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一塊值得我們今天重視的領域,這便是廉恥文化。廉恥觀是中國文化中具有本體意義的價值觀,涉及中國道德禮義文化最內在的層次,是—種將觀念與信仰、理性與情懷相聯(lián)系的意蘊,兼?zhèn)淝楦信c理性的因素,直指心性,先秦儒家學說給予極大的關注,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在宋明理學中達到成熟。廉恥與道德問題聯(lián)系密切,是為人的道德底線。
先講一個故事。有個人被官府押著游街示眾。鄰居看見了,問他:“為啥要押你游街呢?”那人說:“不就是在大路上撿了根繩子嘛!”鄰居說:“撿根繩子就要游街示眾,怎么可能呢?”那人說:“沒想到繩子那頭。還拴著一頭牛?!?/p>
一個盜賊,在真相面前還百般狡辯,完全是沒臉沒皮,這叫什么?這叫沒有廉恥。這個時代。不顧廉恥的人不少,所以我們應該講講廉恥文化。
古人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五代史·馮道傳·論》)禮義廉恥,是維系國家統(tǒng)治的四大支柱。廉和恥本來各有各的特定含義,廉指人對物質財富能保持不貪婪的態(tài)度,恥指人對錯誤言行而感到差愧的心態(tài)。后來,人們習慣把康和恥合起來叫,說一個人沒有廉恥等于說一個人不知恥。所以講廉恥,實際上講的是一個字:恥。
《說文》中說:“恥,辱也。從心,耳聲?!币馑际牵瑦u就是辱。左邊一個“耳”字旁,指一個人耳朵里聽到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評價,而覺得無地自客;右邊一個“心”字,指一個人有了不當?shù)难孕?,會從自己內心感到羞辱。朱熹解說道:“知恥是由內心以生,聞過是得之于外?!保ā吨熳诱Z類》卷94)
廉恥是做人的根本,是最低的道德底線。一個有廉恥之心的人,干了壞事、丑事,就會感到羞愧、恐慌,要么想辦法掩蓋,要么想辦法改正。如果沒有廉恥之心,干了壞事、丑事,就不會臉紅、恐慌,也用不著掩蓋,一切都無所謂了,正像流行歌曲唱的那樣:“我無所謂。管它錯與對;我無所謂,管它是與非。”當然更談不上想辦法去改正了。孟子說:“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一個人如果不為自己干的丑惡行徑而感到羞愧和厭惡,那他就不算是一個人了。
傳統(tǒng)社會重視禮義廉恥教育,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廉恥文化,國外學者稱它為“恥感文化”,所以廉恥的觀念深入人心。不但一般的人特別在意有無廉恥,就連有的惡人也特別在乎。
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陽明主張人人都有知恥的良知。有一天,他和一幫行人被盜匪綁架了。當盜匪知道他是陽明先生后,就說:“您不是說人人都有良知嗎?那我們這群盜賊有良知嗎?”王先生回答說:“有?!北I匪說:“如果您真能證明我們也有良知,就把你們全放了?!蓖跸壬f:“那你們就得先按我說的做?!北I匪答應后,王先生就叫他們脫掉外衣,盜匪們二話不說就把外衣脫了。王先生說:“請把內衣也脫了?!北I匪們也毫不猶豫地脫掉內衣,剩下最后一條褲子。王先生:“請把褲子也脫了?!北I匪們說:“不能再脫了。再脫就光了?!蓖跸壬f:“你們也知道羞恥,就是你們的良知??!”于是盜匪果然將王陽明等人放走了。人不要臉百事可為
孟子說:“恥之于人大矣?!绷異u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太大了。人要有廉恥之心。追求金錢、美色、權勢、榮譽,就會有度,不至于泛濫成災。如果沒有廉恥之心,求利、求色、求官、求名就會不擇手段。正如思想家顧炎武所說:“不恥則無所不為?!比艘遣恢異u,什么壞事都干得出來。老百姓說的則是“人不要臉,百事可為”、“人不要臉,鬼都害怕”。各種社會丑態(tài)就會紛紛出籠。
(一)在財富面前
首先。舉一個為了錢財不顧廉恥的真實例子。
我們學校曾組織員工到國內一著名景區(qū)旅游。下山時。一幫抬滑竿的人在招攬生意:“100元下山?!币恍┳呃哿说呐毠は淤F,沒坐。過一會兒,又喊:“50元下山?!迸毠兙妥拖律搅?。
我和保衛(wèi)科長徒步下山,走到一轉彎處,有人擺攤賣飲食,下梯坎處塑了一個老虎模型,看起來像下梯子時的扶手。保衛(wèi)科長扶了一下老虎,再下梯子。沒想到里面賣東西的人大吼:“交錢”?!敖皇裁村X?”“你摸了我的老虎,當然得交錢!”“你沒標明要收錢呀?”那人說:“你轉到老虎背后看看。”結果那老虎背后上刻著幾個字:“摸老虎一下,交錢一元”。保衛(wèi)科長無奈,只好拿出一元鋼镚交給他。我開玩笑地說:“看來還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喲!”
