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麗
(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南長沙410006)
實踐鍛煉法是《論語》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在《論語》中,孔子十分注重躬行踐履,并強調(diào)社會實踐的重要性?!白右运慕?文、行、忠、信。”[1]83(《論語·述而》)孔子教育學生有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其中第二個內(nèi)容便是“行”。“行”的本義是道路,作動詞用表示走,后引申為實行、行動,即實踐[2]828?!靶小弊衷凇墩撜Z》中共出現(xiàn)75處,多數(shù)的“行”都指代行動、實踐。除了“行”本身帶有行為實踐的意思,《論語》中還有“為”“習”“事”“復”“用其力于”等字詞含有實踐之義。由此可見,《論語》對于躬親踐行重視之程度?!墩撜Z》中關(guān)于實踐鍛煉法的相關(guān)描述,不僅突出了實踐教育的重要性,而且還提出了其運用的相關(guān)要求。
孔子的知行觀是儒家認識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在《論語》中有許多關(guān)于知行關(guān)系的思考。孔子重實踐、重行動,強調(diào)行先知后??鬃有邢戎蟮挠^點是其實踐鍛煉教育方法的重要理論來源。學、問、思、聞、見等是獲取知識的途徑,也都屬于知的范疇??鬃有邢戎蟮挠^點可以從其對學與行問題的闡述中體會出來。《論語·學而》中,“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保?]5孔子在這里提及了孝順、敬悌、謹信、博愛、親仁五種道德行為規(guī)范與學文的先后關(guān)系。踐行這五種道德行為是行,而學文是知。孔子認為,只有這五種道德行為做好的前提下,才能利用余暇時間學習文獻知識。這里說明知行關(guān)系的一個重要方面便是行先知后,孔子認為實踐應(yīng)是先于認識。
孔子在言行關(guān)系上主張先行后言、言不過行。當子貢問孔子怎樣才能成為君子時,孔子說:“先行其言而后從之?!保?]18(《論語·為政》)意思是說對于自己要說的話先去施行,施行了以后再說出來??鬃訉拥难孕械囊笫窍刃卸笱??!墩撜Z·里仁篇》出現(xiàn)的“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1]44與“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有異曲同工之義。它是指一個人應(yīng)當慎言貴行,遵循“言行一致”的道德規(guī)范,避免出現(xiàn)言而不行的現(xiàn)象??鬃邮址磳ρ赃^其行、言過其實,贊同言行相符。《論語·憲問》中的“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1]174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墨子在《兼愛下》中也有和孔子一樣的感慨,“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jié)也,無言而不行也。”[3]139
道德實踐是《論語》中思想政治教育運用實踐鍛煉法的基本形式。它是指人們把公認的社會道德準則付諸實踐,用來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道德實踐的過程就是道德實踐主體培養(yǎng)道德品質(zhì)、提高道德修養(yǎng)、養(yǎng)成道德行為、穩(wěn)定道德習慣的過程。
孔子有四個方面的教育內(nèi)容,即“文、行、忠、信”[1]83。“文”,即學習文獻知識;“行”,即實踐;“忠”,即對上級要忠誠;“信”,即對朋友要誠信。鄭玄說:“行,謂六行:孝、友、睦、因、任、恤?!保?]159因此,孔子的“行”側(cè)重的是道德實踐?!爸摇?、“信”是指實踐意義上的道德踐履,也是實踐的內(nèi)容。程頤解釋說:“教人以學文修行而存忠信也?!保?]126在程頤看來,教導人們學文修行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忠、信的道德品質(zhì)。因而孔子道德實踐的內(nèi)容主要表現(xiàn)為道德品質(zhì),如孝、悌、信、忠、敬、睦等。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1]5(《論語·學而》)孔子在這里提出了孝順、敬悌、謹信、博愛、親仁五種道德實踐規(guī)范要求。道德實踐是道德培養(yǎng)的根本途徑和根本目的之所在。各種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也必須放到實踐中才能得到切實貫徹和落實?!墩撜Z》中道德實踐內(nèi)容的規(guī)定性含有多重標準,盡管衡量的標準多樣,但它們也都離不開具體的實踐,都是置于實踐之中來評價其道德品質(zhì)的達成與否。
《論語》大量的言辭是從人與人關(guān)系的處理、從人與人交往的角度來闡述開展道德實踐應(yīng)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鬃拥牡赖聦嵺`實質(zhì)上是社會關(guān)系實踐,是協(xié)調(diào)人際關(guān)系,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關(guān)系的實踐。各種道德都是在社會關(guān)系中提出來的?!墩撜Z》中有關(guān)道德實踐在社會關(guān)系規(guī)范上的論述特別之多。在處理與父母關(guān)系問題上,“事父母,能竭其力”[1]5、“入則孝”[1]5,即要竭力以盡孝道。在處理與妻子關(guān)系問題上,“賢賢易色”[1]5,即要重品德而輕容貌。在處理與兄弟關(guān)系問題上,“出則弟”[1]5,即在外要善事兄長。在處理與朋友關(guān)系問題上,“與朋友交而無信乎”[1]4、“謹而信”[1]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1]5、“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1]6,也就是說對待朋友要言而有信?!墩撜Z》中也有許多涉及當政者與從政者如何為政的建議。在處理與上級關(guān)系問題上,“為人謀而不忠乎”[1]3、“事君,能致其身”[1]5、“臣事君以忠”[1]32、“事上也敬”[1]53、“居之無倦,行之以忠”[1]144、“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1]15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1]192。這是說侍奉君主,要盡忠心。在處理與下級、百姓關(guān)系問題上,“君使臣以禮”[1]32、“泛愛眾,而親仁”[1]5。因此,道德實踐可以概括為:對待父母要孝順;對待妻子要賢賢易色;對待兄弟要敬悌;對待朋友要講信用;對待上級要忠誠、敬重;對待百姓要慈惠等。
