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存在、倫理、身份——論菲利普·羅斯創(chuàng)作中的身體敘事

        2015-03-29 04:31:11李俊宇
        當代外語研究 2015年6期

        存在、倫理、身份
        ——論菲利普·羅斯創(chuàng)作中的身體敘事

        李俊宇

        (寧德師范學院,寧德,352100)

        摘要:縱觀菲利普·羅斯一生的創(chuàng)作,他對身體敘事十分重視,許多作品都是身體敘事的典范之作。性愛敘事、衰老敘事、疾病敘事和死亡敘事是羅斯身體敘事的四個主要方面。從這四大基石出發(fā)探討存在、倫理、身份這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維度可以比較全面、深刻地理解羅斯的創(chuàng)作。羅斯通過身體敘事,抒發(fā)了存在主義意義上對個體存在的關懷與悲憫,展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代自由倫理,書寫了現(xiàn)代人所遭受的身份困境及如何重建身份主體。羅斯的身體敘事受卡夫卡、弗洛伊德等的影響,體現(xiàn)出強烈的現(xiàn)代性,也是作者對自由的追求和藝術上求真的表征。

        關鍵詞:菲利普·羅斯,身體敘事,性愛,疾病,衰老,死亡

        [中圖分類號]I106.4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8921.2015.06.011

        作者簡介:李俊宇,寧德師范學院外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敘事學。電子郵箱:junyuli1998@163.com

        1. 引言

        菲利普·羅斯在《垂死的肉身》開篇引用了埃德納·奧勃蘭恩的一句話:身體所包含的人生故事和頭腦一樣多。這體現(xiàn)了羅斯對身體在敘事中的作用的重視。對身體的關注與描寫,在羅斯的作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他的幾部作品如《波特諾的抱怨》(1967)、《乳房》(1972)、《解剖課》(1983)、《遺產》(1990)、《垂死的肉身》(2001)、《普通人》(2006)等都是身體敘事的經(jīng)典之作。

        在身體敘事中,身體的故事由身體的感受所引發(fā)出來,包括身體的欲望、病痛、衰老和死亡等。身體成為了敘事的原點,敘事發(fā)動的引擎。在笛卡爾倡導的理性時代,盡管肯定了人的主體地位,但其“我思,故我在”表明身體與理性意識相比,身體處于從屬地位。進入二十世紀以后,尼采基于身體的美學思想將身體地位予以極大提升,突出了“我在”的重要性。在尼采哲學理論的影響下,梅洛-龐蒂以身體為基石建立起他的現(xiàn)象學理論,并在身體層面上沖破了二元論的束縛,實現(xiàn)了身體與心靈的統(tǒng)一。身體敘事成為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潮流,也成了文學評論的熱門話題。國內學者謝有順(2003:30)認為,“如果作家的寫作省略了肉體和欲望這一中介,而直奔所謂的文化意義,那這具身體一定是知識和社會學的軀干,而不會是感官和生命的,這樣的作品也就不具有真實的力量”。然而,如果只赤裸裸地表現(xiàn)身體的感官欲望,進行所謂的“身體寫作”,那文學創(chuàng)作就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與意義。筆者認為,身體敘事與單純的“身體寫作”不同,它不僅關注人的原初欲望與情感,而且思考個人的欲望與自身及社會的倫理沖突,探究人存在的深層意義。對于身體敘事,許德金和王蓮香(2008:33)主張將身體敘事與身份問題聯(lián)系起來探討,“應該從人物身體與多重身份的交匯點出發(fā),關注人物由于不同身份所產生的矛盾沖突”。而國內外的身體敘事都忽略了作者本人身體在敘事中的作用,“在進行文本的敘事分析時不能也不應該忽視真實作者的肉體存在”(同上:30)。由上觀之,在探討身體敘事時,完全可以與存在、倫理、身份以及作者本人的身體狀況等聯(lián)系起來。

        *本文受到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A類項目“地方本科院校英美文學教學意義及策略研究”(編號JA13339S)及寧德師范學院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英美文學與中外文化傳播”(編號2013T09)的資助。

        縱觀羅斯創(chuàng)作,其作品主人公從年青到衰老及至死亡,構成了一條生命之線。沿著這條線,羅斯描寫了主人公年青時的性愛冒險歷程,年老時的疾病和衰老的困擾,最后到面臨死亡時的恐懼。性愛、衰老、疾病、死亡是羅斯身體敘事的四個重要方面。因此,羅斯的身體敘事由性愛敘事、疾病敘事、衰老敘事和死亡敘事組成。本文基于這幾方面來闡述羅斯身體敘事的存在關懷、自由倫理和身份困惑,力圖揭示其身體敘事的特點及目的。

