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敏
在給本班學生設置“每周閱讀記錄卡”的過程中,我發(fā)現了這樣一句關于閱讀的名言:“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看到它時,心里怦然一動,何不把它設計在“每周閱讀記錄卡”中,讓學生們帶回去讀給家長聽,讓他們也認識到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于是,“拒絕平庸、追求精彩”的主題記錄卡便誕生了。
我的這屆學生家長中,上老年大學的祖父輩有好幾位。在布置班級圖書角的時候,我發(fā)現在書柜和黑板之間長長的空隙中適合掛上一幅書法作品,就又想起那句名言。為什么不讓它時刻提醒學生們通過閱讀“拒絕平庸,追求精彩”呢?經過溝通,一直愛好書法繪畫的鑫鑫寶貝的姥爺,無償給我們“樂樂一族”的圖書角奉送了一幅裝裱好的關于閱讀的條幅??梢哉f,這幅字成了“樂樂氧吧”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這么看重這句名言,是因為我知道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甚至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進步來說,閱讀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本學期初,在準備學校實施“讀書工程”資料的過程中,我才了解到一個不愛閱讀的民族有多可怕!在當前浮躁至極和功利為上的大環(huán)境中,各部門正通過多姿多彩的讀書活動推進全民閱讀,力求讓閱讀重新成為全民族共同的行為方式,想讓久違的紙質書香之燈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而在古代中國,人們崇尚的家風就是“耕讀傳家”?!白x書即生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閱讀像血液一樣完全融入人們的生活。
隨著學校各項閱讀活動的逐步開展,我心中的那簇喜好紙質閱讀的火苗重新被點燃。
說起閱讀興趣的養(yǎng)成,還得感謝我的父親。父親是教師,家里不缺供我瀏覽的書籍。在我還上小學的時候,雖然識字不是很多,但我還是連滾帶爬地看了《瓦崗起義》《封神演義》《楊家將》等多部小說。有時候看得上癮,我會趁母親不注意將書藏在被窩里,然后將被子拱起一條小縫隙,借著微弱的燈光“竊”讀?,F在想起來還能回味起能讀自己喜歡的書的那份快感。
讀書有快樂,也會有遺憾。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流行看小人書,那些小人書很多都是和下鄉(xiāng)放的電影同步發(fā)行的。因為我的同學爸爸就是電影放映員,所以我能看到很多小人書。其中有一本叫作《雞毛信》的小人書,因為缺頁我沒能看到故事的結尾,當時那部電影也被我錯過,主人公海娃的命運到底怎么樣了,我一直很牽掛。直到前幾年的一天,我在網絡上查找到了《雞毛信》的故事才放下了那顆為海娃牽掛的心。
讀高中時,金庸等作家所寫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風靡一時,很多人都看得如醉如癡,我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么說,是因為我當時走讀,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我都會看幾頁。現在想起來慚愧的是,我在上課期間還偷偷地看過……
大學期間,內師大的圖書館是當時藏書量很大的圖書館。那幾年,像《巴黎圣母院》《紅與黑》等很多本世界名著又“勾”得我有一年暑假都沒有回家探親。
在寫畢業(yè)論文的時候,我發(fā)現我的書面表達能力已非昨日可比。
參加工作10多年間,我一直訂閱或是到書店海淘自己喜歡的閑書或專業(yè)書。所以,無論是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還是信手“拈”點什么,都沒有因為不愛讀書而急得抓耳撓腮。那些年讀過的那些書真的是成就我自信的重要因素。
最近這幾年,因為網絡的方便,我與紙質書的那份親密感疏遠了好多。在我的案前,一陣“噼里啪啦”鍵盤聲過后,凡是我需要的資源都或多或少展示于眼前。這份便捷讓紙質書那份獨特的墨香淡了好多,也讓掩卷沉思的那份愜意越走越遠……
讓閱讀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和生存方式,這個理念的提出,不就是讓我這位本就喜歡“悅讀”的老師帶領著學生們,引領著每一位家長攜手走在“悅讀的心橋”上,過一種“拒絕平庸、追求精彩”的書香氣息濃厚的生活嗎?
現在,每天和學生們一起閱讀班級圖書角那一本又一本的經典童書,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又回到了癡迷讀書的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