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的有效補充,它立足學校、立足學生,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江蘇省無錫市藕塘中心小學基于“生活課程”的理念,對校本課程潛心研究,扎實推進,并形成了“兩院一?!钡男1菊n程體系,藕小的校本課程開發(fā)有諸多亮點,這主要表現(xiàn)為亮在目標、亮在特色、亮在設計、亮在開發(fā)實施、亮在科研引領、亮在共同體建設。
【關鍵詞】校本課程;“兩院一?!?頂層設計;共同體建設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7-0017-02
【作者簡介】楊九俊,江蘇省教育學會(南京,210024)會長,研究員,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
江蘇省無錫市藕塘中心小學的課程建設,早已聲名在外,他們的相關成果“少年農學院——農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fā)”,先后獲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藕小基于“生活課程”的理念,提出“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校園生活課程化”的主張,取得了不少成果,也提出了一些亟待探討的問題,通過對學校的實地考察和多次聽管國賢校長的介紹,我認為藕小最大的特色在校本課程,他們確實用心、用力、用情,做亮了校本課程。
一、亮在課程目標
目標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學校課程目標則是指向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在討論這個問題時,藕小是具有國際視野和未來意識的,這從“理論篇”中可以見到,從國際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看,教育發(fā)展經歷了生存引導—生活引導—價值引導幾個階段。價值引導關注人靈魂的生長和潛能的激活、發(fā)揮。藕小提及《21世紀技能——為我們所生存的時代而學習》一書的觀點,當代的學校,應該教會學生能自信地理解和應對真實世界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的21世紀技能。近幾年,我一直關注美國教育“適應性”的目標:要讓學生適應科技和社會發(fā)生的變化,并能通過教育積極引導這種變化。大概是考慮世界教育發(fā)展的趨勢,藕小提出“審美的情趣、敏捷的思維、自如的交往”的培養(yǎng)目標。目標的提出似乎是直覺性的,尚需再斟酌,但指向是明確的,即希望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性,這體現(xiàn)了價值導向,而且這種目標的達成,期待校本課程貢獻力量。藕小認為方向比方法重要,也算是一種源自實踐的體會。
二、亮在校本特色
顧名思義,校本課程的特色源于其所處的地域和學校,在這方面,藕小做足了文章。藕小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家庭,農業(yè)、農村、農民,應該是他們文化基因的主要組成部分,于是學校從2003年起,組建了“少年農學院”,規(guī)劃建設了實踐基地,開發(fā)了“少年農學院”課程;藕小于1995年創(chuàng)辦了“少年軍校”,基于學校的這一傳統(tǒng)項目,在校本課程的整體架構中,藕小賦予了“少年軍?!毙碌膬群训掠1菊n程的開發(fā)與少年軍校的建設結合起來,發(fā)展了“少年軍?!保步嬃诵1镜牡掠龣C制;基于學校的人脈優(yōu)勢,藕小2007年啟動“少年書畫院”建設,并掛牌“無錫市徐悲鴻美術學?!?,開發(fā)少年書畫藝術校本課程?!皟稍阂恍!笔桥盒⌒1菊n程的主體,它們都是在藕小地域文化的土壤提煉出來的,這就是藕小的課程特色體現(xiàn)出的內在性特點。
三、亮在頂層設計
與有些學校校本課程疊加式、碎片化不同,藕小的校本課程十分重視頂層設計,這使得課程的開發(fā)有計劃、有步驟。一是目的明確。藕小強調校本課程基于“普及”加“提高”的理念,“兩院一?!敝赶蛩袑W生,又讓全體學生有所選擇。一般認為,校本課程必須體現(xiàn)基礎性、全體性、選擇性?;A性是基礎提高的使命決定的,全體性是指惠及所有學生,選擇性是指讓學生有選擇的空間以滿足個性需求?;谶@樣的認識,精英化、一刀切這些弊病在藕小是不存在的;二是以“綱要”為綱。藕小在開發(fā)校本課程時,依據相關課程標準和文件,根據學生需要編制了課程綱要,綱舉而目張,所有課程行為都成了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三是任務分解清晰。什么階段做什么事,哪個年級、哪個學期達成怎樣的目標,誰去做,誰去督促評價,一清二楚,有序而行即可見效。
四、亮在開發(fā)實施
藕小的校本課程建設,一是以物態(tài)化建設為基礎。后建的“少年書畫院”,也在2009年建成了1800平方米的藝術樓,并建有國畫室、書法室、陶藝室、美術室、創(chuàng)作室等專用教室;“少年軍?!苯ㄓ嘘惲叙^和軍事拓展基地,還有多個校外實踐基地;“少年農學院”建設了占地1公頃的實踐基地。這些物態(tài)的基礎建設,為校本課程的實施創(chuàng)造了條件。二是以活動項目為抓手。“少年農學院”的1公頃地,因道路建設被占用,在更換課程過程中,藕小以系列活動為抓手,開發(fā)“我是小小種桃人”“我是小小花藝師”“我是小小蔬食家”“我是小小研究員”等活動項目,并重建物態(tài)化場所,有序開展活動?!吧倌贶娦!薄吧倌陼嬙骸币彩且皂椖繛樽ナ郑曰顒訛榫€索,有效組織課程實施。三是以評價為保障?!皟稍阂恍!薄罢n程綱要”都包含課程評價的要求,同時結合教師績效考核方案和學生成長記錄手冊,以及具體項目的評價要求,強化過程性評價,注重讓數(shù)據說話,對師生參與課程開發(fā)實施的表現(xiàn)進行全面評價,保障課程實施的質量。
五、亮在科研引領
藕小的校本課程有總的課題——“小學校本課程生本開發(fā)與實施的行動研究”,同時它也是江蘇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立項課題,該課題統(tǒng)領了學校所有的校本課程。“兩院一?!庇指饔姓n題,而且藕小總能在結題之后提出新的研究主題,進行持續(xù)性研究。藕小的課程開發(fā)和課題研究構成了良性循環(huán),并不斷促進課程質量的提高。同時學校鼓勵師生在參與課程建設中提煉經驗,抒發(fā)心聲,并推薦發(fā)表。僅以“少年農學院”為例,學生撰寫的觀察日記、小論文等多篇在《中國兒童報》《少先隊小干部》《學習方法報》《江蘇教育研究》等報刊發(fā)表。教師圍繞“少年農學院”的課程實踐展開研究,已有80多篇論文在《中國教師報》《江蘇教育研究》等報刊發(fā)表??蒲幸I,不僅有助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煉經驗,推廣成果,而且能使學生們的課程參與更有意義,使教師們的課程開發(fā)成為高品質的專業(yè)生活。
六、亮在共同體建設
作為一所農村小學,藕小的校本課程建設成績斐然,這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共同體是分不開的?!吧倌贽r學院”是與江蘇省農科院合作建設的,“少年軍?!笔桥c駐錫部隊共建的,“少年書畫院”由廖靜文女士擔任名譽院長。合作方和協(xié)作方又在不斷擴大,如“少年軍?!狈e極落實共建部隊,落實井亭茶場、農貿市場等實踐基地。由于科研的介入,在校本課程建設過程中,又使各方面有機會參與藕小的課程開發(fā),他們的建言獻策,整體提升了課程建設的水平。各個主體的共同參與,構成了生機勃勃的共同體,迸發(fā)出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這必然會促進課程愿景——“適切兒童、成全成長”的有效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