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慧,鞠麗娟,周芝伊
烏魯木齊兒童醫(yī)院彩超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經驗交流·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兒急性腸套疊中的診斷價值
孟小慧,鞠麗娟,周芝伊
烏魯木齊兒童醫(yī)院彩超室,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彩色多普勒超聲;小兒;急性腸套疊
腸套疊是指腸管的一部分及其鄰近腸系膜進入鄰近腸腔內的一種腸梗阻,是嬰兒時期最常見的急腹癥。年齡以2歲以下最多見,4~10個月為高峰期。隨年齡增長,發(fā)病率逐漸下降。男性比女性多2~3倍。超聲檢查無創(chuàng)傷、無電磁輻射、易重復,已成為小兒腸套疊診斷的主要方法?,F(xiàn)將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急診科、兒外科收治的急性腸套疊患兒91例進行分析,探討超聲檢查在小兒腸套疊中的聲像圖表現(xiàn)和診斷價值。
1.1 資料
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急診科、兒外科收治的91例急性腸套疊患兒臨床資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28例;年齡最小2個月,最大3.5歲,平均1歲2個月。70例患兒間斷性哭鬧,61例患兒可見“果醬樣”大便,57例出現(xiàn)嘔吐。查體:72例患兒右中上腹部可捫及臘腸樣包塊,發(fā)病時間為2~72 h。所有病例均經手術或空氣灌腸證實。
1.2 儀器和參數(shù)
使用PHILIPS公司iU22及VOLUSON E8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凸陣探頭,5~8 MHz,線陣探頭,頻率5~12 MHz。
1.3 方法
患兒取仰臥位,首先用凸陣探頭常規(guī)掃查腹腔臟器除外其他疾病;發(fā)現(xiàn)異常聲像圖后,用高頻探頭多切面觀察病灶形態(tài)、內部回聲、彩色血流及腸管擴張積液情況,腹腔是否有積液,腸壁是否增厚水腫,是否有闌尾、淋巴結等套入,并在縱軸和短軸測量套入部和鞘部大小[1]。觀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對患兒腸套疊內部血流分布及周邊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對于不配合的患兒,可用鎮(zhèn)靜藥物后檢查。
91例患兒中,正確診斷89例,診斷正確率為97.8%。89例腸套疊患兒中,78例套疊部位在右側腹部,其中回腸套盲腸63例、回腸套結腸7例、回腸套回腸6例、空腸套空腸2例;11例套疊部位在左側腹部,其中回腸套降結腸6例、回腸套回腸5例。具有典型腸套疊聲像圖改變的有81例,表現(xiàn)為短軸切面呈“類同心圓征”或“靶環(huán)征”(圖1A),縱軸切面呈“套筒征”(圖1B)。68例在套入部可見腫大的淋巴結,53例在周邊腸系膜或腸壁上可見較豐富的血流信號,11例可見星點狀血流信號,32例腹腔可見游離液性暗區(qū),20例可見周邊腸管淤張。5例聲像圖表現(xiàn)不典型,僅可見右中腹部一低回聲團塊,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不清晰,2例誤診為腫瘤。73例經空氣灌腸后復位,其中3例在復位后72 h內出現(xiàn)復套,再次空氣灌腸后復位。16例手術治療,其中3例行部分腸切除術。
腸套疊發(fā)病原因很多,常見因素有腸炎、腹瀉、飲食習慣改變、高熱等。該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陣發(fā)性哭鬧不安,安靜5~10 min。疾病開始6~12 h,出現(xiàn)“果醬樣”大便。腹部可捫及臘腸樣腫塊,表面光滑,中度硬,稍可活動,并有壓痛[2]。小兒腸套疊對患兒影響較大,需及時準確診斷和對癥治療,以緩解患兒的痛苦,并促進病情快速改善[3-5]?;純翰荒苊枋雠R床癥狀,且有時臨床癥狀也并不典型。目前,超聲檢查是診斷小兒腸套疊的操作簡單快捷、無損傷、很有價值的輔助檢查,文獻報道診斷符合率為80%~100%[6-7]。本研究診斷率為97.8%,超聲檢查具有特征性的聲像圖改變,表現(xiàn)為短軸切面呈“類同心圓征”或“靶環(huán)征”,近端腸管多有擴張,腸內容物增多,可見逆行蠕動回聲?!