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龍
(安徽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社會熱點融于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模式探析
張守龍
(安徽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將社會熱點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中,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的體現。然而,社會熱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也存在著如何增強其有效性的問題。為此,有必要根據把握社會熱點的要求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特點,整合傳統(tǒng)和現代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構建“講授-合作”型的教學模式,設計這種教學模式的運行過程,把握其注意事項,從而構建適合社會熱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運用的教學模式。
社會熱點;思想政治;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具有重大意義。而將社會熱點運用于教學之中,是提升其實效性的有效路徑之一。因為社會熱點是指那些在一定時期內能夠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和主動討論、議論、評價,并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社會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的國內外現象、事件、人物和問題。它是各種利益矛盾不斷積累、激化的結果,牽涉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大學生作為一個知識水平較高、十分關注自身和國家命運與前途的群體,對社會熱點具有極高的敏感性,關注社會熱點、參與社會熱點的討論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將社會熱點運用于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之中,就把大學生的關注點、興趣點與高校思政課教學聯系了起來,也就把思政課理論知識與他們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聯系了起來。由此,可以提升他們學習思政課的興趣,也能夠對大學生因社會熱點而產生的迷茫與困惑給予正確的引導。然而,社會熱點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也存在如何提高實效性的問題,需要對教學程序進行精心設計。因此,有必要對這種教學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
“模式是什么?簡言之,模式是一種流程和結構?!盵1]“所謂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建立起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教學操作程序及理論化了的教學結構。它完整地展示了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過程,是內容與形式的結合體,在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起中介與橋梁作用?!盵2]而根據教學的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教學程序、實現條件和教學評價等要素,人們可以把教學模式概括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現代教學模式。
傳統(tǒng)教學模主要表現為講授教學法。其理論依據是:教學就是向學生傳遞前人的知識、經驗和技能,以及學生接受教師所傳遞的知識并加以內化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教”就是傳遞,“學”就是接受。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師的有效講授,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其教學程序是“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知——練習鞏固——布置作業(yè)”。在實現條件方面,強調教師、學生和教材的作用,其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機械地記錄與記憶。在教學評價方面,注重對學生所掌握的系統(tǒng)知識的測試,而忽略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衡量。就目前來說,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還在廣泛使用,對于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向學生“灌輸”大量思政理論知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它也是造成學生學習思政課興趣低、教學實效性差的一個主要原因。
而現代教學模式,諸如“發(fā)現法”和“合作教學法”等,是以建構主義、多元智力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現象學等理論為基礎,認為“知識”是“過程”,而不是“結果”,教學不是灌輸作為結果的知識,而是指導學生參與形成知識的過程;思維過程是可以教的,教學生學習思維過程比教他們學習結果更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唱“獨角戲”,就不能形成對教育有很深影響的真實的“生活世界”,學生只能在固有的思維定勢下默默地遵循著既定規(guī)則,一些好的想法也就會因得不到施展機會而默默消退,不能主動地建構和傳遞知識,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學到知識。而當學生在教學中主動參與和合作時,就可激發(fā)學生“自我實現”的熱情和愿望,促進多元智力的發(fā)展,達到將學生變成健康、自主、負責和自我實現的人的終極教育目標。其教學目標就是通過探究性學習,發(fā)現事物的規(guī)律和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學程序上,主張“觀察實驗——確立假說——歸納驗證——具體應用”,教師要設置有利于學生發(fā)現問題的教學環(huán)境,給出一些提示性的線索,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發(fā)現結果,認識規(guī)律。在實現條件方面,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教學評價中,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測試。顯然,現代教學模式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方向,但它也有耗時太多的缺陷,相對于需要傳授大量理論知識的思政課教學來說,實踐上無法滿足需要。
社會熱點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的目的,就是調動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灌輸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運用課程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有必要對傳統(tǒng)教學模和現代教學模式各自的優(yōu)勢進行整合,揚長避短,構建符合社會熱點在高校思政課教學運用的“講授-合作”型教學模式。
首先,思政課教學需要講授教學法。講授教學法屬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指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fā)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具有傳授知識容量大、教學成本低、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掌控、傳授的知識系統(tǒng)性強等特點和優(yōu)勢。社會熱點在高校思政課運用過程中,使用講授法具有必然性。因為:第一,高校思政課具有知識性強、信息量大、系統(tǒng)性強的特點,每門課程都有很多的教學內容。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程,講述了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現在的100多年的中國歷史,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外交、區(qū)域發(fā)展、少數民族問題等各個方面,如此多的教學內容,授課時間只有32-36學時,不主要采用講授法,不可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第二,高校思政課要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而思政課一般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大學生剛剛走出中學時代的應試教育,年齡較小,自學能力較差,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急需教師通過講授法對其進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灌輸”;第三,社會熱點所引發(fā)的評論、觀點五花八門,很容易對是非分辨力不高的大學生造成誤導,需要通過大量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而“講授法最適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論聯系實際進行講解”[3];第四,高校思政治課一般采用大班教學,而講授法更適合大班授課。
