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慶
(北京師范大學(xué)外文學(xué)院,北京 100875)
中西文化價值觀念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
——以電影《刮痧》為例
劉國慶
(北京師范大學(xué)外文學(xué)院,北京 100875)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際中的誤解與沖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作者認為,中西方人士交流時的障礙與困惑主要源于隱性文化的沖突,特別是作為文化內(nèi)核的價值觀念的沖突。本文以電影《刮痧》為例,揭示了中美文化里迥然不同的親情觀、友情觀、人權(quán)觀和道德觀,亦是影片中所有矛盾沖突的根源。文章最后指出只要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持有開放的心態(tài),尊重差異,拋開偏見,相互理解與包容,終將達到從沖突到磨合再到融合的美好境界。
價值觀念;差異;跨文化交際;沖突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際中的誤解與沖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相比于語言、藝術(shù)、行為習(xí)慣等顯性的文化元素,中西方人士交流障礙主要源于隱性文化的沖突,特別是作為文化內(nèi)核的價值觀念沖突。美國人類學(xué)家霍爾曾引入文化冰山模式來解讀文化沖突。在他的論述中,文化被比喻成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是顯性文化,包括人們的言行舉止、藝術(shù)、飲食等。而暗藏在水下的大部分冰山則是占90%的隱形文化,包括人們的思維模式、價值觀等更為深層的文化因子(Hall, 1976)。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人們的行為取向,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是非標準、對他人的期待都會在無意識間受到各自的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
影片《刮痧》是一部探討中美文化差異的優(yōu)秀電影。它是一部反映中美價值觀念、法制觀念、中國人海外生存狀態(tài)的活教科書。影片以中醫(yī)刮痧療法產(chǎn)生的誤會為主線,講述了華人在國外由于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沖突而陷入種種困境,最后又因人們的誠懇與愛心,最終沖破困境的故事。
影片中的主人公許大同來美八年,事業(yè)有成、家庭幸福。在年度行業(yè)頒獎大會上,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于實現(xiàn)!但是隨后降臨的一件意外卻讓許大同從夢中驚醒。許大同一家在美國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華人在外國生活的種種不適,而不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西方迥然不同的思想價值觀念所導(dǎo)致,隨之而來的必然有隔閡、對立與沖突?!豆勿稹分腥宋锼?jīng)歷的矛盾沖突大致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友情觀、親情觀、人權(quán)觀和面子觀。
昆蘭出席聽證會的一幕令很多中國觀眾很受觸動。許大同請他的好朋友,也是他事業(yè)上最好的搭檔昆蘭作他的律師,這令律師昆蘭感到費解,他的專長是知識產(chǎn)權(quán)法,并不擅長處理家庭案件??墒谴笸瑓s堅持請昆蘭作他的律師為他辯護,因為在大同看來,在他危難之際,朋友是他最信賴的人,自會義無反顧地出手相救。然而,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昆蘭在聽證會上看到照片上丹尼斯背后的“觸目驚心”的刮痕后,竟然當(dāng)庭放棄為大同辯護。更有甚者,之后的聽證會上昆蘭還說出了大同之前打孩子的事實,令許大同處境雪上加霜??梢?,對昆蘭來說誠實守法比人情重要得多!一系列看似不合理的行為折射出截然不同的友情觀。
在中國,人們對朋友有很高的期待,通常朋友間也負有許多不可推卸的責(zé)任和義務(wù),如果朋友有難,另一方會責(zé)無旁貸地伸出援手。中國人的友情觀可以在很多成語里窺見一斑: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為朋友兩肋插刀”“有難同當(dāng),有福共享”“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等等。同時為不辜負朋友的信賴,朋友間要相互扶持,有時不惜違反法規(guī),“講義氣”才“夠朋友”。相比之下,西方人的友情觀才真叫“君子之交淡如水”。他們不會期待朋友承擔(dān)那么多的義務(wù)和責(zé)任。西方人的友誼更多的是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在大家都方便的時候相互陪伴,共度美好時光罷了。美國是法制社會,公民的誠實、守法意識很強。特別是在法律面前,故而,在法與情之間美國人的順序是“法—理—情”,而中國人卻剛好相反,中國是一個人情的社會,人情常常被排在了第一位,講人情、拉關(guān)系往往被認為是基本的生存之道。究其根源,這與中國自古以來的農(nóng)耕思想、小農(nóng)經(jīng)濟以及儒家思想有密切聯(lián)系。但這一套在美國就不適用。因此,昆蘭認為:我講了事實而已,你不該打孩子。而大同卻說:“我把你當(dāng)朋友,你卻出賣我?!泵鎸ヌm的質(zhì)問,大同說出了這么一句話:“道不同,不相與謀!”這一句話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交友觀,也體現(xiàn)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哲學(xué)觀。
在影片中,五歲的丹尼斯鬧肚子發(fā)燒,在家的爺爺便用中國民間流傳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而這就成了虐待孩子的證據(jù)。為了讓父親能夠成功辦理到美國綠卡,許大同謊稱是自己給兒子做了刮痧。為了不讓父親擔(dān)心,大同還隱瞞了官司的事。后來當(dāng)昆蘭得知是丹尼斯的爺爺給其刮痧,不明白大同為什么始終隱瞞真相。大同的妻子只回答了一句“因為他是中國人”。而這一切還是令大同的美國朋友和搭檔昆蘭費解,在他看來,誠實守法是做人的基本原則,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都不應(yīng)凌駕于它之上。
