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莉莉
(天津商業(yè)大學教務處,天津300134)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與師生座談時強調(diào),大學是一個研究學問、探索真理的地方,廣大青年要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1]。這體現(xiàn)了國家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群體價值觀的重視。尤其是在文化多樣性的今天,面對社會觀念的紛繁復雜,在高校管理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很有必要的。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重大命題和戰(zhàn)略任務。次年,胡錦濤總書記在“6·25”重要講話中強調(diào),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jié)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nèi)在核心。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最凝練的概括和表達——“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了中共中央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高度重視,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要求,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簡而言之,這三個倡導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2]。
在高校管理中,應體現(xiàn)第二個倡導所代表的社會正氣,向?qū)W生傳達社會正能量。同時以第三個倡導為主要目標,培養(yǎng)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大學生,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建成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教育十分重要。
在高校教學管理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由目標群體的特殊性和時代的多元化所決定的。首先,大學生是當代青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躍,同時,對新鮮事物接受比較快,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力軍和骨干力量。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認同,認同程度如何,直接關系到中國夢的實現(xiàn)與否,關系到我國的未來。其次,當今世界的多元化也決定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必須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斷碰撞,不僅帶來了社會各方面的蓬勃發(fā)展,同時也會存在一定的矛盾與沖突。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的形成時期,還沒有成熟的人生價值體系,需要高校教師對其進行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正確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對教育所持有的信念和態(tài)度,它不但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反映了教育本質(zhì)和時代特征。韓延明先生認為,教育理念是人們對于教育現(xiàn)象(活動)的理性認識、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觀念和教育哲學觀點,是教育主體在教育實踐、思維活動及文化積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價值取向與追求[3]。價值觀教育理念是對價值觀教育的基本認識和看法,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獲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保證。它具有對實踐反思、規(guī)范和指導的特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有正確的認識和看法,這是在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和保障。
在高校教學管理中應該樹立以人為本與和諧友善的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是由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和教育目的決定的。教育的本質(zhì)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人既是教育活動發(fā)生的原因,又是教育的目的。學校的一切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自由、平等、公正。這要求我們在教育管理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教育育人、管理服務育人的方針,愛崗敬業(yè),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不能一味的填鴨式灌輸,要因材施教,探索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管理服務中,以學生為本,探索并開展個性化服務和教育,解決學生的問題,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為學生搭建平臺,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zhì)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和諧友善是由教育面臨的時代特征決定的。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各國的文化交流也不斷加強,這種多元文化不僅繁榮了我國的文化領域,同時各種觀念也沖擊了人們的思想境遇。大學生還未完全走向社會,其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還未完全成熟,這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及時了解和把握學生思想的新發(fā)展和新動向,宣傳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面對紛繁復雜的學生思想和觀念,專職教師和管理服務部門能以寬廣博大的胸懷去理解和包容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認清學生群體的主流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其走向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相對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其傳播途徑更豐富多樣,包括數(shù)字雜志、數(shù)字報紙、數(shù)字廣播、手機短信、網(wǎng)絡、桌面視窗、數(shù)字電視、數(shù)字電影、觸摸媒體等。它已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和生活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與生活。大學歷來就是先進思想和新科技產(chǎn)品的發(fā)源地,大學生也是科技創(chuàng)新產(chǎn)品最活躍的群體。因此,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和產(chǎn)品來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一,高校專職教師要靈活運用新媒體,豐富授課及與學生交流的形式。長期以來,高校的價值觀教育一直是通過思想政治課、健康教育、法律基礎等一些課程進行課堂講授,在理論教學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作為價值觀的教育,不僅僅滿足于理論的接受,還應該關注學生思想和觀念的成熟。因此,專職教師要擴寬思路,借助多媒體的視頻、音響等手段,增加案例分析,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推人及己,引導其不斷進行自身反思。同時借助新媒體傳播和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內(nèi)容豐富、可互動等優(yōu)點,廣泛與學生交流、互動,例如可以使用微博、微信、飛信等形式,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觀念、及時引導。
第二,學校管理服務部門要利用各種新媒體和第二課程,開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多種宣傳途徑。利用校園平臺。學校的管理部門也可以借助已有的校園平臺,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校園網(wǎng)、校園BBS、廣播、數(shù)字校報、學校微博、宿舍樓的數(shù)字電視、戶外LED電子屏等學生日常接觸較多的平臺,及時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第二課堂。第二課堂的開展可以有效地彌補平時上課的死板,豐富學生的視野。高校可以通過定期邀請國內(nèi)外的知名學者到學校開設專題講座、舉辦學生座談會、舉辦學生讀書會、思想交流會等各種形式來進一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xiàn)從價值認同到行動的貫徹踐行。
校園文化,就是在學校環(huán)境中,由學校管理者和廣大師生員工在教學、科研、生產(chǎn)、生活等各個領域的相互作用中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切物質(zhì)和精神的產(chǎn)物以及創(chuàng)造的過程。它是一個多層次的有機復合體[5],包括校園物質(zhì)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和培育必須深深植根于本學校的校園文化,并且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打下牢固的積淀。
第一,加強物質(zhì)文化建設。這是校園文化的載體,是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包括學校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場所、建筑等。例如在校園的宣傳欄內(nèi)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學習內(nèi)容等,這些物質(zhì)文化為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提供依附點和場所,因此要重視物質(zhì)文化的建設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滲透。
第二,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它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包括心理和思想兩個層面。這也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方面。自由平等的校風建設、誠實守信的考風管理、遵守法律、愛國友善,這些特色的校園文化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xiàn)。培育這些優(yōu)秀向上的校園文化能不斷內(nèi)化為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和擴充自己的知識,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
第三,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包括學校的規(guī)章、準則、行為規(guī)范的建立和執(zhí)行。它是校園中全體師生的活動規(guī)則,具有一定的約束力。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理念寫入全校師生的行為規(guī)范,成為行為準則和人生信條。
[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EB/OL].(2014-05-08)[2014-09-09].新華網(wǎng),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26463955.htm.
[2]聚焦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EB/OL].(2014-02-19)[2014-09-10].求是網(wǎng),http://www.qstheory.cn/wh/jsshzyhxjztx/201402/t20140220_322792.htm.
[3]韓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學理念探析[J].教育探索,2003(9):50-56.
[4]趙小群.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25-28.
[5]葛金國,石中英.論校園文化的內(nèi)涵、特征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1990(3):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