其次,合作教學法是克服講授教學法缺陷的需要。講授教學法雖然有很多優(yōu)點,但單純使用時,又很容易造成滿堂灌的現象,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教學的實效性。而合作教學法屬于現代教學模式范疇,它要求師生都應以主人的身份參與教學過程,通過交往、互動與合作而習得知識,是“教”與“學”的有機統(tǒng)一。其教學程序是:布置研究課題——學生課上、課下研究而發(fā)現問題——課堂匯報交流——師生協商解決問題——師生共同點評、分享。這種教學法的特點是有利于打破教師的“滿堂灌”或“一言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社會熱點運用于思政課教學尤其需要合作教學法。因為這種教學的前提是要搜集、整理社會熱點及其各種評論、議論和觀點,了解學生對社會熱點的各種看法,對社會熱點與課程理論知識進行整合。而這一切,不可能由教師或學生個人完成,而必須通過師師合作、生生合作、或師生合作才能達到目的。
“講授-合作”教學模式作為社會熱點融于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教學模式,不是兩種教學法的簡單相加,而是通過程序設計,整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它包括五個步驟:
第一,建立合作學習小組。目前高校思政課教學一般是70-100人的合班,可以分為7-10個合作學習小組。分組時思政課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根據每個學生在學業(yè)成績、個性特點、智力水平、課堂表現等方面的差異,進行異質性分組,即不能出現“強強聯合”和“弱弱聯合”,而是要實現優(yōu)勢互補,使每個合作學習小組在各方面的水平差不多。這樣可以防止因某個小組一枝獨秀而降低其他小組的活動積極性,有利于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每個學習合作小組成員要輪流擔任負責人,對小組工作進行安排、組織和督促。
第二,精選與整合社會熱點。一方面,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提前布置學習課題,讓每個小組根據學習課題時刻關注社會時事,從書本、報刊、電視、網絡等各種渠道廣泛搜集社會熱點及其評論,并對其進行整理與分類,然后呈報給教師;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集體備課等形式,將學生所呈報的社會熱點進行交流,根據學生的關注點和思政課教學內容,精選和整合社會熱點。整合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以社會熱點整合思政課教學內容,即對于那些涉及思政課程理論知識較為豐富的社會熱點,如中國夢等,不宜歸于思政課某一課程或某一課程的某個章節(jié),而應以社會熱點為主題,對思政課各個課程以及每個課程中的各個相關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二是以思政課教學內容整合社會熱點,即對于那些涉及思政課內容較為單一的社會熱點,可以按照內容歸類到思政課程的某個章節(jié)。所以,“講授—合作”型教學模式中的“合作”,不僅是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也包括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第三,社會熱點的課堂交流。首先要綜合使用多種呈現方式呈現社會熱點,以增強社會熱點的吸引力。例如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時,可以用多媒體呈現相關的視頻、截圖、音頻等。其次讓每個合作學習小組派出代表,就社會熱點的各種評論進行歸納,或者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并對其它小組的觀點進行評論和質疑。再次是精心設置問題?!叭狈栴}意識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沒有真實主題的教學;沒有問題意識的課堂,是沒有靈魂的課堂;沒有問題導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不可能有吸引力與說服力的?!盵4]社會熱點的特點就是能產生大量的問題,需要教師組織學生對之進行討論并用思政課理論知識予以回答。但這種討論和回答不能雜亂無章,教師必須精心設置一些問題予以引導。所設置的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邏輯性,與思政課理論知識相符,和學生的興趣點、關注點相聯系,以便使學生在討論和教師的講解中學習思政課程理論知識,形成正確的思想觀點,提升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教師講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以所設置的問題為導向,以思政課理論知識合符邏輯地分析、論證、評價社會熱點,使深奧、抽象的課本理論變得具體、形象、通俗易懂,總結出把握此社會熱點的要點、難點,解答學生的疑問,幫助學生解決自己所關心的實際問題,實現理論與實際的密切結合,從而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國內外社會熱問題的能力。同時要讓學生感悟到:高校思政課也是一門具有實用性的課程,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此課程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第五,師生共同評價。教師講授結束后,教師要對教學中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以激勵學生下次更好地參與討論;總結本次教學內容的要點,以實現社會熱點所涉及到的思政理論知識系統(tǒng)化,起到拾遺補闕的作用,保證思政理論體系的完整性,從而防止思政課理論知識應用的錯位和失誤。對于這個環(huán)節(jié),如果時間不夠,也可被安排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
另外,為了順利實施“講授-合作”教學模式,還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牢記思政課教育教學的主要目的。不能為了學生的興趣而沖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灌輸,更不能對社會熱點中的不正確觀點與評論予以遷就甚至認可。二是思政課教師必須與學生打成一片。這樣才能使教師幫助學生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思想動態(tài),使社會熱點在思政課教學中運用時有的放矢。同時,師生多接觸還可以增強師生間的信任。因為“師生信任建立在雙方情感交流的基礎之上”,而“信任有助于提高教與學的效率”[5]。四是做好課堂教學的課后延伸工作。對于一些重大社會熱點,由于影響深刻而廣泛,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思政課程理論知識進行了分析、引導,在課后還要指導學生運用思政課程知識開展關于社會熱點的辯論賽、演講賽、小品表演賽、專題社會調研或在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討論,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牢固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1]鄭金芝.課堂教學模式的解構與重建[N].中國教師報,2011-12-28(9).
[2]吳華.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的比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4).
[3]劉麗麗.講授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1(3).
[4]譚希培.大學生思想熱點問題導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的一條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
[5]潘露.師生信任的困境與突圍[J].教育學術月刊,2008(4).
(責任編輯:朱 斌)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Including Social Hot Issues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ZHANG Shou-long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Wuhu 241000,China)
Including the social hot issues in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hot issues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lso has the problem of how to enhance its effectiveness.For this reason,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eaching mode,apply the “Teaching– Cooperation”teaching mode,design its operation course,and grasp its attention points so as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mode suitable for the use of the social hot issu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grasping the social hot issu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social hot issu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teaching mode
G641
A
123(2015)02-0001-04
2015-01-14
張守龍(1969-),男,安徽霍邱人,安徽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安徽省高校質量工程重點教學研究項目“社會熱點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發(fā)掘㈦利⒚研究”(編號:2013szxm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