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宇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延邊分校,吉林 延吉 133000)
少數民族地區(qū)開放大學教師素質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胡學宇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延邊分校,吉林 延吉133000)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社會分工不斷細化,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是成人學習的目的所在,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的需求對再教育和持續(xù)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勢將倍增。開放大學作為中國遠程教育發(fā)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師自身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本文結合延邊分校實際論述了少數民族地區(qū)開放大學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存在的因素及其對策。
少數民族地區(qū)開放大學 教師隊伍素質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社會分工不斷細化,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的需求對再教育和持續(xù)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勢將倍增。開放大學作為中國遠程教育發(fā)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教師自身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指出,“成立開放大學,絕不是廣播電視大學的簡單更名或換牌,而要適應國家發(fā)展需要和技術發(fā)展趨勢,實現戰(zhàn)略轉型?!钡嬲龑崿F戰(zhàn)略轉型,開放大學任重而道遠,其中品牌建設就是重要一項,而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又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尤其在少數民族地區(qū)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又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重要工作,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開放大學又是尤為必要的。
開放大學面對的遠程開放教育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就要在學校進入開放大學攻堅建設階段,努力造就一支適應學校發(fā)展需要、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
目前,開放大學的教師隊伍人員組成有三個明顯特點:第一,教學角色,教師在開放大學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中實施教學,教師要完成三項基本工作,即教學設計和組織、促進對話以及直接教學。第二,社會角色,開放大學教師的挑戰(zhàn)在于通過遠程創(chuàng)建一個友好而舒適的交互性“網絡虛擬”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在網絡中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建立對于網絡教學和自主學習的歸屬感。第三,管理角色,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建立基于網絡學習的管理機制,要注重網絡化的班級管理,并注重運用網絡技術平臺管理教學的整個過程。尤其在延邊地區(qū),存在大量朝鮮族學生,其中在教學模式中還應不斷的研究探索。因此,延邊地區(qū)開放大學教師隊伍建設的難度遠遠大于其它地區(qū)兄弟院校。這就要求我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中,要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選好并管好人才,以整體提升教師的素質為突破口,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充分挖掘教育軟資源潛力等,從而推動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全面發(fā)展。
1、以提高延邊地區(qū)開放教育教師素質為目標
評估當前延邊地區(qū)電大的教師隊伍,大部分的教師業(yè)務能力強,敬業(yè)精神強,科研能力一般。其中,教師隊伍中不乏一些具有較高學力、良好修養(yǎng)、扎實功夫、教法靈活、深受學生歡迎的優(yōu)秀骨干教師。但是,如果從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來看,就存在著許多問題。就從教學水平上說,有的教師雖然在教學成績中達標,但開放教育的主體觀念沒有轉變,教學指導思想仍然是以前根深蒂固的知識主義,僅會做知識的搬運工,不去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的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不高,濫竽充數,面授教學只會照本宣科而敷衍了事;有的教師科研能力比較弱,或不重視科研,只為了評職稱才寫論文;有的教師缺乏事業(yè)心,僅把上班當作一種謀生手段,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如此種種都與開放大學遠程教育發(fā)展不相適應。長此以往,將嚴重制約開放大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我們必須以提升開放大學全體教師的素質為目標。
2、提高延邊地區(qū)開放教育教師教學能力
加強教師隊伍的素質教育,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這才能成為一位新時期教師應具備的前提條件。教師應具備的科學文化素質以及合理掌握的知識結構是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基礎條件。目前現代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目標,恰恰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由教師的智能素質決定的。教師的智能素質主要表現在如何將自己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知識。這不僅要求開放教育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注重對學生記憶能力、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有效的結合網絡技術手段,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對問題的分析與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才能真正意義上掌握了知識。學生智能的開啟要通過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體現,這不僅反映出教師教學思想的貫徹,更是教師教育智能素質的反映。因此,教育智能素質的提高是培養(yǎng)開放教育教師綜合能力中迫切需要解決而又棘手的問題。教育能力是教師整體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包括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課堂教學的能力、科研能力等。因此教師的教學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這就要求教師不斷鉆研教法,處理好面授教學的各個細節(jié);提高教學基本功,口齒清楚,教態(tài)親切自然,充滿激情。積極研究心理學,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正確來引導學生遠程教育的自主學習,尤其要提高微課的質量??偟膩碚f要求教師努力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指導學生實踐;同時善于總結教學,反思教學工作,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