        2. 羅斯身體敘事中的存在關懷

        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來,人之存在成為許多先哲們所關心的中心問題。存在主義是現(xiàn)代西方社會的一股強勁的非理性主義哲學思潮,它并非在于為這個社會和其中的個人制定任何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標準,也并非在于引導人們如何去行動、去思考,而是在于揭示現(xiàn)代社會人的生存狀態(tài):孤獨、恐懼、虛空、迷茫和無望。在二十世紀,存在主義哲學與文學創(chuàng)作相互貫通、交融,一些存在主義哲學家如薩特、加繆等常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來表達他們對人之存在的體認與關懷。存在主義哲學關注的是個人的存在(being)。從詞源學上看,being強調一種“現(xiàn)時性”、“在場性”與“行動性”,being與human合起來構成了具有完整意義的“人”(human being)?!艾F(xiàn)時”與“在場”是人身體的在場,而“行動”首先是身體的行動,體現(xiàn)著人的能動本質。而尼采等人則將身體作為存在與超越的出發(fā)點,因此,正如楊經(jīng)建(2009:116)所言,“以‘身體’話語為標志的非理性主義是西方現(xiàn)代哲學轉向的標志,這種轉向更多的是由存在主義完成的”。因此,現(xiàn)代文學的身體敘事往往體現(xiàn)出存在主義的內涵,是對人之存在的深切關懷,以薩特、加繆、卡夫卡和昆德拉的創(chuàng)作為代表,羅斯的許多作品也位列其中。在其身體敘事作品中,羅斯主要通過描寫身體的欲望、感受和情感,來實現(xiàn)對“我在”的關懷與悲憫。

