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琴++雷春芳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人性化護理模式運用于手術室護理的效果。
方法 將2013年1~12月收治的符合手術指征的104例患者,按照入院順序號將其分成對照組(52例)與研究組(52例),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護理,研究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比較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
結果 兩組患者接到手術通知單時的心率和血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入手術室時,研究組心率比較平穩(wěn),血壓略有增加,而對照組兩者均波動較大,與研究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接到手術時比較,術后研究組心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血壓有所下降,而對照組心率仍保持進入手術時的水平,血壓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對照組(P<001)。研究組患者對手術配合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率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對手術室管理、護理安全、消毒隔離、護士素質(zhì)與護理質(zhì)量總分等方面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結論 將人性化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能夠較好地改善護患關系,提升護理滿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值得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人性化護理;心率;血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6.020
手術室是醫(yī)院開展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手術室護理是一項系統(tǒng)性很強的工作。如何提升手術室護理質(zhì)量是近年來臨床護理工作中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為進一步探討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我們對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符合手術指征的52例患者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實施人性化護理,取得了較滿意的護理效果,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符合手術指征的10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號分成對照組及研究組,每組52例。其中對照組男32例,女20例,年齡21~73歲,平均(31.6±57)歲;普外科25例、骨科15例、婦產(chǎn)科8例、其他科室4例;研究組男33 例,女19例,年齡20~72歲,平均(32.2±5.3)歲;普外科26例、骨科16例、婦產(chǎn)科7例、其他科室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護理,研究組采用人性化護理,具體的人性化護理措施如下:
1.2.1 術前準備
護理人員認真做好手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1)術前探視:護理人員在患者實施手術前一天深入病房進行探視,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及各項血液常規(guī)的檢測結果,觀察患者臨床用藥是否存在過敏情況。密切關注患者術前的心理變化,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焦慮、緊張不安等心理情緒應及時給予疏導,同時耐心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簡明扼要地向患者介紹實施手術的體位以及臨床麻醉方法,幫助患者樹立手術治療的信心。告知患者在術前應禁食 12 h,禁水 5 h。(2)手術室的準備:認真核對術前探視的有關情況以及手術通知單上的各個項目;將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的醫(yī)療器械、醫(yī)療藥品及搶救物品準備好并妥善保管;調(diào)節(jié)手術室內(nèi)合適的溫度及濕度(一般溫度控制在24℃、濕度控制在55%)[2]。
1.2.2 術前護理
手術前的護理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1)接送患者進入手術室,護理人員在核對患者相關信息后,及時將患者送進手術室。接送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積極主動跟患者交流,詳細講解手術室的環(huán)境,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以良好的心情接受手術治療。(2)協(xié)助麻醉醫(yī)生實施麻醉,負責開放患者靜脈,在患者身旁講解注意事項,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讓患者處于最佳的狀態(tài)完成術前麻醉。
1.2.3 術中護理
(1)護理人員在安放手術體位時,應該確保患者手術床單的平整性,在安放體位時動作要輕柔,并檢查體位擺放的正確性。要妥善固定好患者每一個部位,既要讓患者處于舒適體位又要讓醫(yī)生方便實施手術。(2)盡量降低術中電刀、監(jiān)護儀等醫(yī)療設備在手術過程中發(fā)出的噪音,避免噪音誘發(fā)患者產(chǎn)生激動及焦慮等情緒,以免影響手術的順利實施。
1.2.4 術后護理
手術完畢后,護理人員應配合醫(yī)生將患者的傷口包扎好,并將切口周圍的血跡清理干凈,幫助患者蓋好衣被以防止著涼。小心將患者護送回病房,移動患者時動作輕柔,不要碰到患者的傷口,并向患者及家屬告知術后的注意事項[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的心率、血壓的變化情況;調(diào)查分析兩組患者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手術室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評價患者的滿意度,調(diào)查表包含護理質(zhì)量、安全的各項內(nèi)容,每個項目分為滿意、不滿意,由被調(diào)查人任選,標準滿分為100分[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 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的心率、血壓變化
兩組患者接到手術通知單時的心率與血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入手術室時,研究組患者心率比較平穩(wěn),血壓略有增加,而對照組兩者均波動較大,與研究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與接到手術時比較,術后研究組心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血壓有所下降,而對照組的心率仍保持進入手術時的水平,血壓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研究組(P<001)。說明研究組在手術過程中心率、血壓波動較對照組小。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手術的配合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對手術配合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質(zhì)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對手術室管理、護理安全、消毒隔離、護士素質(zhì)與護理質(zhì)量總分等方面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3 討論
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護理模式近年來日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手術室中實施人性化護理是當前護理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5]。在整個人性化護理過程中,有關護理人員要注意患者的不同感受,給患者多些溫暖及支持,深入了解不同患者的內(nèi)心需求,通過換位思考、悉心照料,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有效地融入手術室術前及術后的護理中,從而給患者一個溫馨的住院、手術環(huán)境,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與決心。人性化護理一般是通過手術前的探視、心理疏導、術中護理與術后監(jiān)護等工作模式對手術患者給予人性化的護理[6,7]。將人性化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把責任心及耐心融入護理工作中,盡量給患者提供更多的優(yōu)質(zhì)、人性化服務,全面提升手術室護理質(zhì)量[8~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接到手術通知單時的心率與血壓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入手術室后兩組患者的心率及血壓與接到手術通知單時比較,存在顯著變化,并且研究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兩組患者術后的血壓及心率均恢復到正常水平,但是研究組及對照組的血壓及心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患者對手術配合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率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對手術室管理、護理安全、消毒隔離、護士素質(zhì)與護理質(zhì)量總分等方面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以上結果表明,實施人性化護理患者的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