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去重慶不吃小天鵝火鍋,那就是枉來一回。所以,前不久去重慶開會,特意去了重慶火鍋最著名的老字號小天鵝。
小天鵝火鍋在洪崖洞景區(qū),占據(jù)了最有利的地勢,樓上雅間就在長江與嘉陵江匯合的旁邊,巴渝傳統(tǒng)建筑特色的“吊腳樓”依江而建,在雅間外面的陽臺上可回看洪崖洞古色古香的大戲樓,更可倚欄相望寬闊的長江和嘉陵江的落日。落日之后便是重慶江邊最美的江景,璀璨的燈光點綴在江上,如夢幻一般。
到了重慶,不吃重慶火鍋,從養(yǎng)生角度來說也是不行的。這次我們是陪加拿大朋友一起來吃,為了照顧大家的口味,點的是鴛鴦火鍋,沒想到這幫國際友人吃起紅油鍋來卻不亦樂乎。可能在重慶這種霧氣繚繞的地方,又趕上梅雨季節(jié),人自然而然就會主動吃點辣的,來散發(fā)體內(nèi)濕氣。
重慶火鍋,清末民國初才盛行,特點就是以牛、鴨、雞的下腳料為主材,輔以辣湯。傳說在重慶兩江(長江、嘉陵江)匯流之處的朝天門,原是回民屠宰牲口的地方,回民宰牛后只要其肉、骨、皮,而內(nèi)臟則棄之不用。于是,岸邊的水手、纖夫?qū)⑵鋼旎?,洗凈后倒入鍋中,加入辣椒、花椒、姜、蒜等辛辣之物和鹽,煮而食之。一來飽腹,二來驅(qū)寒、祛濕,久而久之,就成了重慶最早,也是最有名氣的麻辣毛肚火鍋。所以有重慶的火鍋發(fā)源于朝天門碼頭一說。
世界上任何一種美食,最初都是為了生存應(yīng)運而生的。重慶火鍋本是嘉陵江邊的水手因為生活所迫,沒有條件起鍋弄灶,只有在船上簡陋地架起小鍋,把這些牛肚、鴨腸、牛喉管等東西放在由牛油和辣椒炒制的湯底里煮熟,吃了這些帶有脂肪、辣椒、花椒的食材,可以獲得能量、飽腹,同時還能借助辣椒、花椒散發(fā)久居江邊身體里的濕氣。而牛的下水,其實也極富營養(yǎng),雖然蛋白質(zhì)不是很全面,但是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還有人體不可或缺的膽固醇,因此也能滿足船工水手們的身體需要。
火鍋中的食材,大多能量不高,而辣椒又能促進新陳代謝。所以,在重慶人很少看到大胖子,這可能與常吃火鍋有很大關(guān)系。
不過,如今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人們吃的重慶火鍋也加了很多新鮮和別樣的食材,對每天輕體力勞動的辦公室人群來說,吃火鍋還是有高鹽和高油的風(fēng)險存在,那些午餐肉、肥牛和羊肉等,也會帶來很多額外的能量。而重慶火鍋因為它的美味,傳遍了大江南北,對于那些氣候干燥的地域如北京,吃重慶火鍋,純粹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不僅排濕功效被弱化了,而且還成了上火的導(dǎo)火索。
所以,吃重慶火鍋,還是要在霧氣藹藹的嘉陵江邊,像這樣一邊欣賞著落日一邊吃著,這才是在恰當(dāng)?shù)牡攸c,做的恰當(dāng)?shù)氖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