),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實施層級護理模式前后護理質量比較(表1)
表1 實施層級護理模式前后護理質量比較(分,
表1 實施層級護理模式前后護理質量比較(分,
組別 例數(shù) 病區(qū)管理 基礎護理 護理措施 護理文件實施前 24 86.25±7.23 90.19±6.25 89.35±6.47 83.26±9.96實施后 24 96.27±4.25 98.37±1.14 97.68±2.17 98.85±1.07 t 值6.544 7.052 6.686 8.524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實施層級護理模式前后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比較(表2)
表2 實施層級護理模式前后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比較(名)
相關臨床數(shù)據(jù)表明,護理質量的改進已成為了各大醫(yī)院建設的重要課題。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因其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人力資源分配的不均勻以及護理素質的不到位,往往造成了許多護理安全事故,降低了護理質量,給患者及醫(yī)院產(chǎn)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6]。層級護理模式主要是指在護理管理過程中進行層次化、規(guī)范化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該模式自應用以來就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成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層級護理模式的主要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層級護理管理制度、制定層級輪班制度及采取層級明確的分工制度,研究顯示[3],層級護理均能顯著提高護理質量與護理效率,調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對工作的熱情,并優(yōu)化了護理環(huán)境,獲得了較高的護理滿意度,樹立了良好的醫(yī)院形象。
我院在呼吸消化科病區(qū)采取層級護理模式取得了積極的臨床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滿意度兩方面:(1)有效提高了科室的護理質量。采取層級護理管理制度,有利于護理人員對自身的工作進行客觀評價,較好地了解到護理工作中的欠缺之處,并在護理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改正,增加了臨床實踐見解和理論知識,從而更好地把控護理工作,間接推動了護理質量的提高。(2)有效緩解了工作人員的心理壓力,提高了護理人員對工作的滿意度??茖W合理的輪班制度在減輕護理人員工作強度的同時,緩解了護理人員在面對重癥病例時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輔助護理人員可以進行有效地學習,冷靜地處理突發(fā)事件,突發(fā)事件的技術處理和心理處理能力顯著提高,進一步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傊畬蛹壸o理模式的應用提高了護理質量和工作滿意度。
[1] 錢 英.層級護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區(qū)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1394-1395.
[2] 王曉紅,周靜怡.層級護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區(qū)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1):261.
[3] 周國輝.層級護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區(qū)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0):79-80.
[4] 劉啟慧.分析層級護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區(qū)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4(7):4795.
[5] 李 燁,寧清秀,許春芳,等.層級護理模式對開展優(yōu)質服務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2):15-16.
[6] 周小芳.層級護理模式對改善手術室護理質量及職業(yè)倦怠感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8):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