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瑞橋,鄒偉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哈爾濱 150040)
嗅覺功能障礙是顱面部外傷的常見后遺癥。主要由枕部、額部和顳部外傷引起,其中以枕部外傷最為常見。筆者在實習期間,采用針刺治療顱腦外傷所致嗅覺障礙患者32例,現報道如下。
32例顱腦外傷所致嗅覺障礙患者均為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均經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激素抗水腫、改善微循環(huán)及神經營養(yǎng)藥物)后有所好轉,但仍存在明顯嗅覺障礙。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54歲;病程最短30 d,最長4個月;受傷部位為后枕部17例,顱底8例,額部7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因鼻炎、感冒、精神因素、顱內腫瘤等引起的嗅覺減退。
取百會、四神聰、頭維、風池、合谷、迎香?;颊呷∽换蚺P位,采用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出品的0.35 mm×40 mm毫針施以針刺,百會向左或向右透神聰穴,采用迎隨補瀉法之補法;頭維斜刺,以 30°快速將針刺入頭皮下,捻轉后留針;風池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合谷直刺 0.5寸;迎香略向內上方斜刺0.5寸,留針 50 min。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30 d。治療期間囑患者平時注意控制血壓,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保持心情舒暢。
嗅覺檢查采用T&T主觀測試法[1]。嗅覺測試液取花香、焦味、糞臭、水果味、腐敗味5種嗅素,5種氣味識別閾平均分值正常為0~1.0分,輕度嗅覺障礙為1.1~2.5分,中度嗅覺障礙為2.6~4.0分,重度嗅覺障礙為4.1~5.5分,失嗅>5.5分。
治愈:正常閾值。
顯效:與治療前比較評分提高≥2分。
有效:與治療前比較評分提高1~1.9分。
無效:嗅覺時好時壞或無變化,甚至下降。
32例患者經治療后,治愈9例,顯效11例,有效7例,無效5例??傆行蕿?4.4%。
嗅覺障礙是指對氣味的識別不敏感。雖然嗅神經元終生具有再生的能力,并且頭部外傷后嗅覺障礙的患者的嗅黏膜中仍保留嗅覺神經元及其干細胞,但頭外傷后患者很難恢復嗅覺功能。對癥治療選穴以中醫(yī)經絡學為理論依據,以百會向神聰透刺,升舉陽氣,補益髓海,通調神智。輔以足陽明胃經之頭維穴,升清之中兼補益氣血。風池為足少陽膽經穴,主治“風邪”,針刺風池穴可調和諸交會脈之經氣。風池與頭維穴相配,共同起到清利頭目、活血通絡的作用。肺開竅于鼻,與大腸相表里,且肺氣通于鼻,所以選取手陽明肺經合谷穴,肺氣和則鼻竅通。迎香為手陽明大腸經穴,主治“鼻鼽不利,窒洞氣塞”,針刺迎香可使肺、鼻功能協(xié)調,故有恢復嗅覺的作用。其解剖位置在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又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面神經眶下神經的吻合叢。刺激迎香穴,有利于嗅覺細胞的生長。合谷迎香相配,宣肺氣,通鼻竅。諸穴合用,起到補益腦髓、疏通腦絡、調和氣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從而使氣機調暢,諸竅得通。
嗅神經是人類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唯一具有再生能力的神經,但受到損傷(外傷、炎癥、病毒感染等)后,僅有部分患者可以恢復嗅功能。且目前中西醫(yī)均缺乏治療嗅覺障礙的藥物。本研究提示針刺治療對嗅神經細胞的生長恢復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效果滿意,患者預后良好,安全無副反應,值得進一步研究。
[1]倪道鳳.嗅覺障礙和嗅覺功能檢查[J].臨床耳鼻喉科雜志,2003,17(9):57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