在中國人眼里,大同代父受過,勇于擔(dān)當(dāng)?shù)男袨檎求w現(xiàn)了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孝道。子女有責(zé)任和義務(wù)照顧和保護父母,哪怕個人做出犧牲。在數(shù)千年儒家文化影響下,中國社會注重倫理道德,人們具有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集體(包括家庭)利益高于一切。在中國人眼中,“家”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家人要互相關(guān)心、休戚與共,子女要遵守孝道。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便形成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傾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思想意識。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方歐美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即個人利益高于集體利益的人生哲學(xué)。它強調(diào)保護個人利益,尊重個人目標、個人的獨特性和個人權(quán)力,強調(diào)個人是價值的主體,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首先應(yīng)保護個人利益。同樣,每個人都應(yīng)為自己的行為負責(zé)。他們即便是對待家人也不會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意識。
不論是中西方父母親對未成年子女都有著不可推卸的養(yǎng)育和教育責(zé)任。但是,中西方父母在對待子女教育、管教方式的觀念與方法上可謂大相徑庭。
影片中當(dāng)許大同得知自己兒子丹尼斯打了朋友的兒子后,不分青紅皂白當(dāng)著昆蘭夫婦的面打了自己兒子。而昆蘭夫婦卻用驚詫的眼光看許大同,并問他為什么無故打兒子。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許大同后來說打兒子只是為了給昆蘭夫婦面子!這在昆蘭夫婦所代表的西方人看來是如此的不可理喻。西方人提倡人性,力主人權(quán),強調(diào)個人權(quán)利與價值,西方家庭里較之中國傳統(tǒng)家庭更加尊重各自獨立和享有人格平等的權(quán)利。每個成員,無論男、女、老、幼沒有上、下、尊、卑的意識,大家都是平等的。
在美國,不管出于什么樣的理由父母長輩打罵孩子都是違法的,父母有可能被指控虐待兒童或疏忽照顧兒童,父母則要為此承擔(dān)法律責(zé)任。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丹尼斯背后的刮痕意外地被醫(yī)院的醫(yī)生看到了,然后醫(yī)生“出乎意料”地通知了美國兒童權(quán)利保障部門。丹尼斯馬上被兒童福利局收留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自古以來就被灌輸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思想?!按蚴怯H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的傳統(tǒng)家庭教育理念在中國人心里根深蒂固。至少在20年前,多數(shù)中國父母都認為管教孩子甚至打罵孩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決定了不同的行為方式和法律制度。建立在農(nóng)耕經(jīng)濟基礎(chǔ)上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強調(diào)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強調(diào)集體對個人的約束。集體主義社會具有很強的等級觀念。相反地,以昆蘭夫婦為代表的西方人,則受到希臘古文明、羅馬古文明以及文藝復(fù)興自由、平等思想啟蒙的熏陶,他們更注重個人權(quán)利的保障,理性的思維。這便是整部影片貫穿始終的矛盾原因所在。
漢語中有“保面子”“丟面子”“留面子”“給面子”“不給面子”“爭面子”“損面子”等說法:面子在中國社會人際交往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上文提到影片中大同當(dāng)著朋友的面打了丹尼斯一巴掌,但昆蘭對此大為不解,后來當(dāng)大同解釋說他打孩子是為了給昆蘭面子時,昆蘭氣憤地吼道:“什么亂七八糟的中國邏輯!”
西方人無法理解中國人的面子觀。如果說西方人也要“面子”的話,自由則是西方人的面子?!拔鞣饺松崾裁床簧嶙杂?,中國人丟什么不丟面子,自由是西方人的面子,面子是中國人的自由。西方人體面不體面就看你實現(xiàn)還是沒有實現(xiàn)自由,中國人自由不自由就看你夠得上還是夠不上體面。你要是夠得上體面就能實現(xiàn)你的目標,就能把事情給做成了,所以這是自由。西方人講的是一種相對自由,這個自由的前提是說你能做我也能做,你不能做我也能不做,基于的是一種平等理念。我們的自由相對說是一種絕對自由,就是說我做你就別做了,這個就是中國人的面子”(唐林,2009)。
中國是典型的“熟人社會”,對“義氣”“面子”等十分重視。這是崇尚實用主義的美國人無法理解的。中國人的面子觀主要來源于過去的“士大夫精神”,其根源還在于“恐懼”,害怕被“邊緣化”,也就是所謂的“尊重”。面子顧名思義:“臉面”的意思,有曰:“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闭玺斞腹P下的阿Q揭示了中國人的“面子”對于“生存”的重要性。
在經(jīng)濟、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中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國已傳承了五千年的思想價值觀與西方的思想還會不斷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矛盾沖突,只要人們愿意對他國文化用開放的心態(tài),拋開偏見,持有同理心和包容心,終會讓冰雪消融。在電影中,昆蘭親身體驗了什么是刮痧,證明刮痧的確是中國的一種治病方法,最終,一場由文化障礙引發(fā)的沖突得以解決。而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中西文化會有沖突,但只要人們愿意像主人公“大同”名字預(yù)示的那樣,就能到達從沖突到磨合再到融合的美好境界。
David, L.Doing Cultur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2012.
Hall, E.T.Beyond Culture[M].New York: Doubleday & Company, Inc.1976.
Hofstede, G.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M].New York: McGraw-Hill, 1997.
張愛琳.跨文化交際[M].重慶:重慶大學(xué)出版社,2012.
朱永濤.美國價值觀——一個中國學(xué)者的探討[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0.
唐林.中國人的面子觀[EB/OL].http://elite.youth.cn/sd/200912/ t20091207 _1103372.htm,2009-12-07.
H030
A
1006-2831(2015)11-0141-3
10.3969/j.issn.1006-2831.2015.04.040
2015-8-20;修改稿:201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