        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1988:13)曾感嘆道,“人在根本上看,不過是活脫脫的一團欲望和需要,在這個世界上孑然前行”。性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因為直接與身體相關,因此性愛敘事是一種地道的身體敘事?!恫ㄌ刂Z的抱怨》是一部性愛敘事作品,兼有疾病敘事。主要敘述少年與青年時期的波特諾的性愛冒險經(jīng)歷。少年的他沉湎于手淫而不能自拔,并患上神經(jīng)官能癥;青年的他為克服內心深處作為猶太人的強烈自卑感而四處尋找非猶太女子為性伙伴,以迫使對方與他發(fā)生各種性行為而獲得一種征服感。手淫與性關系都是性行為,前者以自身身體、后者以他人身體為性發(fā)泄對象。羅斯通過敘述波特諾的性愛經(jīng)歷,展示了在現(xiàn)代社會中性成為了一種反抗與征服的武器。波特諾歇斯底里的自白里充滿了焦慮、不安和恐懼,他的神經(jīng)癥表明了現(xiàn)代社會個體心態(tài)的壓抑與扭曲?!度榉俊放c《解剖課》是疾病敘事之作,在《乳房》中,主人公凱普什變成了一個令人忍俊不禁、滑稽可笑的乳房。羅斯在這里使用狂歡化的戲謔手法。在戲謔的背后,羅斯對人存在之關懷卻是嚴肅而認真的,正好體現(xiàn)了他的“徹底的戲謔,致命的認真”。在《乳房》中,讀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凱普什在變異前后的恐懼、痛苦和尷尬,對身份模糊、丟失時的糾結、彷徨和苦悶。在小說中,反復出現(xiàn)“恐懼”這樣的詞或近似意義的表達。凱普什的變異是人未老卻性欲衰退的結果,是精神疾病的外在表征,也籠罩著死亡的陰影。它體現(xiàn)了羅斯對人類命運的擔憂:現(xiàn)代人終將陷入是人而又非人的境地?!督馄收n》以身體的疼痛、對疼痛的醫(yī)治來展開敘事,小說中充滿了大量醫(yī)學術語。作家祖克曼遭受著身體病痛的折磨,尋醫(yī)治病替代寫作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然而,尋遍各類“名醫(yī)”卻仍然無法治愈病痛。除頸椎和臂膀無法去除的疼痛外,長期的腦力勞動,使得脫發(fā)也成了祖克曼的難言之痛。祖克曼是羅斯的“另一自我”,羅斯照片中光禿禿的頭頂表明他很可能遭受過脫發(fā)的痛苦。弗蘭克(Frank 2013:170)認為,“所有的疾病敘事都源于人類生存狀態(tài)中普遍存在的痛苦感受”。難能可貴的是,羅斯讓我們見識了長期伏案寫作的作家在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在羅斯筆下,精神的痛苦與身體痛苦是緊密相連的,他很少單獨表現(xiàn)精神的痛苦而不敘述身體痛苦。其原因在于羅斯不相信宗教所言的“身心分離”,在他看來,精神與肉身共在。在現(xiàn)代社會,持此觀點的不只羅斯一人,“在本[即20]世紀,‘身體’和‘精神’的界限變得模糊。人們把人的生命看成既是精神的,也是身體的”(梅洛-龐蒂2005:284)?!洞顾赖娜馍怼啡谛詯蹟⑹屡c衰老敘事于一體,已步入老年的名教授大衛(wèi)·凱普什與他年輕的學生康秀拉·卡斯底洛發(fā)生了一段凄美的戀情。他被康秀拉充滿青春活力的、性感的身體所吸引,欲罷不能,“在我,則是又一次知道了色欲的愚蠢令人歡愉”(羅斯2004:17)。凱普什在與康秀拉的戀情中,盡情地享受了性的快樂。在這部小說中,羅斯肯定了人身體中基本的欲望——性欲,以及性欲下的沖動,“我感興趣的絕不是法國式的調情藝術,而是野性的沖動”(同上:19)?!镀胀ㄈ恕穭t是一部衰老與死亡敘事之書,衰老氣息隨處可聞、死亡事例隨處可見。在死亡面前,作為“普通人”的“他”感到孤獨、空虛、焦慮與恐懼。羅斯將作品命名為“普通人”(或“凡人”),主人公沒有確切的名字,意在表明發(fā)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事情也會發(fā)生在其他所有普通之人身上。“在大部分小說中,‘自然死亡’式的善終往往被輕描淡寫地忽視過去,作家似乎更愿意去呈現(xiàn)那非正常的死亡方式”(鄧天中2013:39),但羅斯卻著力去描寫自然死亡,展示人們在死亡面前的心態(tài)。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到,在羅斯的作品中,性愛敘事、衰老敘事、疾病敘事和死亡敘事常常交織在一起,“老年、衰老在文學作品中從來也不可能離開對‘性’的討論”(同上:8)。羅斯的身體敘事,充分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的生存境遇與本真狀態(tài)。與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相比,他并不描寫可歌可泣的愛情、也不用道德的標尺來審視其筆下人物。而且絕大多數(shù)主人公拋棄了宗教信仰,如《普通人》中的“普通人”和他的兄弟。沒有了宗教及其終極關懷,身體成為唯一存在,“這兒只有我們的身體,注定活過一段時期然后死去,這都是由那些在我們之前活過、然后又死去的身體所決定了的”(Roth 2006:51)。在這里,羅斯強調身體的自然屬性。劉小楓(2004:136)認為,“也許,所謂小說‘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個體偶在的呢喃敘事,就是小說的敘事本身,在沒有最高道德法官的生存處境,小說圍繞某個人的生命經(jīng)歷的呢喃與人生悖論中的模糊性和相對性廝守在一起,陪伴和支撐每一個在自己身體上撞見悖論的個人捱過被撕裂的人生傷痛時刻”。在《垂死的肉身》中,康秀拉原本有一對引以自傲的、誘人的乳房,但卻被癌癥這個病魔無情奪走,真是造化弄人。為了能有效抱慰個人情感,羅斯在敘事手法上別出心裁,如盡可能縮短作者、敘述者與人物的距離;也盡可能拉近作者、敘述者與讀者的距離及人物與讀者的距離,讓你感覺到似乎是你的身體在愛、在痛、在遭受疾病的折磨、在親歷死亡。這,也許就是羅斯在身體敘事上的最大成功。如在其祖克曼系列小說中,祖克曼是作家,也是羅斯的第二自我,這樣一來,就拉近了作者與人物的距離,有如作者本人在訴說他的欲望、歡樂與痛苦。又如,以羅斯命名人物的小說,如《遺產》和《夏洛克在行動》,則模糊了小說與傳記的界限,縮短了它們之間的距離,達到了既有生動性,又有真實性的效果。再如,以“人人/普通人”(Everyman)命名的小說《普通人》,則大大縮短了讀者與小說中人物之間的距離,因為Everyman既可以指你,也可以指我或他,包括羅斯本人。從血氣方剛的青年波特諾,到疾病纏身垂垂老矣的“普通人”,羅斯與其筆下的主人公幾乎同步衰老。