孔子曾評價自己:“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保?]86(《論語·述而》)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認為自己在學習上和別人差不多,但要像君子那樣實踐施行,那還差得遠。盡管這句話是孔子自謙的說法,但也說明了學以致用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對孔子這樣的圣人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言過其實的人。《論語》中,關(guān)于實踐鍛煉法的運用,有以下三個基本要求。
志于行是實踐鍛煉法的根本要求。要做到志于行,首先,要重視立志對于實踐的作用。“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保?]108(《論語·子罕》)在道德實踐中,必須要有堅定的意志、堅定的志向,秉承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憲問》)”[1]178的實踐決心與實踐魄力。立志于行,實踐才能有所指向,有所堅持??鬃佑姓f:“茍志于仁矣,無惡也?!保?]38(《論語·里仁》)一個人要立志于施行仁愛,這樣才是沒有害處的。其次,要持之以恒。這是受教育者鞏固自己的實踐行為習慣必不可少的條件??鬃诱J為,天天去踐行仁德仁道,其實沒有一個人會有困難。孔子言:“……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保?]39(《論語·里仁》)孔子強調(diào)只要有心,只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長期踐行還是能夠做到的。老子曾說,“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保?]155(《道德經(jīng)·第六十四章》)無論何種實踐,都要反對半途而廢、功虧一簣。因為實踐是一個長期往復的過程,人們的思想政治道德意識、情感、信念、意志、行為只有在長期的反復的實踐中才能得到轉(zhuǎn)化并穩(wěn)定為道德行為習慣。
孔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馀,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馀,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保?]20(《論語·為政》)孔子告訴子張,少做錯事一個很重要的要求便是“慎行其馀”。“慎”是謹慎、慎重的意思,“慎行”強調(diào)謹慎的態(tài)度對于行為的影響??鬃邮仲澷p謹慎行事的人。當子路向孔子問道:“子行三軍,則誰與?”孔子答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保?]77(《論語·述而》)在孔子看來,冒險蠻干的人,他是不會與之共事、共同指揮大國軍隊的,他欣賞的共事者應(yīng)該是行事謹慎、深思謀慮的人??鬃幼陨韺τ趯嵺`活動也是謹慎對待的?!墩撜Z·鄉(xiāng)黨》中有說,“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保?]111“君在,踧踖如如也,與與如也?!保?]112“唯謹”“踧踖”“與與”都說明了孔子“慎行”的實踐態(tài)度。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謹慎并不等于拘束、拘謹,不能混為一談。
“君子學以致其道”[1]226(《論語·子張》)“篤信好學,死守善道”[1]94(《論語·泰伯》),說明孔子提倡的是學行結(jié)合的實踐?!墩撜Z·公治長》:“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保?]52子路聽到有益的道理,便立即去實踐,如果尚未去實踐,生怕再聽到新的道理來不及實踐。子路未行唯恐有聞的做法就是一種君子的行為,一種知用于行的做法,這是由人們的認識目的決定的。知來源于行,行是知發(fā)展的動力,行還是檢驗知的標準,而且知的目的也是為了行。因此,除了正視實踐的先行地位之外,還必須看到知識對于實踐的指導作用。墨家也同樣重視學以致用,反對空談,反對學而不用?!笆侩m有學,而行為本焉。”[3]9以行為本,知行結(jié)合,才能知行統(tǒng)一,只知不行或只行不知,都不是合理的做法。知用于行,行透著知,才是一個和諧統(tǒng)一體,把理論和實踐結(jié)合起來才是處理問題之道。因此,在行動的過程中貫通著知,在認知的過程中貫徹著行動,才能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和諧統(tǒng)一,才有利于將內(nèi)在的道德認識外化為道德行為并鞏固為道德習慣,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實踐鍛煉既是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基本方法,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跋聦W而上達”[1]176(《論語·憲問》)“行義以達其道”[1]200(《論語·季氏》)也都強調(diào)了實踐的重要性?!墩撜Z》中關(guān)于實踐教育的思想對于當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仍然具有很重大的指導作用。實踐鍛煉法是通過躬行的辦法積極投身于長期的偉大實踐之中,促進受教育者個體知、情、信、意、行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從而鞏固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促進實踐主體“成君成圣”“內(nèi)圣外王”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1]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中華書局編輯部.中華古漢語詞典[K].北京:中華書局,2006.
[3]墨子[M].方勇,譯.北京:中華書局,2011.
[4]鄧球柏.論語新解[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
[5]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上)[M].金良年,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老子[M].饒尚寬,譯.北京:中華書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