最后下到山底,看見幾個女職工正在和抬滑竿的人爭吵。原來女職工們下去后,給抬滑竿的50元錢時。抬滑竿的就說:“不行,要100元?!薄澳悴皇钦f好的50元抬下山嗎?”“那是說的一人50,滑竿不得兩個人抬嗎?所以加起來就是100元?!?/p>
掙錢掙到這個份兒上。真是不顧廉恥,讓人都為他們臉紅。
(二)在美色面前
孔子說過:“食色,性也?!睂γ郎淖非笫侨说谋灸?,但都得有個度。所以古代有婚禮來加以約束,現(xiàn)在有婚姻法進行調整。但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廉恥之心,婚禮、婚姻法都拿他沒辦法,他能做出禽獸一般的舉動。
春秋時期,齊莊公去大臣崔杼家,看到了崔杼老婆東郭姜,長得很漂亮,就把持不住了。于是假借關心下屬之名,經(jīng)常去找東郭姜。有一次,他和東郭姜幽會之后,看到衣架上掛著崔杼的帽子,就把帽子取下來賞給隨行的跟班。有個跟班對莊公說:“這恐怕不妥喲!不等于把問題公開化了嗎?”莊公當時就發(fā)飆了:“老子是國王,怕誰呀!沒有崔杼的帽子,難道俺就沒有別的帽子賞賜人了嗎?”(《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這位莊公和下屬老婆有一腿,本來應該感到不好意思,他倒好,還要把崔杼帽子發(fā)給跑腿的,就是讓天下人都知道崔杼老婆和俺莊公是情人關系。莊公做事,連表面上那層薄薄的窗戶紙都不要了,這就是沒有一點廉恥之心。一個國家的國君都是這個德性,下面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近年來有些社會現(xiàn)象讓人匪夷所思,一些人對色的貪欲已經(jīng)突破廉恥的底線,公開傍大款、找小三,甚至相互攀比,誰找得多,找得年輕,誰就更牛,就更有面兒。有些作家搞起了“身體寫作”,淋漓盡致地袒露私密空間,在網(wǎng)上炒得很火,擁有眾多“粉絲”。如此種種,對廉恥的道德觀念是巨大的沖擊。
(三)在權勢面前
沒有廉恥,不但對金錢、美色的追逐能達到瘋狂的程度,對權勢的追逐也會走到令人厭惡的地步。
五代有個馮道。他先在后唐當宰相。后唐被后晉滅了,又在后晉做宰相。契丹滅后晉,馮道又來投靠契丹朝的耶律德光。德光責備他幾易其主、品行有問題,馮道不能對答。德光又問:“為啥來向我投降?”馮道說:“無城無兵,怎敢不來?”德光說:“你是個什么樣的老東西呀?”馮道說:“我就是個無才無德,不要臉的老東西?!边@種自取其辱的態(tài)度,讓耶律德光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任命他做了太傅。契丹北撤后,他又投靠了后漢。后漢滅亡后,又投靠后周。歷任五朝都不倒。當?shù)亩际歉吖佟H朔Q官場“不倒翁”。北宋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罵他是“無廉恥者”。
像馮道這樣的,現(xiàn)在官場雖然很難找到了,但他那種所作所為、言談舉止,卻是經(jīng)常能看到。在領導面前,俯首垂耳,點頭哈腰,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無所不用其極。
知恥近乎勇
廉恥文化缺失引發(fā)的社會怪相可謂花樣百出,但“辦法總比困難多”。面對這樣的問題,人們肯定能提出N多對策。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對策是教育。康有為說:“恥者,治教之太端?!保ā睹献游ⅰぞ砹罚┲異u是國家教育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那么加強廉恥教育有哪些重要意義呢?
