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武雷
(寧波市海曙區(qū)中醫(yī)院,寧波 315000)
扁平疣是由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皮膚贅生物,臨床上又稱“扁瘊”“疣目”。筆者采用針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療面部扁平疣28例,現(xiàn)報道如下。
28例扁平疣患者均為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我科門診患者,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齡最小8歲,最大為 35歲,平均 16歲;病程最短為半年,最長為 3年。診斷標準參照《中國女性皮膚病學》[1]中扁平疣的相關標準。
取合谷、曲池、大椎、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太沖、耳尖、疣體局部穴?;颊呷∽?穴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針刺除耳尖之外的穴位,疣體局部穴和大椎進針得氣后采用提插瀉法,合谷、曲池、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太沖采用平補平瀉法,每隔5 min行針1次,面部穴位手法宜輕,留針 30 min。耳尖穴用三棱針點刺出血,點刺之前先把耳尖部搓熱搓紅,擠出 3~5滴血即可。隔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觀察效果。
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皮膚恢復正常。
顯效:疣體基本消失。
有效:疣體部分消失。
無效:疣體無改善。
28例患者經(jīng)治療后,痊愈15例,顯效5例,有效 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2.1%。
中醫(yī)學認為本病是由于風熱邪毒郁阻肌膚至氣血不和、痰瘀互阻。針灸對本病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根據(jù)《靈樞·九針十二原》:“宛陳則除之”,在治療上應以清熱解毒、調(diào)和氣血、活血祛瘀化痰為治則。疣體局部穴采用提插瀉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局部的新陳代謝,具有活化祛瘀的作用,促進皮膚的恢復。大椎用提插瀉法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同時又是人體免疫大穴,從“本”上治療本病。耳尖穴乃耳部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點刺出血更加強清熱之功。合谷、曲池、足三里為多氣多血之穴,具有調(diào)和氣血、活血祛瘀化痰的作用。諸穴共用不僅體現(xiàn)了“宛陳則除之”的治療原則,而且還體現(xiàn)了“治病求本”的治病原則。
[1] 曹元華,陳志強.中國女性皮膚病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9: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