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靈動學生的培養(yǎng)在于德育和智育雙管齊下。有效的智育不一定帶來有效的德育,而有效的德育能帶來智育的成效。靈動教育通過構建靈動課程、組織靈動教學、踐行靈動管理,實施靈動德育,從而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充滿活力和智慧、既有扎實基本功又有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靈動學生。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5)09-0007-03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9.003 ①
收稿日期:20140912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XJK013BZXX015)
作者簡介:唐蔚(1972-),女,湖南冷水江人,中學高級,主要從事基礎教育教學研究。
靈動教育則是指充滿生機、活力的教育,是積極向上的、生命的教育。冷水江五中建設以“動文化”為核心的靈動校園,開展靈動教育,培養(yǎng)靈動學生?!皠游幕敝傅氖莿尤诵钠堑膬?yōu)美校園環(huán)境,感動人心的和諧人文背景,靈動積極的課堂教學風格,生動活潑的靈動發(fā)展課程,自主靈動的高效學習氛圍,以及健康律動的田園生活方式等。具體而言,靈動教育通過構建靈動課程、組織靈動教學、踐行靈動管理,實施靈動德育,從而培養(yǎng)身心健康、充滿活力和智慧、既有扎實基本功又有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靈動學生。
1 靈動教育理想
英文中“品德”一詞來源于希臘詞charassein,意思是“雕刻”,后來演變?yōu)橹该黠@的標記和符號,從這個意思又發(fā)展出指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即他的道德構成 [1]。今日的學生即明日的領導者和公民。如果把學生培養(yǎng)為品德高尚的人,那么我們的祖國將會成為品德高尚的國家。本杰明·富蘭克林說:“只有具有美德知識的民族才能擁有自由?!比欢瑢τ谑裁词歉呱械钠返?,即好的品德,凱文·瑞安有一個簡明的界定,即“知善、愛善、行善”。德育是我校靈動教育的載體,為了實施高效靈動的德育,我校設置了各種各樣的德育場所、特色德育課堂和多樣德育活動等德育項目,以期學生在文明優(yōu)雅的校園文化內,自主地、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自我完成德育;在參與德育課堂的過程中感悟德育,生成自我教育;并在德育活動中,體悟人生,升華自我。我們知道,考察一個人真實的品德的標準,是當他知道在他永遠也不會被人發(fā)現時他所做的事情 [2],這就是自律。我校正是圍繞如何幫助學生完成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并最終實現知善、愛善、行善。
2 靈動教育現實
我們知道,品德最開始形成于家庭。然而,大多的家庭并未盡到品德教育的職責,于是,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大大減退,取而代之的是媒體,尤其是現在的電視和網絡,分別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產生著有力的影響,可是媒體更多地發(fā)揮的還是負面的影響。
這就使得品德教育的第二陣地——學校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和不可或缺。蘇格拉底也說過:“教育的任務是幫助人們變得聰明和善良”。事實上,有了好的品德,隨之而來的不僅僅是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更有學生的優(yōu)良學業(yè)成績。所以,我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重點落在德育上,通過引導學生動腦、動心和動手,集中精力幫助學生知善、愛善和行善。
3 靈動教育策略
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有效的德育是能夠引導和促進學生品德自我生成與發(fā)展的德育,是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靈、引導心靈、感化心靈的德育。我校正是打破單純依靠傳統(tǒng)的外部干預這一教育模式,廣開渠道,多元共育,拓寬途徑,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重塑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讓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使所有的學生能夠主動、全面的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真正自我教育的能力。
3.1 注重細節(jié)營造,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引領學生
利用不起眼的場所,開展品德教育,是我校德育的一大特征。作為一所農村學校,我校在建設、改造的過程中因地制宜,竭力賦予校園每一個角落以豐富的生命力,并努力使其成為陶冶學生情操的“主體的畫,無聲的詩”,構建以“能動”為著力點的隱形育人環(huán)境,從而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人文精神的成長。這些校園文化的打造主要從警示啟發(fā)、引領激勵兩個層面入手,譬如我校德育教育長廊,這是一個圖文并茂的“德育窗口”。它以德育滲透為目標,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由言簡意賅的文字和生動有趣的圖片組成,直觀形象地對消防、交通、飲食等安全知識進行宣傳。這就是一本安全教育的生動教材,時刻多角度、直白地警示、提醒學生,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再如我們著力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來引領學生精神風貌的不斷改變。其中“之”字形文化長廊里的名家名言,與綠色藤蔓交相輝映;展板上琳瑯滿目的學生獲獎書畫作品,形成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學校圍墻上繪制的體育健兒英姿颯爽,催人奮進;草坪上“別踩我,我怕疼”“謝謝你對我的愛”,水龍頭旁“請別讓我流淚”“請珍惜一點一滴”……溫馨細致的提示語似春風化雨,沁人心脾。