        總之,羅斯“我在”的身體敘事,主要描寫個體的欲望、感受和情感,旨在真實反映個體在這個悖論性社會中的歡樂、痛苦、孤獨、空虛和恐懼;旨在抱慰個人的情感。羅斯的身體敘事是對個體存在的關懷,也是一種沉重的悲憫與哀悼。塞菲爾(Safer 2004:144)認為,“與羅斯對康秀拉的哀悼并行的是他對這個世界的哀悼”。但筆者認為,羅斯重點不是要哀悼這個迷失的世界和社會,而是哀悼迷失于其中的個體。在現(xiàn)代社會,這些充滿欲望的肉身個體是多么脆弱與乏力。他們無力反抗這個文化語境,只能在痛苦中舔舐自己的傷口,發(fā)出陣陣呻吟之聲。值得注意的是,在《波特諾的抱怨》與《乳房》中,都有一位醫(yī)生,盡管他言之甚少,但與波特諾之間展開了傷痛敘事。眾所周知,醫(yī)生的主要責任是治病救人。那么,作為身體敘事一種的傷痛敘事有沒有治愈作用?從羅斯的《解剖課》中發(fā)現(xiàn),醫(yī)生都不能治愈病人,傷痛敘事就更加乏力了。然而,這種對“傷疤”的撫摸性敘事,卻能帶來身心健康。正如瓦特金(Watkin 2004:152)所言,“哀悼是藝術,是審美過程,以健康作為回報”。文學作品中的傷痛敘事,莫不如此。

        3. 羅斯身體敘事中的現(xiàn)代自由倫理

        羅斯身體敘事中的倫理敘事包括倫理展示與倫理思考,同樣體現(xiàn)在他的四類敘事中。倫理思考通過兩種路徑得以實現(xiàn),一種是文本中敘述者的直接內心獨白,就是敘述者時不時插入獨白式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道德式的闡釋或責難,而是對命運的哀嘆,對自身存在的思索;另一種是通過人物命運的刻畫來展開倫理思考,作者的倫理觀通過整個文本來體現(xiàn)。羅斯往往從倫理層面來觀察、思考人與他人、社會及自我之間的關系,其身體敘事體現(xiàn)出一種現(xiàn)代自由倫理。倫理是指客觀的關系和秩序,強調“是什么”,而不是“應當怎樣”,“道德是主觀的,倫理是客觀的;倫理更關注的是和諧,而道德更強調規(guī)范”(倪素襄2007:17-18)。在歷史上,康德、笛卡爾的倫理強調理性的作用,斯賓諾莎堅持的是道德工具論,他肯定了欲望是人的本質,但強調應該用理性去指導生活。依此觀點,羅斯作品中的波特諾、凱普什、“普通人”都是非理性的,是欲望和情感的奴隸?,F(xiàn)代倫理不僅要關照個人與他人、社會的關系,而且要關照個人本身的情感與欲望的關系。在《沉重的肉身》中,劉小楓探討了什么是現(xiàn)代性倫理以及現(xiàn)代小說和電影如何表現(xiàn)這種倫理,他(2004:240)指出,“如果撇開倫理國家的道德秩序,只是設想個人的道德處境,倫理問題就是個體人,與一個復雜、具體的生活世界的性情關系問題”。那么什么是性情問題?“所謂性情,主要指人的自由意志,在現(xiàn)代倫理學中,所謂性情主要指個體人的欲望”(同上:248)??梢?個人與自身欲望/自由意志是個人倫理的重要方面。他接著闡述了自由倫理觀,“自由主義倫理觀要求個人對自己的倫理選擇必須自己承擔責任,不可推給道德規(guī)戒”(同上:265)。在《垂死的肉身》中,羅斯表達了相似的倫理觀,“我們生活在自由制度下,只要你的行為合法,制度根本不在乎你干些什么,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不幸通常都是自找的”(羅斯2004:89)??梢?羅斯與劉小楓在自由倫理觀上的共同點是:在自由社會,個體有自由選擇生活的權利,也必須自己承擔選擇帶來的后果。劉小楓主要論述基于身體的自由倫理,他認為,“自由倫理的身體原則,意味著不同身體感覺的不平等權利,意味著承認只把身體當做身體來享用(而不是我‘為了……’)的原則”(劉小楓2004:85)。羅斯對性愛的描寫,不像許多女權主義作家所做的那樣動輒將其上升到意識形態(tài)的高度,在《垂死的肉身》中,性愛就是性愛;在《普通人》中,“死亡就是死亡,此外別無其他”(Roth 2006:119)。但當羅斯的創(chuàng)作視野從個人轉向社會后,他看到了社會尤其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對實現(xiàn)身體自由倫理的限制,如在《人性的污點》中,主人公希爾克希望自由地改變自己的身份卻最后身敗名裂,自由地追求性愛卻最后死于非命,身體也隨之灰飛煙滅。究其實,羅斯的自由倫理觀也是一種現(xiàn)代個人自由倫理觀。現(xiàn)代個人自由倫理從身體出發(fā),不僅關涉?zhèn)€人與他人的關系,還包括個人內部情感、欲望與意志的關系。具體而言,一是情感、欲望與疾病、衰老、死亡之間的關系,即生命張力與生命閾限之間的關系;二是生命張力驅動下的自由意志與社會倫理、道德之間的關系。在身體敘事作品中,羅斯認真考察了這些倫理關系并展示了倫理沖突。

