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
LETTERS
曾深有感觸地寫下一句話“我的兒子是男孩,錯了嗎?”
我是一個男孩子的母親,另一個身份是教師。從孩子上幼兒園那天起,就一直在努力為兒子尋找一位男教師,但始終未能如愿。我們的男孩子被女性圈子包圍著——媽媽、奶奶、姥姥、幼兒園阿姨、中小學女教師……男孩子們不斷地被女性思維“同化”:舞臺上,稚嫩的小手被擺成蘭花狀,胖嘟嘟的小臉涂著柳葉眉櫻桃口;課堂上,歪扭的字跡、含糊的表達、調皮的小動作總是老師批評的緣由;下課了,也要穩(wěn)穩(wěn)當當、規(guī)規(guī)矩矩坐在教室里……我為我的兒子憂慮,更為千萬個如我兒子一樣的男孩子憂慮!
并非性別歧視,但我真的希望我的孩子和與我孩子一樣正在幼兒園、中小學讀書的男孩子們得到與其性別相符的教育,因為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道理:男孩女孩生而不同。
美國性別教育專家邁克爾·古里安認為,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較多,流經小腦的血流量更大,男性腦干中存在更多的脊髓液,導致男孩較女孩更有可能從肢體運動中學習,更多地依賴動作,更多地依賴空間機械刺激。
我從不反對兒子走路時候蹦上跳下,從不干涉他對刀槍劍戟這類玩具的癡迷,從不強迫他參加任何課外補習班。他會蹲在大樹底下看螞蟻搬家,他會與小狗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滾,他會在浴室把花灑的水沖向浴霸,瞧瞧水珠顏色的變化是否與太陽光底下小噴壺噴出的彩虹一樣美麗。
但面對兒子我卻不能公開違背學校對知識教育的精益求精;我懂得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去讓他自己填充、發(fā)展,但我卻不可以讓孩子放棄無意義的重復性的家庭作業(yè);我清楚地看到孩子需要個性化的訓練以彌補他手眼配合協調度低于同齡孩子的不足,但我卻真的不忍心犧牲他的睡眠,只能見縫插針地做點兒可以讓他自由、讓他快樂的事情,哪怕一點點!
就是這一點點兒的空當,孩子從《兒童自救手冊》開始愛上了閱讀,喜歡諸葛亮,崇拜圣地亞哥、基督山伯爵,繪聲繪色地描述草原狼捕獵黃羊,對游泳、旱冰樂此不疲,兒子常年收集同學們扔掉的礦泉水瓶子變賣后充當班費……兒子從來不撒謊,大事小情都要和父母說說,從來不懼怕考試,哪怕成績再糟糕,都會老老實實把試卷交給父母。他對世界充滿好奇,努力又快樂地行走在成長的路上。
無論作為母親還是教師,兒子的成長強化我的認識:哪怕他現在學習成績不夠出類拔萃,我依然相信,若干年后,我們的社會一定不會排斥一個善良健康陽光哪怕學業(yè)成績并不卓越的年輕人。
家有男孩、關注男孩教育,愿我們的男孩子都成長為堂堂正正的男子漢,是有責任感、心胸豁達的大男人在闖天下!
河北唐山 昌青
重要啟事:
原創(chuàng)是我們的追求,優(yōu)秀作者是我們的渴求。也許我們使用了您的作品,因各種原因一時無法與您取得聯系,請您撥冗與我們聯系,以便致以稿酬。
讀者信箱:
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將您關于教育的每一點想法發(fā)送至t h e_ educator@126.com。
讀者QQ群:
12779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