這些細節(jié)的打造,我們都力求達到“環(huán)境育人、環(huán)境影響人”的目的。我們正是通過這樣一種隨處可見的審美方式,亮化校園環(huán)境、凈化學生思想、美化學生情操。
3.2 搭建自律平臺,實現學生自主管理
我校追尋“靈動教育”的辦學夢想?!办`動教育”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育,是讓每一位學生都靈動地生長和發(fā)展的教育,最終的指向是讓學生擁有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開心學習、快樂生活?;诖?,我們不斷拓寬德育渠道,搭建學生走向自律的平臺,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培養(yǎng)學生道德自省、樹立高尚道德的意識和習慣。
無人管理的課間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根據實際需要,我校常進行應急演練,演練警報鈴聲一響,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全校七八百學生就能井然有序地到達指定地點集合。以此為契機,我們把籃球課間操和應急演練相結合,從鈴響集合到做操解散的全過程學生做到了快、靜、齊,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一些評比措施的激勵,現在我們的球操達到了無人管理的程度。其速度堪比軍事化訓練,做操的效果令人賞心悅目。老師不用擔心學生擁擠而造成踩踏事件,也不用擔心課間操無人看管而亂七八糟。遠遠看去,自編自創(chuàng)的籃球操有如場面壯觀的雜技表演,極具觀賞效果,讓學生活動了全身筋骨的同時,還學到了不少籃球技藝,可謂一舉多得。
鑒于課間操無人管理模式的成功,我們把自律的效果進行擴大化,對各種體育器材也實行無人管理。在操場和乒乓球場上擺放幾個球筐,為農村孩子無償提供運動器材。學生用完自主把它們送回“家”。幾年下來,小球筐發(fā)揮了大作用,成了學校文明的窗口。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會適時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責任意識教育。讓學生們體會學校、老師對他們的用心。
另外“愛心傘”為那些離家較遠又忘帶雨傘的同學提供了方便;“失物招領箱”讓那些丟失東西的同學能及時找回物品。“露天書吧”培養(yǎng)了孩子們愛讀書的好習慣。而這些都是不需要老師來操作和監(jiān)督的,一切都由學生自覺自主來獲得方便并給與他人方便。通過一段時間的檢驗,我們發(fā)現,這些平臺的搭建對學生自律的養(yǎng)成非常有效。學生“帶走溫暖、送回誠信”,雨傘使用后都能“完璧歸趙”;拾到的物品都能主動放進箱子里;書吧里的書籍有增無減。它們就像一面面鏡子,照射出我校學生自助助他的美好品德。
相應地,我校還開發(fā)了“他律到自律”校本課程和教材,該教材圖文并茂,生動闡述了學校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各種平臺的作用和功效,并拓展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他們如何做人做事。我們正是順應學生成長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自我管理積極性,扭轉他們在行為規(guī)范、品德素養(yǎng)方面的不良行為和不良習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靈動地生長和發(fā)展。
3.3 開展多樣性主題班會,讓學生在參與中生成品德
主題班會即圍繞某個話題或針對性的問題來設計和組織的班會課,其中主題是班會的靈魂,它是主題班會是否生動,是否深入學生心靈,是否達到德育效果的關鍵。我校教師開發(fā)了一系列具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意義的班會主題,諸如:人生態(tài)度、心理健康、學習方法、人際交往、感恩責任、班級建設等等。
每一個主題都有許許多多的子題,也不是一節(jié)課能夠完成的,我校通過這一系列的主題班會,開展多種多樣的主題班會課,例如觀看教育電影、舉行辯論賽、開展征文活動、開展演講活動、辦手抄報等,活動的豐富性與參與的全民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從主題班會活動中得到自我教育和發(fā)展,班會的主題也隨著每一位學生的用心參與而深入到內心,真正做到了從做中學,從活動中體驗道德,在體驗中生成品德。
4 結語
實踐證明,我校學生通過優(yōu)質校園文化的引領,各種活動平臺的搭建,主題班會的開展,學生在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上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首先,學生從被他人約束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學會了自省自律。其次,學生言語行為比以前更加文明,更加有素質,精神面貌更加好。再者,學生的思想水平上了一個臺階,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飛速發(fā)展。最后,學生比以前更知甘苦,更懂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標是教會學生學會自律和自我教育。生活無處不德育,人生無處不自學。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說是學校德育的長期任務。學生從“他律”到“自律”絕非一朝一夕可以養(yǎng)成,德育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目前,我校絕大部分學生自律性都很強,只有少數學生還跋涉在加強自我管理的路途上。但我們的所作所為,經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證明這條路是對的,方向沒有錯。我們相信,只要專心、用心地去做,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之路必將更加開闊和平坦,學生必將更加自由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