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中國人最大的生存智慧。自古以來,生活在近海的人們就一直在海洋中尋找各種可食用的貝類物種,并嘗試通過各種烹飪手法來提高海產(chǎn)品的食用價值,無論是地處北方的青島,還是遠在東南的順德,當?shù)厝藢τ诟蝌鄣溺姁鄱紵o以復(fù)加,盛夏時節(jié),每逢海潮褪去,人們總會迫不及待地涌向海灘,在泥沙中尋找海洋的恩賜。
生于南海,白殼紫唇
蛤蜊是利用率最高的一種海產(chǎn)貝類,屬軟體動物,雙殼綱,蛤蜊科,一般生活在淺海的泥沙中,中國約有10種,包括花蛤、文蛤、西施舌等。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描述蛤蜊說:“蛤蜊生東南海中,白殼紫唇,大二三寸者,閩浙人以其肉充海錯”,可見我國古代對于蛤蜊已經(jīng)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從外形來看,有四角蛤蜊、三角蛤蜊、凹線蛤蜊等多個類型,其中產(chǎn)于東南沿海的四角蛤蜊肉質(zhì)鮮美,最受食客歡迎,四角蛤蜊貝殼頂部一般呈白色或淡紫色,近腹面呈黃褐色,腹面邊緣常有一條狹長的紫黑色環(huán)帶。
北方城市青島是蛤蜊重要產(chǎn)出地和消費地,花蛤是當?shù)靥禺a(chǎn)之一,當?shù)厝肆晳T將其稱為“嘎啦”,主要產(chǎn)自膠州灣內(nèi)。蛤蜊一般棲息在潮間帶(潮間帶是指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間的海岸)中、下區(qū)以下的泥沙中,其棲息于泥沙中的深度不超過身長的2倍。土生土長的青島人習慣在海鮮市場買一些剛剛打撈上來的新鮮蛤蜊,然后在附近只提供炒制的小店里,請廚師代工炒制,以品嘗最新鮮的蛤蜊美食。
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據(jù)歷史記載,早在東晉時期,蛤蜊就已經(jīng)成為達官顯貴餐桌上的座上賓了。當年東晉王朝偏安江左(江左也叫江東,指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也指我國古代東晉、宋、齊、梁、陳各朝統(tǒng)治的全部地區(qū))之后,達官顯貴養(yǎng)尊處優(yōu),極度追求美食享受,他們發(fā)現(xiàn)東南沿海的蛤蜊特別鮮嫩,于是掀起了一股蛤蜊美食熱,當時,皇族把蛤蜊當作至鮮美味,責令海邊漁民專門搜索新奇品種以供皇室享用。宋朝時期,每當蛤蜊大量上市,各地便會將其直接運抵都城開封,作為蛤蜊中的上品,人們通常將“紫唇”蛤蜊當作臻美食物饋贈親友?!赌鲜贰吩?“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來描述南朝(指宋、齊、梁、陳四朝)名士沈昭略狂俊瀟灑、使酒任氣的不羈性格,可見作為美食蛤蜊與當時文化的融合之深。從東晉至隨后的宋、齊、梁、陳四朝,蛤蜊身價逐代升級,到唐朝時,凡是有條件的人,都開始對這一獨特美食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
“鮮”是人們追求蛤蜊的本質(zhì)原因,在食客們看來,蛤蜊肉質(zhì)鮮美,堪稱“天下第一鮮”,而在專業(yè)廚師眼里蛤蜊是“百味之冠”,江蘇民間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靈”的說法。烹飪時,有經(jīng)驗的廚師堅決不會添加味精、雞精等提鮮調(diào)料,這是因為蛤蜊本身鮮味十足,添加這些調(diào)料反而會掩蓋蛤蜊本身的鮮味。