        在《垂死的肉身》中,羅斯思考了性與死亡之間的關系。他認為“性”只能暫時性地克服死亡的恐懼?!靶赃€是對死亡的報復。別忘了死亡。千萬別忘了它。是的,性也受制于死亡的力量”(羅斯2004:76)。在性愛的極樂之神旁邊往往蹲伏著一個死亡的魔鬼,正對人的這具充滿欲望的肉身虎視眈眈。在《垂死的肉身》中,凱普什身體上的衰老,預示著他在性上失去了優(yōu)勢;在《普通人》中,作者對老年及與老年有關的死亡問題進行了深刻探討。衰老伴隨著性功能的衰退,而羅斯一直認為,性力是一個人信心的來源?!镀胀ㄈ恕分欣夏甑摹八痹谛孕睦砩先杂袕娏业臎_動,但身體已失去性的吸引力。因此,身體的衰老與性心理之間構成了一種倫理沖突。這是一種人與自身的倫理關系。在《解剖課》中,祖克曼因背疾疼痛到近乎崩潰的地步,“我面朝街道,身體探出屋頂,對‘疼痛’說:‘你再痛我一分鐘,我就跳下去?!乙涯銖奈疑眢w里嚇出去”(Roth 1983:109)。在這里,祖克曼對自己說話,將疼痛看作一個另一個自我,構成了一種倫理關系。

        性作為一種生命張力,不僅與生命閾限有關,而且與他人有關,性吸引本身就是個體之間的相互關系。羅斯的性愛敘事中體現(xiàn)出他徹底的性自由觀,他認為人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性伴侶。在美國許多高校,禁止師生之間發(fā)生性關系,但羅斯在《事實》和《我作為男人的一生》中表現(xiàn)出反對這一規(guī)定的立場。眾所周知,師生之間具有一種天然倫理關系,而師生戀中包含一種性倫理關系,這兩種倫理之間能否并行存在?從羅斯的作品看,他的性自由倫理與此并不相悖。但同時,通過羅斯的自傳性作品《事實》和虛構性作品《我作為男人的一生》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羅斯在性上的自由是屈從于個人事業(yè)追求的,當性伴侶的存在不是促進而是妨礙了作家的創(chuàng)作時,男性會最終徹底拋棄女性,擺脫羈絆。因此,這種性上的自由又是不自由的。羅斯的這種性觀點與卡夫卡很類似。在《垂死的肉身》中,羅斯通過性愛描寫探討了與之相關的衰老、死亡的主題,也對流行與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性解放”運動進行了反思??梢钥闯?盡管羅斯反對性的壓抑與束縛,但他并不一味地為這種反傳統(tǒng)的過激行為叫好,他(2004:69)認為,“這只是一場幼稚的、荒謬的、失去控制的、激烈的鬧劇,整個社會陷入一場巨大的喧鬧之中”。顯然,美國社會六十年代的這場運動是一種性倫理的失控。但羅斯(同上:70)看到“其影響卻是革命性的。從此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羅斯將其肯定為一場革命。在這場性倫理革命中,年輕的一代沖破了舊制度與傳統(tǒng)的束縛,做了他們想做的事。

        在疾病敘事中,羅斯還思考了患者和醫(yī)生的倫理關系。傷痛敘事是疾病敘事的一種,弗蘭克(Frank 2013:20)認為,“在傷痛敘事中,主體的言說行為變成了一種倫理行為”。在羅斯的《乳房》和《波特諾的抱怨》中,傷痛敘事有一個聽者——醫(yī)生,這樣醫(yī)患之間就構成了一種倫理關系。在基督教意識形態(tài)下,對于一個基督徒而言,他的存在之思,是對自身與上帝關系的思考,更多地是一種形而上的思考。但羅斯不是基督徒,而且一向厭惡宗教。他認為宗教是對人身心的束縛,與其自由倫理觀背道而馳。“在小說《垂死的肉身》中,我們看到了羅斯思想的斗爭,他在思考宗教和人的關系”(曲佩慧2013:154)。究其實,羅斯對宗教和人的關系之思考,就是對人的肉身和宗教的關系之思考。在《普通人》中,羅斯再一次思考人與宗教的關系。羅斯似乎頻頻回眸被其拋棄的宗教,然而,他又一扭頭狠心孑然前行。在“上帝已死”的現(xiàn)代社會,何止羅斯一人對宗教持這樣的態(tài)度呢?隨著創(chuàng)作視野的擴大,羅斯在身體敘事中逐漸轉向了社會與人的自由意志之間的關系的思索。中年以后的羅斯,表現(xiàn)為一種回顧性“我思”,尤其體現(xiàn)在他的《事實》、《我作為男人的一生》等作品中;進入晚年的羅斯,“我思”成為其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以《普通人》轉折點,在這部作品中,羅斯對性愛、疾病、衰老、死亡、家庭、宗教、社區(qū)生活等進行了全面的檢視;在《憤怒》中,羅斯思考了戰(zhàn)爭對個人生活、家庭幸福的影響,并表明戰(zhàn)爭作為一種絞殺肉體的機器,直接毀滅了人的身體及存在本身。

