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菲 胡偉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胸外二科 河南鄭州 450052)
血氣胸作為胸外傷常見合并癥之一,治療以手術為主,過去常采取開胸探查術,創(chuàng)傷大,不利于預后[1]。近年來隨著醫(yī)療設備的不斷完善及應用,電視胸腔鏡手術因其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術后恢復快等特點逐漸成為外傷性血氣胸治療的重要手段[2]。為了進一步探討電視胸腔鏡手術在外傷性血氣胸中的治療優(yōu)勢,本研究將該術式與開胸手術進行比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外傷性血氣胸共68例,CT檢查提示中等量及以上胸腔積液,簽訂手術同意書,排除有生命危險、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嚴重休克、肝腎功能嚴重障礙等患者。其中行開胸手術30例,為對照組,男25例,女5例,年齡17~55歲,平均(35.8±5.4)歲;損傷部位:單側26例(左側14例,右側12例),雙側4例;受傷原因:車禍損傷14例,銳器傷13例,墜落傷3例。行電視胸腔鏡手術38例,為觀察組,男30例,女8例,年齡18~57歲,平均(36.2±5.5)歲;損傷部位:單側33例(左側18例,右側15例),雙側5例;受傷原因:車禍損傷18例,銳器傷16例,墜落傷4例。兩組患者年齡、損傷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開胸手術,全麻,取健側臥位,氣管插管(單腔),前外側或后外側入路行切口,第4或5肋間進胸,先探查胸腔后清除積血及凝血塊,手術結束后留置引流管。觀察組患者則行電視胸腔鏡手術,麻醉方式、臥位選擇同對照組,雙腔氣管插管,懸吊患側上臂。第6或7肋間入路行10 mm左右切口,置入10 mm Trocar為觀察孔,且將積血及血凝塊快速處理干凈,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胸內出血或損傷,根據觀察結果確定是否開胸手術。第3、5肋間行長約10 mm切口,為操作孔,與觀察孔形成倒置三角形(邊長相同)。若患者肋間血管出血,根據情況選擇電凝、縫扎或肽夾夾閉血管止血方法;若肺葉裂傷,行prolene線縫合,若損傷嚴重且靠近邊緣,則需清除損傷嚴重肺組織;若膈肌出血或損傷,行肽夾夾閉或縫扎止血,若隔離破裂則要進一步觀察腹腔臟器是否損傷,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對癥處理。手術結束前反復沖洗胸腔,檢查確定無出血、肺漏氣癥狀后留置引流管,術畢。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手術情況(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間、術后疼痛評分)、平均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其中術后疼痛評分,0~1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疼痛越劇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分析,定量資料以(ˉ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相關指標及住院時間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引流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術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及住院時間比較(ˉx±s)
2.2 并發(fā)癥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5%,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3.3%,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3,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外傷性血氣胸多由交通事故、銳器等引起,常合并肋間血管損傷、膈肌破裂等其他胸部損傷,臨床常通過聽診、CT或胸部X線檢查確定血氣胸及嚴重程度。目前臨床治療外傷性血氣胸以手術為主,且需滿足以下條件:①引流1次排出量超過1 000 ml;②引流超過3 h,引流量均在200 ml/h以上;③胸部CT檢查提示中等量或以上胸腔積液;④輸血、補液等操作后患者血紅蛋白水平仍處于下降狀態(tài)或無好轉[3]。
傳統(tǒng)治療外傷性血氣胸以開胸手術為主,雖能有效清除積血及血凝塊,但需開胸探查,被動等待觀察可能導致患者失血更多,耽誤手術時機,對患者性命造成威脅;同時開胸手術創(chuàng)傷大,患者較痛苦,術后易出現(xiàn)肺不張、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不利于傷口恢復。近年來隨著胸腔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臨床應用,電視胸腔鏡手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外傷性血氣胸治療中,可直觀觀察患者損傷部位、損傷嚴重程度,縮短手術時間,且在胸腔鏡引導下開展手術可取得與開胸手術類似的效果。另外電視胸腔鏡手術切口小,美觀度高,易受患者青睞,同時術后并發(fā)癥相對少,患者恢復快[4]。鄭林等[5]研究發(fā)現(xiàn)外傷性血氣胸患者經電視胸腔鏡治療后,恢復良好率100%,且無并發(fā)癥發(fā)生,認為可在外傷性血氣胸診治中大力推廣。本研究表1可見,相比開胸手術,電視胸腔鏡手術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疼痛輕等特點。雖然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外傷性血氣胸有明顯優(yōu)勢,但該術式費用相對高,對術者、麻醉師水平要求亦較高,目前臨床使用受限;加上手術需采取雙腔氣管插管模式,麻醉技術高,增加氣管插管調整時間,同時術者需根據電視屏幕操作,相比開胸手術直視難度大。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伴有休克、心臟損傷或大血管損傷現(xiàn)象,則需行開胸手術,把握手術時機,挽救患者生命[6]。另外,特殊部位(如食管、氣管)胸外傷一般采取開胸手術,為此電視胸腔鏡手術還不能取代傳統(tǒng)開胸手術。
本研究表2可知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電視腹腔鏡手術要求高、難度大有關。兩組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為肺不張、肺部感染,其中肺不張可能與胸內血塊及異物清除不及時或不徹底有關,肺部感染可能與呼吸管理不當、胸腔積液等有關,為此需嚴格按照手術規(guī)范操作,提高手術質量,且術后做好相關護理工作,以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
綜上所述,電視胸腔鏡治療外傷性血氣胸療效明確,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疼痛輕且恢復快,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1] 俞曉軍,姜正科,鄭武俊,等.電視胸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外傷性血氣胸的比較[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2,12(12):1110-1112.
[2] 齊書山,鄭翔,李偉生,等.電視胸腔鏡對外傷性血氣胸32例診治體會[J].中國醫(yī)刊,2012,47(7):64 -66.
[3] 萬旭東,李洪林,張松,等.電視胸腔鏡在診治急診外傷性血氣胸中的應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3,38(5):577 -578.
[4] 劉成軍.胸腔鏡技術在胸外傷血氣胸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9):1722 -1723.
[5] 鄭林,郭迎勝,袁進,等.電視胸腔鏡在外傷性血氣胸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3):53 -54.
[6] 崔建國,張文.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性血氣胸31例[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4):563 -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