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霞
幼小銜接是大班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孩子入學前家長最為擔憂的問題。繪本以其精美的畫面、生動的語言、感人的內涵吸引著幼兒的注意力,豐富著幼兒的想象力,激發(fā)著幼兒的同理心與責任感,教師如能善用它,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價值,就可以有效幫助幼兒更順利地進行幼小銜接。
為了更好地了解幼小銜接的重難點與困惑,有針對性地組織繪本閱讀活動,挖掘繪本價值,幫助幼兒更好地從幼兒園生活過渡到小學生活。筆者通過對15位小學低年級教師和20位一年級家長的調查,總結出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后改變最大的幾個方面:對專注力、對觀察與思維、對語言理解與表達、對自理能力與任務意識等各方面的要求不同。針對這些變化,我們從繪本閱讀入手,挖掘其教育價值,幫助幼兒、家長順利進行幼小銜接。
一、創(chuàng)設適宜性環(huán)境,提升興趣與專注水平
小學低年級老師常常反映:新入學的小學生上課容易走神,專注力不夠,是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幼兒的專注是從興趣開始的,因此,提升幼兒學習專注度應從興趣入手,提供適宜的繪本,創(chuàng)設相應的閱讀環(huán)境。
幼小銜接要為幼兒提供一些內容豐富、語言精煉的繪本,閱讀過程激發(fā)幼兒對繪本的興趣,幫助他們感受、理解繪本中要傳遞的信息。《帝企鵝的一家》通過豐富的圖片,結合嚴謹?shù)恼Z言描述帝企鵝,是一本科學性很強的繪本。教師先激發(fā)幼兒對帝企鵝的好奇心,再引導幼兒循序漸進地閱讀,提醒他們關注畫面的細節(jié),理解繪本的內容。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閱讀中幼兒的專注力保持很好,對內容掌握也較好。第二天,當問及“帝企鵝是卵生的還是胎生的?帝企鵝的蛋是誰孵出來的?”85%的孩子能積極舉手發(fā)言,正確回答問題,他們之間互相補充,連細節(jié)都沒遺漏。教師在大班組織集體繪本閱讀時,可以模擬小學生的座位,在相對固定的位置進行閱讀,周圍的環(huán)境盡量簡潔,避免幼兒因受到周圍環(huán)境因素的干擾影響注意力的集中;還可充分利用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閱讀角落;利用區(qū)域時間、餐后及自由活動時間讓幼兒盡情享受繪本閱讀樂趣,通過閱讀提升專注力。
繪本閱讀還應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面臨幼小銜接這個重要的轉變過程,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該如何幫助幼兒順利過渡。因此,提前創(chuàng)造這個共同學習的機會對很多家庭都是很有意義的。我將《猜猜我有多愛你》推薦給家長,并提出建議:家長與幼兒一起閱讀;閱讀時可以先猜測即將出現(xiàn)的內容再出示畫面;試著表達對對方的愛……活動后,家長們紛紛表示:“我家強強看了一遍還不夠,晚上都要求我們再講一遍故事才肯睡覺?!薄案ER黄鹂磿笪也虐l(fā)現(xiàn)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今后,我要多陪他看書,提高他的注意力?!奔议L們通過陪同幼兒閱讀,開始重視幼兒專注力的培養(yǎng),主動尋找培養(yǎng)專注力的方法。教師還可在班級中開展圖書漂流活動或借書活動,這樣,教師對幼兒閱讀的圖書既可在內容上“把把關”,又可通過提問了解幼兒閱讀的情況,用問題來吸引幼兒更加專心地看書。幼兒園與家庭共同營造的閱讀環(huán)境,對聯(lián)手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打造良好專注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提出針對性問題,培養(yǎng)觀察與思維習慣
提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是幼兒觀察與思考的具體表現(xiàn),只有在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的基礎上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答案,才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入下一個思考與回答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具有針對性地提問可以很好地刺激幼兒觀察與思考,促進幼兒發(fā)散性思維與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吨改稀芬蟆?—6歲幼兒能夠專注地閱讀圖書,喜歡與他人一起討論圖書和故事的有關內容”,要與他人討論圖書內容,首先應該看懂圖書的內容,才能找到共同的話題進行討論。