        總之,羅斯身體敘事中的“我思”包括思考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正如弗蘭克(Frank 2013:2)所言,“身體化敘事有兩個方面,一是個人的,一是社會的”。羅斯前期創(chuàng)作中,“我思”的重點是人與自身,后期則是人與社會,都體現(xiàn)出一種自由倫理之思。羅斯將其“我思”置于自身生命的周期發(fā)展中、歷史文化語境中,并且與其身份緊密相連。身體自由是羅斯自由倫理觀的核心。然而,疾病、衰老、戰(zhàn)爭、意識形態(tài)等嚴重削弱了這種最基本的自由。在現(xiàn)代社會,人不可能獲得徹底的自由。生命張力與生命閾限之間、自由意志與外在倫理、道德之間必然會發(fā)生沖突。建立完全自由、和諧的倫理關系只能是美好的烏托邦。羅斯本人莫不如此。羅斯在年輕時,率性而為,在作品中毫無顧忌地描寫性愛,被戲稱為“喜歡寫性愛的家伙”;大膽揭示猶太人本身的“瑕疵”,遭到了猶太社會強烈的譴責與攻擊,被稱為猶太人的“逆子”;在婚姻和性生活上追求自由,卻被前妻稱為“玩弄女性”的作家。

        4. 羅斯身體敘事中的身份困境書寫

        身體與身份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拉康鏡像理論中的身份認同就是建立在身體基礎之上,而且,拉康借助主體這個概念將身體與身份聯(lián)結起來。主體概念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被賦予不同的含義,在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語境中,主體是意識的主體。到梅洛-龐蒂時,主體依賴于身體。到了尼采那里,身體變成了主體的基本構成體??梢哉f,主體經(jīng)歷了從意識到身體的歸化過程。羅斯筆下的主體是身體的主體,是受身體所決定的主體,不是身體的主宰。拉康(2001:9)又指出,主體是“一個人文世界里的文化性存在”。也就是說,主體是存在于一定的文化語境中。因此,“身體與自我在文化意義上交織在一起”(Frank 2013:170)??梢?身份隨著身體與社會文化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身份的具體內涵是不斷變化的,“在后現(xiàn)代時期,身份包括我們的承諾、責任,我們的災難、尊嚴”(同上:20)。有時由于文化的撞擊,身份會遭到破損。因此,身份的認同與建構總是在不斷進行之中。譬如,兩性之間的行為、疾病和衰老也會改變一個人的身份。正如蘇珊·桑塔格(2003:5)所說,“疾病是生命的陰暗面,是一種更麻煩的公民身份”。疾病和衰老會讓一個人由強者身份變成弱者身份,尤其是那些因為衰老和疾病而無法自理的人。在《遺產》中,羅斯父親因為癌癥而不能自理,被迫依賴兒子菲利普“像媽媽對兒子般”地照顧自己,父親的身份出現(xiàn)了危機,因此父親提醒菲利普,不要將自己大便失禁的事告訴家人。這一“指令”是試圖恢復自己的父親身份。在年老后,男人的性力逐漸衰退,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距在縮小,性別意識也減弱了,女性身份與男性身份也在發(fā)生變化,變得模糊起來,出現(xiàn)身份認同的困難。

