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嚴
(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略談東北民間故事中的薩滿教文化與翻譯
張嚴
(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薩滿教發(fā)源于我國東北地區(qū),是最古老的自然宗教。它沒有具體的創(chuàng)始人和教義,多以民間故事作為載體傳播薩滿文化,深刻地影響著東北地區(qū)民眾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世界。薩滿教的“萬物有靈觀”和“靈魂觀”也在東北民間故事中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本文將通過對東北民間故事的解讀,挖掘故事中所具有的薩滿教文化,并基于筆者對東北民間故事的英譯實踐,探討在英譯東北民間故事過程中應采用的翻譯策略。
東北民間故事;薩滿教;翻譯策略
薩滿教作為最古老的自然宗教和原始宗教,最初流傳于中國東北亞地區(qū)。許多少數(shù)民族,如鄂倫春族、滿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赫哲族等直至20世紀中期仍然保留著部分薩滿教信仰。這個曾經(jīng)活躍在東北地區(qū)白山黑水之間的宗教魅影,長久而深遠地影響著東北民眾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民間故事是薩滿教在東北地區(qū)傳播的主要載體。筆者將基于對東北民間故事的翻譯實踐,挖掘故事中的薩滿教文化底蘊,探討翻譯策略,以期為日后的民間故事翻譯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薩滿教所弘揚的是戰(zhàn)勝邪惡力量的正義精神、維護氏族利益的集體主義精神、自我犧牲的英雄主義以及征服自然的渴望,而民間故事是宣揚這種宗教精神的主媒介。薩滿教的主要觀念:“萬物有靈觀”和“靈魂觀”都在東北民間故事的思想內(nèi)容中有所體現(xiàn)。
“萬物有靈觀”認為,廣袤宇宙中的萬物都是有靈性的,神靈無處不在,世間萬物都可以成為神靈的棲息之地,大自然中的一切動植物都被人格化和神秘化,都可以被視為主宰自然和人間的神靈。東北民間故事《天宮大戰(zhàn)》中講到邪惡的耶魯里曾經(jīng)將阿布卡赫赫抓獲,妄圖稱霸天地。為了拯救天母,阿布卡赫赫的護眼女神者固魯化身一朵嬌美芬芳的芍藥花,這花的美好讓耶魯里愛不釋手,也引得一眾惡魔為她展開爭奪。就在此時,芍藥花化身萬箭,刺向耶魯里的眼睛,最終天地之間的邪惡力量被掃除。我們在感嘆這個故事大膽、夸張、富有想象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薩滿教提倡萬物有靈,世間萬物都可以作為神靈棲息地的宗教思想。
“靈魂觀”認為,人有三魂:生魂、游魂和轉(zhuǎn)世魂。靈魂永遠的離開肉體,人便死去,但是靈魂不滅,一旦靈魂回歸肉體,人便復活,整個世界就是靈魂的世界。故事《尼桑薩滿》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富豪巴彥瑪發(fā)的兒子費揚古聰明果敢,但不幸患病夭亡。父母請求女薩滿尼桑帶回費揚古的靈魂,使其復活。尼桑下陰間請求閻王,甚至在偶遇自己死去丈夫的靈魂時都不得已放棄,最終歷盡艱辛,帶回費揚古的靈魂,他又活了過來。從此費揚古積德行善,幫困救危,造福民眾。類似于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無不體現(xiàn)了薩滿教靈魂不滅,“靈魂第一”的思想。
東北民間故事既受到薩滿教文化的影響,又融合了道教、佛教乃至儒家思想,既傳播了各教各家文化,又旨在對民眾進行道德教化。它由最初的口耳相傳發(fā)展到了如今的文字形式,同時兼具濃烈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風情,可謂是一個雜合體。因此,面對這樣一個異質(zhì)與雜合的統(tǒng)一,在翻譯策略的選擇上也要靈活多變。譯者應做到根據(jù)源語和目的語的文化需求,根據(jù)目的語讀者對譯文的可接受程度,適當?shù)剡x擇歸化或異化翻譯策略。
1、歸化策略的運用
歸化翻譯策略旨在將源文中具有異國情調(diào)的表達盡量轉(zhuǎn)化成與目的語文化切近的表達。形象地說來,就是讓目的語讀者原地不動,譯者通過運用各種翻譯方法與策略,帶源語去接近目的語讀者。歸化翻譯策略通常包含以下幾個步驟:(1)謹慎地選擇適合于歸化翻譯的文本;(2)有意識地采取一種自然流暢的目的語文體;(3)把譯文調(diào)整成目的語語篇體裁;(4)插入解釋性資料;(5)刪去原文中的實觀材料;(6)調(diào)協(xié)譯文和原文中的觀念與特征。(楊賢玉,楊榮廣,2014:200)請看下面例句:
【原文】有一頭老海龜勸他去求土倫布恩都哩(滿語:起源神)。突忽烈辭別了眾海龜,到了東海東,又到西海頭,又向北海游,誠心誠意地向冰宮走去。土倫布是北海大額真,專管北部冰山不許南流,是一位好心的老瑪發(fā)。突忽烈跪求土倫布大額真搭救一方之難。
【譯文】】An old sea turtle advised Tuhulie to ask Tulunbuenduli,the God of Origin, for help. Bade the sea turtles farewell,Tuhulie searched the East Sea and the West Sea, and finally headed to the North Sea. He walked into the Ice Palace where Tulunbu lived with sincerity. Tuhulie was a kind lord of the North Sea who was in charge of keeping the iceberg of the North Sea from going south. Tuhulie kneeled and begged the lord to save hishometown and fellow countrymen.
