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五彩繽紛的校園社團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業(yè)余生活,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與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舞臺,使學生開闊了眼界,增加了人生閱歷,提高了綜合素質(zhì)。適度的社團活動不僅可以起到放松心情舒緩壓力的作用,而且很多學生在加入社團后,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組織能力、處事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等都有很大進步,性格也變得更加樂觀開朗了。所以,如何處理好社團活動與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的關系,使二者相互滲透、相互支撐、相互促進,是值得德育工作者深入探究的課題。
關鍵詞:示范性高中社團;德育工作;積極作用
近十多年來,隨著素質(zhì)教育在各類學校的推進,大學生熱衷的社團活動也在高中校園悄然興起,且日漸規(guī)范化、制度化。作為德育工作的直接執(zhí)行者、高中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德育工作者,完全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期,細心觀察那些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一張張開懷的笑臉,不斷思考和調(diào)整自己的認識并積極實踐,找到社團活動與德育工作者的契合點,實現(xiàn)對社團活動由懷疑到抵觸再到參與、支持的巨大轉(zhuǎn)變,這不僅能成為教育教學的示范,更能成為學校德育的示范。
一、學校社團活動能夠樹立學生自信
在高中階段,由于存在升學壓力,學生們常常在題海浮沉中忽略了愛好和特長。不少學生從初中到高中的轉(zhuǎn)折中,由于不適應新的學習方式,成績每況日下,最后喪失了在高中拼搏的信心而中途棄學,或者得過且過日日昏睡混文憑,這樣的現(xiàn)象在普通高中尤為普遍,在示范性高中也不乏有之。究其根源,是支撐學生信心的精神支柱過于單一,單純依靠學習成績來評價學生,使學生不堪重負,各種心理問題滋生蔓延。德育工作者通常通過談心等心理調(diào)適、心理疏導的方式方法去幫助學生,但耗時耗力甚至標本不治,陷入反反復復老調(diào)重彈,一遍遍講著自己都厭煩了的道理,而學生問題依舊。
要想從這種一遍遍無效的談心中解放出來,德育工作者可借助學校組織社團活動之機,鼓勵、支持學生積極參與,盡可能做到每一個學生至少參與一項社團活動,如文學社、音樂社、漫畫社、電視臺、話劇社、舞蹈社、攝影社、武術社、雙節(jié)棍社、胎拳道館、美術社、書法社、魔術社、手工社、科技社、街舞社、播音主持社、誦讀社、籃球社等,使人人都能找回自己已經(jīng)遺忘的興趣愛好,樂在其中,并且在各種社團演出中給予表現(xiàn)才能的機會,讓學生對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建立信心,即使在學習上、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和矛盾也不會輕易喪失信心和勇氣,也就是說讓學生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其他體驗成功的機會,讓學生每天充滿激情和自信地走進校園,滿懷希望地走進課堂。
二、學校社團活動能夠培養(yǎng)高尚情操
杜絕不良習氣對學生的侵蝕,最好的辦法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然而,面對學生的不良習氣,如抽煙、喝酒、談戀愛、物質(zhì)攀比、不守時、做事拖拉,甚至賭博等現(xiàn)象,學校、德育工作者通常采取懲罰、扣操行分、通知家長甚至停課、勸退開除處分等方式制止,但這些做法對于那些無心上學、在學校中找不到心靈寄托的學生似乎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抗體,他們終日無所事事,給不良行為以可趁之機,致使不良現(xiàn)象屢禁不止,令德育工作者們頭痛不已。 其實,這些所謂的問題學生并非一無是處,而是我們的教育模式出了問題。德育工作者可借助社團活動找到這些學生的興奮點,讓各種健康的社團活動填補他們的心靈空白,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從而將不良行為拒之門外。而且,為了堅持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學生往往能夠自覺遵守相應的社團紀律,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守時、專注、負責任等好習慣。這些習慣帶到學習中能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德育工作者還可以加強與各社團組織的溝通,借助社團組織的要求有針對性地約束一些學生,促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三、學校社團活動能夠協(xié)調(diào)學生關系
培養(yǎng)學生的社交能力、處事能力也是德育工作者日常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高中學生處在由家庭成員到社會人的關鍵時期,人際交往能力的參差不齊常常令集體生活的學生之間日久生矛盾。防患于未然,盡量減少學生矛盾的發(fā)生,就要創(chuàng)設和諧的班級氛圍和人際環(huán)境,從根本上講就是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避免不理智不必要的沖突發(fā)生。而社團活動給了學生自發(fā)組織的空間和權利,使學生圍繞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學習各種溝通的藝術,學會換位思考,宏觀把握和處理問題。這樣,越來越多的學生漸漸樹立起協(xié)調(diào)意識,參與班級活動時很多矛盾便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四、學校社團能夠建設班級文化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哲人曾說:“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環(huán)境”。班級的班容班貌,表現(xiàn)出一個班級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環(huán)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班級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chuàng)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gòu)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因此,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發(fā)揮全班師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構(gòu)筑全員共建的班級文化體系,這對于在做好任課教師工作之外兼職的德育工作者而言,是極大的挑戰(zhàn)。
如果平時支持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善于挖掘?qū)W生不同特長,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就如同做好班級文化建設的練兵工作。練兵干日,用兵一時,待到需要學生制定班規(guī)班級、教室設計、制定班歌、組織藝術節(jié)集體競賽活動、運動會、班會活動等等時,便可以讓參與相應社團的學生來組織和承擔,由于是自己的興趣特長所在,并且樂于展示才華,這些學生一般都很高興并積極地承擔這些工作。這樣德育工作者可實現(xiàn)“無為而治”了。
參考文獻:
[1] 蔡佩. 五年制高職學生社團建設的思考與實踐——以無錫旅游商貿(mào)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為例[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09:181-182.
[2]左珊,王宏君. 新疆高中學生社團發(fā)展探析——以庫爾勒市S高中為例[J]. 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3:68-71.
[3] 王璐. 培養(yǎng)學生與眾不同的生命質(zhì)感——談高中社團建設的“正向心理循環(huán)”[J]. 美術大觀,2014,03:151.
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校共青團課題研究資助項目,《示范性中學“三三制”社團活動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5LX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