        在身份問題上,主體往往并不是被動地接受身份的規(guī)約和身份的模糊及丟失,會通過行動如改變身體或利用語言來對抗文化語境。譬如在非洲,一些婦女(如空姐)通過漂白黑膚色來模糊自己的身份。又如,在《波特諾的抱怨》中,波特諾追求異性并強迫異性與之發(fā)生變態(tài)性行為,其實質是對抗美國文化語境和猶太文化語境對猶太男子的“閹割”,重獲男子漢氣概,建立男子漢身份。國內研究者曲佩慧指出,羅斯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通過身體的改變來對抗身份的規(guī)約。在《人性的污點》中,主人公希爾克恰恰利用淺膚色來改變自己的黑人身份。但在美國當時的文化語境下,這一“僭越”行為又最終導致他陷入死亡境地。筆者認為,在論述身份認同時,不能忽視語言的作用。在傳統(tǒng)觀點看來,語言是實現(xiàn)身份認同或建構的工具。而在現(xiàn)代哲學看來,語言與作家的身體自然地融為一體,“目前,語言和作家融為一體,語言是作家本人。語言不再是意義的仆人,而是表達活動本身,會說話的人或作家不必像普通人預先考慮其行為的細節(jié)和方式那樣有意識地支配語言”(梅洛-龐蒂2005:291)。會說話的人或作家之所以能這樣自然地使用語言,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基于身體意識,是一種廣義上的身體敘事。從生理上說,語言是身體的行為,與嘴巴、手、大腦這些人體器官直接相連。拉康將語言引入主體性建構之中,語言成為主體性得以維持的重要工具。他認為,“決定主體性的是主體之間的關系,而維系主體之間關系的最主要活動當然是主體間的指稱事物傳遞意義的活動。這就是說,語言的使用是主體間性的本質所在”(拉康2001:10)?!爸黧w本身也是由它在語言系統(tǒng)中的關系所構成的,主體性因為被認為只是社會和語言的構建物”(同上:23)??梢?主體性在于主體間性,語言的使用決定了主體性的實現(xiàn)。

        在羅斯的作品中,當人物因身份模糊或身份失去而迷茫、痛苦時,往往通過語言來試圖重構自身身份。只要人物還沒有失去說話的能力,那么他就有可能恢復其身份。在《乳房》中,盡管凱普什已經(jīng)由一個具有四肢的人變成了一個橢圓狀的乳房,但作者并沒有讓他消聲。作者“剝離”了凱普什的“人狀”,卻沒有“剝奪”其行使語言的權利。相比而言,在卡夫卡的《變形記》中,主人公幾乎被剝奪了說話的權利。在《乳房》中,凱普什的變異模糊了人與非人、男人與女人的界限,他試圖通過語言來實現(xiàn)主體性的建立與維持。在《波特諾的抱怨》中,波特諾近乎獨白式的喊叫和嘮叨是一種對主體的宣示,并試圖重建受損的主體身份。從拉康的主體理論來看,波特諾是不成熟的,或處在成熟的途中。在評價羅斯的早期作品,如《乳房》、《波特諾的抱怨》時,米歇爾(Michel 2008:232)認為,“如果說羅斯將神經(jīng)崩潰和其他精神紊亂看作人類,尤其是當代美國人和猶太人共同的、不可逃避的命運時,但不同于塞林格,羅斯并不相信在精神上有救治性道德或神秘主義;那么,在表明這一切都是無用時,他也不可能退回到長時間的沉默之中”??梢?羅斯對凱普什和波特諾這一類人的命運并非漠不關心,聽之任之,而是讓他們通過語言來表達痛苦、試圖重建其受損乃至破碎的身份。在《普通人》中,疾病與對死亡的恐懼往往使主體成為一個地道的他者。而他者的身份是對主體的疏離,極大地影響了主體身份的建構。如前所述,主體身份并非穩(wěn)定不變,而是處在不斷變化的動態(tài)過程中。在疾病和死亡恐懼的雙重打擊下,主體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

        羅斯的創(chuàng)作本身就是一種地道的“我言”。通過“我言”羅斯建構了自己的身份。羅斯在美國出生并長大,是一個猶太人,有著猶太人高鼻梁的身體特征,他在《再見了,哥倫布》、《波特諾的抱怨》中都提及了“鼻子”,可見羅斯對此區(qū)分猶太人與非猶太人的身體特征很在意,在許多場合,他都極不愿意別人稱他為猶太作家。稱號作為語言行為,會形成、固化身份。然而,他筆下的主人公大多數(shù)是猶太人,他們生活在美國社會、猶太家庭中。羅斯的創(chuàng)作行為自然而然地塑造了他作為美國猶太作家的身份,而且羅斯的許多作品帶有自傳性質,他把個人經(jīng)歷通過想象加工編織進了作品之中,而“個人自身經(jīng)歷的發(fā)表能夠形成一種身份,并會喚起人們對它的注意”(Frank 2013:69)??梢哉f,羅斯創(chuàng)作《事實》這部自傳性作品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建構自己的身份,同時駁斥別人對他的指責。因為《再見了,哥倫布》、《波特諾的抱怨》等小說,羅斯被認為患了“厭女癥”,且是個“反猶主義者”。

