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黃驊市黃驊鎮(zhèn)后街回族小學 王艷翎
小學音樂的教學改革研究
河北省黃驊市黃驊鎮(zhèn)后街回族小學 王艷翎
音樂是一門綜合性較高的學科,它既具備理性特征,又具備感性特征。小學音樂作為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學科,對小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具有重要影響。針對小學生而言,在信息時代的長期熏陶下,教師可利用各種各樣的信息渠道搜集信息,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為此,小學音樂教學改革至關重要,它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不僅要切合實際更要成為時代的先行者。
小學音樂 教學改革 對策
1.改革是對當今小學音樂教學的新要求。小學音樂教師應大力提倡音樂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關鍵,以學生個人興趣愛好為基礎,提倡個性化發(fā)展,崇尚科學、創(chuàng)新,全方位發(fā)展具有特色的音樂教學。音樂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課程。教學活動改革作為新時代下教學模式的主要方向,應通過實踐活動使其不斷完善。
2.改革利于提升小學課堂教學質量。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教學內容更優(yōu)化,早日實現(xiàn)教學目標,適應時代發(fā)展,尋找符合當代小學生接受音樂知識的最佳途徑。教學改革有利于提升小學課堂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學目標,便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樂趣。
3.改革利于轉變音樂教學模式。改革前,小學音樂教學模式過于單調,均采用認識樂譜、練習樂譜最后填詞的教學模式。這種音樂教學模式對小學生而言不具備任何吸引力,容易使小學生產生反感。改革后的音樂教學模式以小學生為主,以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為基礎,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舒適的教學氛圍??梢姡W音樂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既能充分表現(xiàn)音樂的本質,又可以給學生帶來一種美的享受。
4.改革利于使小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jù)社會的進步而變化。小學作為小學生學習知識的最初階段,擁有強烈的求知欲及好奇感。為此,該時期的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對小學生認識音樂、了解音樂具有重大意義。為使小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教師應在改革時注意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1.音樂教學應具備創(chuàng)新觀念。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陶冶情操,使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使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當代社會小學音樂教學內容的主要目標以學生為主要載體,參照小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制定與之相符的音樂課程。教師應端正教學態(tài)度,站在專業(yè)化角度對小學生生理及心理素質進行評估,為小學生打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yè)技能,更應具備創(chuàng)新觀念。所謂創(chuàng)新觀念即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不僅要在教學能力上進行創(chuàng)新,更要所在單位為其提供學習機會。剛畢業(yè)的音樂教師應向擁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音樂教師虛心請教,應根據(jù)學生的真實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這樣不但可以使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提升,還可以提升教學質量。
2.合理運用音樂教學模式。目前,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早已不適應現(xiàn)代小學生對音樂的需求。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及思維能力在社會的影響下發(fā)生巨大轉變。通過對教學模式進行整合,小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音樂教學成果是小學生在音樂課程中與音樂形成互動,通過情感碰撞,主動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便于進行創(chuàng)作。唯有運用科學合理的音樂教學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便于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情商得到提升。為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與時俱進,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根據(jù)教學目標及學生情況制定與之相符的教學模式。
3.尊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小學音樂教學中將音樂教學分成兩個時期,即低齡時期和高齡時期。低齡時期指小學一年級和小學二年級,其他年級稱為高齡時期。由于學生年齡上的差異,他們擁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及表述能力。小學音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化,因材施教,針對小學生特有的特征設計與之相符的教學方案,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式。
以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教學教材為例,針對小學生不同年齡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材料,一、二年級的音樂教材以學習初級節(jié)奏、掌握韻律的能力為主,學生明確分辨出音色或音樂速度變化時則可練習一些簡單的獨唱,然后再增加難度,練習合唱。另外,音樂教學內容也應嚴格按照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能力及感知能力進行劃分,小學音樂教師需要采用更為直觀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如針對一年級音樂內容可設定一些情景模式,或者通過玩游戲或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對音樂內容產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他們熟練掌握音樂中的節(jié)奏變化、演唱時個人情緒變化及氛圍變化等。
當今社會中,素質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小學音樂教育是小學生接觸音樂、認識音樂的重要時期,對小學生今后的成長具有重要影響力。另外,小學音樂課程特有的性質使小學音樂教學存有諸多不穩(wěn)定因素,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模式正處于成長期,陳舊、死板的教學模式早已不適合目前小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能力及理解能力。為此,教師需要對小學音樂教學改革進行深入分析,對今后小學音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1]張麗華.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J].小學時代(教師),2011
[2]王 婷.中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評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2
ISSN2095-6711/Z01-2015-1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