教師在繪本閱讀時提出的問題應帶有明顯的觀察、思考的目的性與任務要求,避免提出的問題與要求過于籠統(tǒng),如:看看書上有誰?他們在哪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你覺得他們會怎么想?這類問題使幼兒的觀察、思考指向問題的具體答案,能促使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細致的閱讀,讓幼兒按順序閱讀,保證連貫性,關注繪本畫面之間的相互關系,提高推理能力。良好的觀察、思考習慣將有利于幼兒進入小學后緊跟老師的引導,避免答非所問和跳題、漏題情況的發(fā)生。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細膩地描繪出約瑟的家庭故事,邏輯性很強。當老師提問:“約瑟長大了,外套有了什么變化?爺爺又會怎么做?”幼兒發(fā)現(xiàn)約瑟外套變小了,加之有了對繪本前部分內容的了解,很快就想到了答案。這時,教師又進一步引導幼兒去發(fā)現(xiàn)畫面下方小老鼠一家的存在,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畫面上下的聯(lián)系,想象小老鼠一家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幼兒一下子就把畫面上的家人形象與約瑟家中的親人一一對應起來,將畫面上方約瑟家中的事與畫面下方小老鼠家中的事聯(lián)系起來?!段覀儊硖诫U》中薩莉和杜里這兩只可愛的小兔帶著我們穿過沙漠,闖進森林……這些情境都是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真正帶著幼兒實地去感受的。因此我讓幼兒閉上眼睛,想象:“你現(xiàn)在也和小兔子來到了沙漠,太陽火辣辣地照著,你有什么感受?怎樣才能涼快些呀?”有的幼兒說:“我給沙漠蓋個大屋頂,太陽照不到了,就不會那么熱了?!庇械恼f:“我要把水管接到沙漠里?!被顒咏Y束后幼兒意猶未盡,回家查找相關資料,不斷豐富自己對沙漠的認識,常常聽到他們與同伴交流自己改造沙漠的方法。
繪本閱讀形式可以多樣化,有時集體閱讀后教師提問,讓幼兒互為補充;有時小組討論,相互融合觀點;有時個別閱讀,經(jīng)驗分享,將看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全班一起思考、回答,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既可交流對繪本的理解,又可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有利于提高觀察力和理解力。比如在閱讀《南瓜湯》這本書時,強強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鴨子不講道理,硬要做別人的事情,為什么要讓著它?”強強的問題多有鋒芒呀!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全班幼兒進行討論,最后形成兩種主張,第一種:大家讓讓小鴨子,讓鴨子做自己開心的事情;另一種:鴨子知道自己錯了,第二天向大家道歉,改正后大家更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孩子們的問題提得好,孩子們的回答也應得好,這一個個問題既是他們對繪本的理解,也是他們對生活的感悟,這種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大大促進他們到小學階段時妥善地處理好遇到的事情。
三、借用繪本書面語言,加強理解與表達能力
書面語,是指用文字記載下來供看的語言,它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使聽說的語言符號變?yōu)榭吹恼Z言符號。口語是聽和說的語言,所以要求快,講求效率,用詞范圍相對較窄,句子比較短,結構比較簡單,有時會出現(xiàn)重復、脫節(jié)、顛倒等現(xiàn)象;而書面語是寫和看的語言,這可以給人們足夠的時間進行推敲和琢磨。幼兒園老師常用兒童化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兒童進入小學后很多內容都是通過課本上書面語傳達的,要避免聽不懂、看不懂,老師在幼小銜接的過程可以直接將繪本上的書面用語讀給孩子聽,讓兒童學習理解這些日??谡Z中不常接觸的詞句,為入小學進行正規(guī)系統(tǒng)的學習打好基礎。