        5. 結語

        羅斯的身體敘事揭示了現(xiàn)代社會普通人的生存狀態(tài),實現(xiàn)了對個體存在的關懷與悲憫,體現(xiàn)出一種基于自由意志的現(xiàn)代倫理觀,書寫了現(xiàn)代人所遭受的身份困境。存在、倫理、身份相互關聯(lián),在身體敘事中,它們的主體源于人的身體本身。倫理和諧或沖突、身份明朗或困惑,是人之存在的狀態(tài)。倫理與身份也密切相關,文學倫理學就有“倫理身份”的說法。對于羅斯而言,存在的關注是第一位的。相對于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羅斯是“我在,故我思,故我言”。從對身體和存在的重視及個人自由倫理觀來說,羅斯與昆德拉這兩位文學好友有許多相同之處,昆德拉(2012:47)曾說,“小說審視的不是現(xiàn)實,而是存在”。然而,羅斯更關注現(xiàn)實中人的存在。羅斯的身體敘事深受卡夫卡、弗洛伊德等的影響,也受二十世紀“身體轉向”這個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菲利普·羅斯與其筆下的主人公一樣從年輕走向衰老,并見證了死亡,也遭受過精神與身體疾病的折磨,“他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遭受過精神的崩潰,花了多年時間進行診治”(Parrish 2007:4)。由于感同身受,他將自身的經(jīng)歷編織進作品之中,通過身體敘事,表達了個體的歡樂、痛苦、迷茫、恐懼;通過語言的訴說,實現(xiàn)了情感的宣泄、心靈的凈化;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他確立了自身的身份。

        語言是存在的家,敘述是意義之所,而身體敘事,恰恰為現(xiàn)代人找到了一個貼近身體的家。莎士比亞曾借其劇中人物麥克白之口嘆道:人生充滿了喧嘩與騷動,卻什么意義都沒有。然而,言說與創(chuàng)作卻能在這無意義中找到意義,“利用一套完整的符號將與自己的生活平行的意義層面敘述出來,敘述出自己生活的質感,從而告訴自己活過”(鄧天中2013:217)。羅斯的身體敘事就是利用語言這套完整的符號來刻畫生命的本真狀態(tài),并讓生命從焦慮、恐懼狀態(tài)中走出來,且力圖獲得完滿的身份。

        參考文獻

        Frank, A. W. 2013.TheWoundedStoryteller:Body,Illness,andEthics[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ichel, P. 2008. What price misanthropy? Philip Roth’s fiction [J].EnglishStudies(3): 232-39.

        Parrish, T. 2007. Introduction: Roth at mid-career [A]. In T. Parrish (ed.).TheCambridgeCompaniontoPhilipRoth[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Roth, P. 2006.Everyman[M]. New York: Random House.

        Roth, P. 1983.TheAnatomyLesson[M]. New York: Farrar, Straus & Giroux.

        1)二環(huán)路中間分車帶設置情況。為了保證道路的使用功能,各類設施的安裝必須滿足道路建筑限界的要求。道路建筑限界指為保證車輛和行人正常通行,規(guī)定在道路的一定寬度和高度范圍內不允許有任何設施及障礙物侵入的空間范圍,是保證車輛安全通行的最小空間要求。

        Safer, E. B. 2006.MockingtheAge:TheLaterNovelsofPhilipRoth[M]. Albany: State of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Watkin, W. 2004.OnMourning[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鄧天中.2013.當代英語小說中老年敘事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菲利普·羅斯.2004.垂死的肉身(吳其堯譯)[M].上海:譯文出版社.

        拉康.2001.拉康選集(諸孝泉譯)[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

        劉小楓.2004.沉重的肉身[M].北京:華夏出版社.

        莫里斯·梅洛-龐蒂.2005.符號(姜志輝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

        倪素襄.2007.倫理學簡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曲佩慧.2013.用身體來書寫身份——羅斯小說中的身體寫作研究[J].文藝爭鳴(2):153-60.

        叔本華.1988.意欲與人生之間的痛苦——叔本華隨筆(李小兵譯)[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

        蘇珊·桑塔格.2003.疾病的隱喻(程薇譯)[J].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謝有順.2003.身體修辭[M].廣州:花城出版社.

        許德金、王蓮香.2008.身體、身份與敘事——身體敘事學芻議[J].江西社會科學(4):30-33.

        楊經(jīng)建.2009.“身體敘事”:一種存在主義的文學創(chuàng)作癥候[J].文學評論(2):116-20.

        (責任編輯玄琰)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给我看免费播放的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东北妇女肥胖bbwbbwbbw| 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国产让女高潮的av毛片| 国产午夜福利片| 色偷偷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推荐免费 |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国产av大片久久中文字幕|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 国产人与禽zoz0性伦| 美女爽好多水快进来视频| 看一区二区日本视频免费| 成人内射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午夜福利a| 国产精品亚洲A∨无码遮挡| 丝袜美腿人妻第一版主| 麻豆╳╳╳乱女另类| 香蕉成人啪国产精品视频综合网 |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在线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人人玩 | 中日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a黄片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精华液网站w| www插插插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在线看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中文色婷婷久久久精品|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视频| 青草热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1大片在线观看|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xxxx|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