蛤蜊的“鮮”主要來源于它的高蛋白質(zhì)含量,其蛋白質(zhì)含量在同類海產(chǎn)品中名列前茅,堪稱海味佳品。據(jù)測算,每100 g蛤蜊(可食用部分)中含有水分80 g,蛋白質(zhì)10.8 g,脂肪1.6 g,屬于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除此而外還含有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zhì),醫(yī)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蛤蜊味咸寒,具有滋陰潤燥、利尿消腫、軟堅散結(jié)的作用。
茶添橄欖味,酒借蛤蜊香
“輕烹飪”是制作蛤蜊美食的最佳方式,蛤蜊鮮食,一般以保持原汁原味為根本,多用蒸、煮、炙、炒或酒漬等方法。在以蛤蜊為美味的青島,為了保持蛤蜊原有的鮮味,清炒是最常用的烹飪方法,制作時首先要將買回來的新鮮蛤蜊放在清水中撒鹽浸泡,撒鹽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模擬海水的特性,這樣蛤蜊會繼續(xù)生存以便讓其在水中將體內(nèi)泥沙充分吐凈,然后用清水將蛤蜊表面的鹽分洗凈連同花椒、姜等調(diào)料一起放在鍋中煮開,當蛤蜊貝殼張開后撈出,另起鍋快火爆炒即可。而遠在千里之外的廈門,除清炒之外,人們還會將蛤蜊肉取出直接或者煮熟之后晾曬制成蛤蜊干,蛤蜊干可以長期保存,食用時可以放在湯里調(diào)味,讓湯品變得更加鮮美。在廈門街頭,人們還會將蛤蜊肉取出放入調(diào)好的面糊中沾滿面漿,然后放入油鍋炸成外酥里嫩的“蛤蜊煎”。
在西餐美食中,廚師們通常會將高度白酒與紅酒相融合,然后將清洗干凈的蛤蜊浸醉,隨即點火,當酒精燃盡時,蛤蜊基本熟透,此時再配上姜汁、醬油、香辣汁等作料食用。不過,我國古代的宋朝人似乎早已掌握了酒與蛤蜊之間味道的玄妙,南宋文學(xué)家劉過在《都中留隨州李判官》一詩中說:“幸白東南好,西歸未可忙。茶添橄欖味,酒借蛤蜊香”,除鮮食外宋人也早已掌握了蛤蜊的再加工技術(shù),包括制作蛤蜊醬、咸蛤蜊等食物,盡管從現(xiàn)代飲食觀念來看,蛤蜊醬、咸蛤蜊等腌制食品不受歡迎,但對于儲存手段單一、食物單調(diào)的古代人而言,這種方法無疑是最恰當?shù)摹?/p>
時鮮美食推薦
營養(yǎng)解讀:由于蛤蜊經(jīng)鹽水浸泡后本身帶有咸味,所以煮開前最好再用清水反復(fù)漂洗幾次,另外調(diào)制蛋液時也可不加鹽,等蒸熟后稍微加些海鮮醬油,這樣能最大限度減少鹽的攝入。
蛤蜊蒸蛋
材料:
蛤蜊200 g,雞蛋2個,食用油,鹽、蔥、姜適量。
做法:
1. 將蛤蜊放入淡鹽水中1小時左右,讓蛤蜊吐凈體內(nèi)泥沙后,將其撈出洗凈;
2. 鍋里加水,加入少許蔥段和姜片煮開,將蛤蜊倒入,待蛤蜊貝殼張開后迅速撈出;將湯水去除蔥段、姜片后倒入碗中放至溫熱備用;
3. 將雞蛋打散,按照1∶1的比例將蛋液與步驟2中放涼的湯水混合,邊倒邊攪拌讓蛋液與湯水融合后加少許鹽調(diào)勻;
4. 取盤,在盤底和四周刷一層食用油,將蛤蜊放在盤子中排好,倒入蛋液,蛋液沒過蛤蜊一半即可;
5. 涼水入蒸鍋,用相同尺寸或略大的另一個盤子蓋住蒸蛋的盤子,以防止蒸制過程中水汽進入,大火燒開轉(zhuǎn)中火10分鐘,蒸熟即可。
營養(yǎng)解讀:保持蛤蜊肉質(zhì)鮮嫩的訣竅是先焯后炒,焯的時候,開殼即可,炒的時候大火快炒,炒制過程中由于添加了醬油、豆瓣醬等含鹽量較高的調(diào)料,因此無需額外加鹽。由于蛤蜊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因此特別適合高膽固醇、高血脂體質(zhì)人群食用。
香辣蛤蜊
材料:
蛤蜊500 g,蔥、蒜、姜、辣椒、食用油、料酒、生抽、糖、鹽、花椒、郫縣豆瓣醬。
做法:
1. 將蛤蜊放入淡鹽水中1小時左右,讓蛤蜊吐凈體內(nèi)泥沙后,將其撈出洗凈;鍋里加水,加入少許蔥段和姜片煮開,將蛤蜊倒入,待蛤蜊貝殼張開后迅速撈出;
2. 鍋里加入食用油,放入花椒,小火煸炒至香味出來后,濾去花椒,加入郫縣豆瓣醬,炒出紅油,放入蔥、姜、蒜、辣椒,爆出香味;
3. 倒入蛤蜊,加入生抽、料酒、糖調(diào)味,快速翻炒均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