繪本中優(yōu)美的詞句可以有效幫助幼兒逐漸適應書面語言的表達形式,熟悉書面用語語句、語法模式,豐富閱讀經(jīng)驗。繪本《小島》中有一段話:“云從小島上空飄過,霧從海上升起,把小島藏在薄薄的、濕漉漉的影子里。”當教師向幼兒提出問題:“這段話描述了哪些景象?”正是借助繪本配有豐富插圖的特點,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教師的問題,他們結合畫面談自己的理解。教師又進一步提問:“你還見過什么東西飄過空中?”“請你用‘飄過,說一句話?!焙⒆觽兺ㄟ^繪本閱讀活動豐富了詞匯量?!栋职挚镜奶O果派》描繪了田園里一幅幅美麗的景象,幼兒受到生活閱歷的限制,較難理解作品的美,因此教師結合繪本的特點用倒敘的形式,從孩子最熟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讓孩子們對書面文字的理解變得輕松起來,使他們找到曾相識的驚喜與樂趣。通過對繪本中這些語言的感知,幼兒開始接觸書面語言,理解書面語言,喜歡上書面語言,幫助他們進入小學后充分理解課本內容,正確理解題意打好基礎。
四、融入繪本感人情景,激發(fā)情感與責任意識
繪本注重情感教育,常常用很鮮明的形象、突出的畫面表達強烈的情感,利于幼兒產生共鳴,這正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培養(yǎng)責任意識的最優(yōu)工具。閱讀繪本時,教師可以采用體驗式教學法讓幼兒充分體驗繪本情景,激起同理心,促進責任意識的形成。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引入、創(chuàng)造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幼兒的情感體驗,幫助幼兒迅速而正確地理解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閱讀《夜里什么人不睡覺》時,我讓幼兒先感受畫面中夜晚的溫馨情景,再了解清潔工從凌晨就開始打掃以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火車司機連夜上班以保證客人及時到達目的地……接下來引導幼兒想象、體會夜里工作的人的辛苦,討論:“夜里因為工作不睡覺的人白天會有什么感覺?”這會使幼兒深切感受到夜里因工作不睡覺的人默默奉獻的辛苦,體驗到他們奉獻的心靈美。我又問:“我們身邊有這些夜里因工作不睡覺的人,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事情呢?”孩子們的討論更加熱烈了。過后,他們開始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用他們的行動表達對夜里因工作不睡覺的人的敬佩與尊重,盡文明小公民的一份責任。
繪本《唉,吵架了》講述了兩個好朋友因為一點小事互不理睬后又互相想念,爭取和好的過程。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自己是否遇到過同類的事件?有什么感受,怎樣處理的?今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么辦?借助繪本,孩子們知道了不可以太倔強,討論出許多吵架后和好的方法。
剛入學的小學生常常缺乏時間觀念,做事拖拖拉拉,完成作業(yè)時間長,影響休息。通過對繪本《國王的時鐘》的演繹能讓孩子們認識到時間的寶貴,先通過想象沒有鐘表會發(fā)生什么事情來認識時間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接下來讓幼兒嘗試用一分鐘畫畫。第一次作畫時有些孩子對一分鐘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對時間流失并不在乎,結果沒能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當他們發(fā)現(xiàn)只有抓緊時間才能夠完成任務后,第二次畫畫孩子們的時間觀念、任務意識有了明顯提高。在幼小銜接的過程,老師還可以布置適宜的閱讀任務,比如:通過收集相關資料、延伸續(xù)編故事、畫出故事內容等形式來培養(yǎng)幼兒責任意識,這些任務不一定都帶回家完成,也可以是在幼兒園老師指導下完成。
利用繪本閱讀手段,可以有效地幫助幼兒及家長順利進行幼小銜接。要為幼兒提供內容適宜的繪本以提升閱讀興趣,延長幼兒專注力保持時間;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以促進幼兒細致、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培養(yǎng)幼兒思考的習慣;拓寬幼兒詞匯量,熟悉各種語言特點、形式,加強幼兒理解書面語言及表達能力;引領幼兒融入繪本中情景,豐富幼兒感性經(jīng)驗與審美情感,激發(fā)幼兒的責任意識。相信孩子們在一本本精美繪本的閱讀過程中,將會形成這些良好的學習品質,幫助他們更好地過渡到小學生活,并陪伴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