(一)有助于改良社會風氣
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保ā墩撜Z·為政》)光用政令刑法來治理天下,老百姓就會只在乎能不能免受刑罰的制裁,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禮義去引導、教化天下,老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會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所以,加強廉恥教育,會激發(fā)人的良知和潛能,或改變現(xiàn)狀,或改過自新,使自己有更大的作為,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東漢名士王烈,太原人。做地方官時,特別擅長教化民眾。轄區(qū)有個人叫王小二,家境貧寒,本想努力改變??嘤跊]有本錢,干什么都不行。左思右想。便去偷別人家的牛,被發(fā)現(xiàn)后,扭送到亭長那里等候處理。王小二說:“我做了壞事,要殺要剮都情愿。唯一有個小小的請求,就是千萬不要讓王烈王大人知道?!蹦菚r牛是重要生產工具,偷牛往往要判死刑。亭長覺得奇怪,把這件事告訴了王烈。王烈知道后,立即約見王小二,送給他一端布,讓他作為創(chuàng)業(yè)的本錢。然后把他放了。
有人問王烈為什么這么做,王烈說:“小偷害怕我知道他犯的罪過。說明他心里恥于做壞事。既然他還有廉恥之心,就還有救。所以用這個辦法激勵他。相信他一定能夠改過行善?!焙髞碛形焕咸珷攲η彩г诼飞?,一位行人見到后就守在那里,到了天黑。老爺子回來了,找到了劍,就問他的姓名,那人說:“做好事,哪用留名呢?”說完一臉自豪地走了。老爺子感到奇怪,就將此事告訴王烈。王烈派人四處打聽,才發(fā)現(xiàn)正是以前那位偷牛殘——王小二。
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到,廉恥教育能感化誤入歧途的人,引導他們洗心革面,改邪歸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朱熹說:“人須知恥,方能過而改”。(《朱子語類》卷94)人要是知道羞恥。有了過錯才可能改正。不但如此,廉恥教育對普通公民來說,更有凈化人心、改良社會風氣的作用。所謂“風俗之美,在養(yǎng)民知恥。”(《孟子微·卷六》)意思就是要美化風俗習慣,關鍵在于培養(yǎng)民眾的廉恥觀念。
(二)有助于傳承優(yōu)秀文化
孔子說:“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這句話有兩個關鍵:一是知道羞恥;二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羞恥。
有些人雖然知道羞恥,但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羞恥。往往以富貴為榮,以貧窮為恥;以地位高為榮,以地位低為恥;以名氣大為榮,以名氣小為恥,如此等等。一個人家里比較窮,有親戚來了,做了幾個菜,都是豆腐沒有肉。吃飯時又不愿丟臉面,對親戚說:“豆腐好啊,有營養(yǎng),豆腐是我的命啊!來來快請!”等他到富親戚家做客,吃飯時專揀肉吃,親戚說:“你不說豆腐是你的命嗎?今兒咋不吃了呢?”那人答道:“今天見了肉,就不要命了?!边@就是以貧賤為恥。其實不是真正的知恥。
南宋著名思想家陸九淵說:“人惟知所貴,然后知所恥”(《陸九淵集》卷32,《人不可以無恥》)。人只有知道什么東西是真正可貴的,然后才會知道什么東西是真正可恥的。如果在可貴和可恥之間沒有正確的認識,就會導致價值觀的混亂。古人說恥,著眼于品格,即以品格敗壞為恥,以品格高尚為榮。現(xiàn)在的人說恥,注重于結果。你成功了、富貴了,你就光榮,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你失敗了、貧賤了,你就可恥,不論你是出于什么情況。這一轉變,就使得“廉恥文化”變成了“成敗文化”,往往以成敗來論榮恥,忽視了人的品格。
所以,可不可恥關鍵在人格。物質貧窮并不可恥,用坑蒙拐騙、賣淫嫖娼去攫取財富,有了錢不孝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可恥;地位低下并不是可恥,用趨炎附勢、出賣人格的辦法獲取權勢,才是真正的可恥;默默無聞并不可恥,用剽竊抄襲去撈取名聲,才是真正的可恥;實力不強、被人輕視并不可恥,受了別人無理的侮辱還要自甘墮落,才是真正的可恥;國家積貧積弱并不可恥,受了列強欺凌還要幫敵人搖旗吶喊,才是真正的可恥,那叫漢奸,叫不顧國恥。
俱往矣,中華民族已經(jīng)崛起,我們已經(jīng)一雪國恥。然而有的人,因為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可恥,對廉恥這一詞匯越來越淡忘了。
看到各地官員不堪入目的不雅視頻,人們已經(jīng)不會說“無恥”了,而會淡淡說一句:“好雷”;看到“艷照門”視頻,也不會說“下流”,卻會說一聲“剽悍”;看到一個人赤身裸體在大街上奔跑時,不會說:“無聊”,而會說一聲“裸奔”;如果那人還能搔首弄姿地表演出各種動作。擺幾個POSE,說不定有人會發(fā)出驚嘆:“哇塞!這是藝術。”什么藝術?行為藝術!
中國文化向來以含蓄、羞澀為美,然而現(xiàn)在我們的傳統(tǒng)越來越稀有了。男人對女人,追求的是秒殺;女人對男人,往往以野蠻女友自居,熱情奔放而毫無收斂。文化形態(tài)越來越低俗,語言詞匯越來越粗俗。
廉恥感是要用語言來強化、用文化來傳承的。當廉恥這一類道德名稱被其他詞匯所取代時,廉恥文化就會淡忘,直到煙消云散。
所以,加強廉恥教育,正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必要手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上無愧于祖宗。下無愧于子孫。
(《龍教授評述法文化》連載系列到本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