邦愅膱A征”由外向內可分為4層,外層越厚,回聲越低,表明腸壁水腫越嚴重。內層低回聲為黏膜水腫增厚滲出的鞘部腸壁,再內層為回聲不規(guī)整的偏高回聲的弱回聲,中央為腸腔內容物與氣體的混合回聲[8]??v軸切面呈“套筒征”,表現(xiàn)為對稱的高低相間回聲的多層平行管狀回聲,與“類同心圓征”相對應。腸套疊發(fā)病較急,進展迅速,復位越及時,腸壞死發(fā)生率越低。CDFI能觀察套入的腸壁及腸系膜血管血供,預測腸管的生機,檢測到腸系膜血管呈星點狀的動脈血流信號。根據(jù)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圖(color Doppler energy,CDE)可檢測套疊腸管的血供情況。套疊早期,套入部腸壁血流增多豐富,表明套入時間不長,可采取非手術治療。套入腸壁上血流稀少時,表明腸壁缺血;若套入腸壁上完全檢測不到血流,要警惕腸壞死的發(fā)生。若腸套疊內檢測不到血流信號,對疑有腸壞死的患兒不宜進行灌腸復位,而應及時手術[3]。本組16例經手術治療的病例腸套疊時間均超過48 h,壓迫程度較重,套疊部位腸系膜血流減少或檢測不到血流信號,此處腸壁可能發(fā)生缺血性壞死,空氣灌腸難以復位,要進行手術治療。術中可見套入腸管呈黑色,切除部分腸管。腸套疊大多數(shù)為單發(fā),本組1例病例手術后發(fā)現(xiàn)腸套疊多處腸管同時發(fā)生,整個腸套疊再套入遠端腸管成為復合套,套入部進入鞘內隨腸蠕動沿腸管向前行進,同時腸系膜也被牽入,結果腸管梗阻壞死。腸套疊當套入闌尾或淋巴結時,呈偏心性環(huán)狀低回聲,中央為團塊狀低回聲。腸套疊患兒易出現(xiàn)復套,復位后再次出現(xiàn)腸套疊。本組病例3例即出現(xiàn)復套,再次進行空氣灌腸后復位。值得注意的是,“類同心圓征”或“靶環(huán)征”并不是腸套疊的特異性聲像圖表現(xiàn),正常胃腸道有時也呈“類同心圓征”,但腸壁厚薄均勻,層次清晰完整,可隨蠕動波消失,而腸套疊的“類同心圓征”不會消失。胃腸道腫瘤也可出現(xiàn)“類同心圓征”或“靶環(huán)征”,形態(tài)不規(guī)則,腸壁厚薄不一,中心部多呈現(xiàn)較強的氣體反射,體位變動時變化明顯。腸套疊的“類同心圓征”強回聲區(qū)穩(wěn)定,外周輪廓多較光滑、完整[9]。超聲檢查可確定腸套疊的位置、形態(tài)、大小、鞘壁厚度及套疊內淋巴結情況,檢查方便,無需特殊準備,特異度較高,已成為診斷腸套疊的首選檢查方法。
圖1 典型腸套疊聲像圖表現(xiàn)
[1] 軒愛軍, 楊國強. 小兒腸套疊的超聲診斷 [J].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 2012, 51(8): 36-37.
[2] 夏焙, 吳瑛. 小兒超聲診斷學 [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1: 320.
[3] 趙忠, 李振敏, 戚勝杰, 等.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兒腸套疊選擇復位方式中的價值 [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 54(4): 26-27.
[4] 龍勁松, 李加平, 邱冬, 等. 高頻彩超對小兒腸套疊的診斷價值 [J]. 實用臨床醫(yī)學, 2011, 12(3): 88-89.
[5] 鐘詠華. 小兒腸套疊56例高頻超聲檢查圖像特點及價值探討 [J]. 健康必讀, 2011, 11: 119.
[6] 黃精賢. 小兒腸套疊的超聲診斷價值 [J]. 吉林醫(yī)學,2012, 33(8): 1632-1633.
[7] 梁麗華, 陸燕. 彩色超聲診斷小兒腸套疊的臨床價值[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 10(11): 141-142.
[8] 王艷. 超聲檢查在小兒腸套疊的表現(xiàn)及診斷價值 [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3(9): 536-537.
[9] 陳孚健. 彩超在小兒腸套疊診療中的運用 [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8(11): 223.
修回日期:2014-05-18)
R445.1
A
1008-617X(2015)01-0077-03
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