從上述例句可見,原文中有大量的滿語和民間神話傳說中特有的詞匯,如“土倫布恩都哩”、“冰宮”、“大額真”、“瑪發(fā)”等。這些詞匯對于目的語讀者來說未免過于晦澀難懂。鑒于譯文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之上,重要的是應具有可讀性,因此,為了達到使目的語讀者能夠讀懂的目的,筆者采用了歸化的翻譯方法,刪除了文中異域特征過于明顯的表達或找到其在英文中的對應表達,使譯文盡量向目的語靠攏。
2、異化策略的運用
異化翻譯策略是指在目的語讀者能夠領會的前提下,盡量保留源語的異域風情,從而達到傳播源語文化的目的。簡而言之,異化翻譯策略主張保持源語及源語文化原地不動,通過譯者的翻譯,使目的語讀者接近源語,了解源語文化。異化翻譯策略包括以下特點:(1)不完全遵循目的語語言與語篇規(guī)范;(2)在適當?shù)臅r候選擇不通順、艱澀難懂的文體;(3)有意保留源語中的實觀材料或采用目的語中的古詞語;(4)目的是為目的語讀者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閱讀經(jīng)驗。(楊賢玉,楊榮廣,2014:200)請看下面例子:
天帝the Emperor of Heaven
龍王the Dragon King(the God of Rain)
風神Aeolus
上述三個形象對于了解中國文化的人來說并不陌生,并且這三個神都可以在英文中找到對應的表達,然而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和外延卻不盡相同?!疤斓邸痹谖鞣轿幕袑男蜗蠹礊椤吧系邸保℅od);龍王在中國文化中的主要職責是降雨,可以理解為“theGodofRain”,在英文中對應的形象是“Jupiter Pluvius”;風神在西方文化中被稱為“Aeolus”。然而如果將上述形象完全采用歸化的策略進行翻譯,不免失掉了源語中所特有的中國文化,目的語讀者在閱讀時恐怕更會有在中西方文化之間不停跳脫“亂入”的感覺。因而,根據(jù)上述情況,譯者可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使目的語讀者充分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
東北民間故事內(nèi)容及類型豐富,包括人物傳說、地方傳說、動植物與人之間的故事等等,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為東北民間故事的英譯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然而,東北民間故事又是一個復雜的雜合體,它結(jié)合了口耳相傳和文人創(chuàng)作,融合了多個民族、多個宗教的思想文化,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濃厚的地域性,展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風俗習慣。作為與主流文學相形甚遠的俗文學,東北民間故事的翻譯更是承載著傳遞地方特色文化的任務,因此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采用靈活多變的翻譯策略與方法,以達到傳播東北民間文化的最終目的。
[1]安家寰.達斡爾族民間故事與薩滿教[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1).
[2]耿瑛.滿族民間故事與東北二人轉(zhuǎn)[J].戲曲文藝,2013,(4).
[3]李聰.長白山民族起源神話解讀[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7).
[4]孫丕任.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遼寧卷[M].中國ISBN中心,1994.
[5]王博.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吉林卷[M].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2.
[6]閻秋紅.薩滿教與中國民間文化[J].滿族研究,2004,(2).
[7]楊賢玉,楊榮廣.略談武當山民間故事研究與翻譯[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4,(2).
[8]周揚.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黑龍江[M].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6.
K092
B
1008-7508(2015)10-0040-02
本研究為2015年吉林省四平市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東北民間故事英譯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5073負責人:張嚴,參與人:楊艷,黨冀。
2015-07-23
張嚴(1989-),女,遼寧朝陽人,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基礎部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