1、嚴把關,選好人才
開放大學教師的選聘要十分嚴格。通過面向社會進行公開招聘,在經過考核、面試、試講、民主評議和校領導班子研究五個環(huán)節(jié)來選好每一位教師。為建設一支穩(wěn)定的高素質的開放大學教師隊伍打下堅實的基礎。
2、建立激勵機制.調動人才積極性
學校要建立起適合開放大學特點的評估機制。正確評價教師工作,建立發(fā)展式的評價激勵機制,特別是看其教學特色,個性展現,敢于創(chuàng)新的展現,指導學生的社會實用性,培養(yǎng)社會實用性人才。在教師評價工作中,一要建設良好的規(guī)章制度,針對教師的優(yōu)劣獎懲;二要定期抓量化考核,使每位教師的評價有所依據;三要開展各項評優(yōu)活動,使人人在不同的領域都能被認可、肯定。如開展優(yōu)秀教師評選、優(yōu)質課評選、優(yōu)秀班主任評選、教務教學務先進工作人員評選、優(yōu)秀論文評選等。四是由校領導正確督促進行考核工作;五是學校積極申請教師科研課題項目。
3、重視年輕教師的培養(yǎng),引領教師對教育創(chuàng)新
開放大學教師應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只有超前的創(chuàng)新意識,才是延邊地區(qū)開放大學實現跨躍式發(fā)展的前提。要從思想深處解放以前陳舊的內容,不要認為自己是管理者,手握大權高高在上,不要認為一切應該以管理者為中心,要從本質上轉變服務理念和意識,創(chuàng)新服務管理模式,重點突出一切為了學習者的以學習者為本的服務理念。支持服務的重心不應是技術、計算機、網絡、資源庫等硬件,而要轉移到以人為重心,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方向
4、完善課程設置,加強開放大學遠程開放教育的資源建設
工具的日新月異,網絡通信、遠程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遠程溝通也越來越便捷。智能手機的壟斷,使用手機上網的頻率越來越高。我校網絡中心也與時俱進地推出了本校的微信公眾平臺。開放大學教育體系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成果建設信息化的資源平臺,整合開發(fā)社會優(yōu)質教育資源,并將這些優(yōu)質資源輸送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包括廣大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qū),這樣才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不同的教育水平、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的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和機會,實現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
5、做好新老教師的接班,提升年輕教師的自信心
首先強化師資隊伍的梯隊建設,調整優(yōu)化師資團隊結構。就現有的教師團隊,通過調整組成一支由青年和中青年承擔主要教學和科研任務的活力軍。其次要做好在職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和在職培訓,提升他們的學歷結構和拓寬他們的知識視域和眼光。開放大學要設計和建立好教師的成長計劃方案,積極鼓勵低學歷的教師通過自身努力不斷充電,從而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最后在不斷提升低學歷層次隊伍時也要加強對所有教師的信息化水平的不斷培訓,使他們在技術層面和理論層面上都能跟得上時代進步的步伐。
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重要工作,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開放大學又是尤為必要的。對于教師勞動特點的把握以及教師管理的有效性,直接決定了開放大學教育的質量和學校管理的效能。要立足教師和學校發(fā)展的需要,合理開發(fā)和利用校內外資源,注重教師分類和教師團隊的管理培訓,加強激勵機制,為教師發(fā)展搭建平臺,鼓勵教師學習深造,進一步形成學校整體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為推動開放大學事業(yè)的科學發(fā)展,為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辦好人民滿意的開放大學奠定良好基礎,高質量高水準的服務來贏取社會生源的好評。相信隨著開放大學遠程教育服務水平的逐步提升,開放大學的遠程教育勢必成為大眾學習中心、平民通往成功之路的階梯、是學習者增進動力和不斷加油充電的港灣。
注釋:
[1]唐建祥.廣播電視大學教師培養(yǎng)問題探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2:8-9.
[2]劉莉.開放大學:我們怎樣當老師——第一次“中國遠程教育教師論壇”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1,01:5-18.
[3]張遐.開放大學轉型與遠程教育教師角色分析[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6:20-24.
[4]朱春俐.從廣播電視大學到開放大學教師角色的嬗變研究綜述[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1:27-31.
[5]高嶺.遠程教育環(huán)境里的教師素質建構[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3:15-18.
[6]劉莉.開放大學:戰(zhàn)略轉型與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中國遠程教育學術論壇”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2,06:5-20.
[7]鐘志賢.開放大學的教學學術:內涵、意義及方法[J].中國遠程教育,2012,09:10-23+95.
[8]哈薩,薄進軍,張建茹.開放大學教學基本建設的思考[J].前沿,2012,19:145-149.
[9]何秋瑛,胡志.論從廣播電視大學向開放大學轉型中教師的角色定位 [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4,06:259-261.
[10]盧春香.淺談電視大學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之困惑[J].教育探索,2007,10:91-92.
[11]馬海玉.淺論加強電大遠程教育教師隊伍建設[J].才智,2009,19:99.
[12]向鳳蓮.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是電大遠程開放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04:39-41.
[13]翁朱華.遠程教育教師角色與素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14]崔莉群.電大遠程開放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林區(qū)教學,2014,10:120-121.
[15]吳建.新時期我國電大開放遠程教育質量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09.
[16]沈艷敏.淺談基層電大教師隊伍建設 [J].神州, 2013,03:246.
[17]董曉琳.電大遠程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18]劉瓊.電大現代遠程教育發(fā)展狀況和對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
[19]黃安心.以課程建設帶動教學實力的整體提升——并于電大開放教育教學內涵建設的思考[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3:41-44+108.
G728
A
1008-7508(2015)09-0072-03
2014-03-30
胡學宇(1978-),吉林汪清人,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延邊分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