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
(哈爾濱市靖宇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6)
活血化瘀在中醫(yī)內科臨床的運用
何紅
(哈爾濱市靖宇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6)
目的:通過對患有淤血癥的患者進行治療,討論與研究活血化瘀治療方法在中醫(yī)內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方法:選取在某一段時間內因為患有淤血癥而住院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患者體內出現淤血的原因,并根據不同的成因、不同的淤血部位,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選取50例患者設為觀察組,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進行治療,其他50例患者為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淤血治療方法,一段時間后,對比兩組中的患者的疾病治療情況。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觀察組共有46例患者經過治療恢復健康,對照組共有35例患者恢復健康,因此可以看出采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療的患者的治療情況明顯高于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結論:活血化瘀方法對于治療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淤血癥有很明顯的療效。
活血化瘀;中醫(yī)內科;臨床治療
前言:淤血是人體內的血管受到外界的力量作用或者本身的原因出現血液淤積的情況,包括離經之血以及血行不暢而停滯于臟腑和血脈中的血液,因為淤血是血液淤積所致,因此,如果不能夠及時將淤血散開將會嚴重影響血液的流通。我國的傳統中醫(yī)對于治療體內淤血有很多年的研究,而由于淤血對于人體的影響,現代醫(yī)學對于治療淤血也有較多的治療研究,目前醫(yī)學上對于淤血的治療方法有很多,活血化瘀法是中醫(yī)在治療時遵循的法則之一,因此,本文主要對活血化瘀方法在中醫(yī)內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進行研究,觀察活血化瘀方法和常規(guī)治療方法之間的療效區(qū)別。
1.1 一般資料
淤血的形成原因有許多種,而且由于淤血可能會引起很多的病癥,包括心悸、胸痹、胃痛、噎膈、腹痛和頭痛等等,中醫(yī)認為瘀血的形成,是由于血液運行不暢或血離經脈而淤積的因素導致。血出致瘀,各種外傷致使脈管破損而出血,其他如脾不統血,肝不藏血也會導致出血;氣滯血瘀,情志郁結,氣機不暢或痰飲滯留體內,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形成瘀血;因虛致瘀,氣虛運血無力,陰虛脈道失于潤,陽虛失于溫通,導致血脈不利,血液停留在某些部位造成瘀血;血寒致瘀,外感寒邪或陰寒內盛,血脈攣縮導致血液運行不暢,淤積不散形成瘀血;血熱致瘀,血熱互結,灼傷津液,導致血液粘稠淤而不散導致瘀血。瘀血會阻滯氣機,影響血脈運行,影響心血生成,難以及時消散導致其他病癥。病癥特點有疼痛,腫塊,出血,色紫暗,可出現肌膚甲錯,及脈象異常?;钛龅乃幚碜饔?,中醫(yī)認為具有止血、活血、祛瘀、通脈、消腫、止痛之效。近代的藥理研究報告,活血類藥物能夠舒張血管,使血流量增加,降低血管阻力,心肌 完全舒張,心臟收縮加強從而改善血液循環(huán)。亦能抗血栓,改善微循環(huán)等作用。在某一段時間內因淤血癥而入院的患者100名,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治療之前對每位患者進行檢查,確定每位患者都符合活血化瘀法的治療要求,找出造成淤血的原因和部位,采用具體的治療方法[1]。
1.2 治療方法
我國的中醫(yī)經過多年的研究,根據淤血的成因的不同,以及疾病的輕重主要可以有益氣活血法、溫經活血法、利濕活血法、清熱活血法、補腎活血法、通下活血法、行氣活血法、養(yǎng)血活血法等治療方法,每一種治療方法都有其特有的最適合的癥狀,由于淤血癥而引起的病癥主要有心悸、胸痹、胃痛、噎膈、腹痛和頭痛等,在治療中需要根據患者的不同的癥狀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在本次觀察中,對于觀察組的患者采用的是活血化瘀法進行治療,而對照組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西醫(yī)的治療方法,包括吸氧吸痰法、抗生素療法等,這些治療方法的顯效較快,但是卻不能夠徹底的根除病因,而活血化瘀法主要包括益氣活血法、溫經活血法、利濕活血法、清熱活血法、補腎活血法、通下活血法、行氣活血法、養(yǎng)血活血法等,治療一段時間后,根據患者的治療情況,得出活血化瘀法在中醫(yī)內科臨床治療中的療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療的觀察組患者中有10名患者徹底治愈,恢復健康,有20名患者顯效,癥狀基本消失,患者只是偶爾才會疼痛,有16名患者治療有效,癥狀減輕,疼痛減弱,但是容易反復發(fā)作,只有4名患者經過活血化瘀法治療后,癥狀沒有減輕,說明活血化瘀法對這4名患者的治療無效,因此,在此次觀察研究中共有46名患者經過活血化瘀法治療后有效。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的對照組患者中有5名患者徹底治愈,疼痛完全消失,而且在短時間內疾病不會復發(fā),有13名患者顯效,癥狀和疼痛基本消失,只有偶爾才會有痛感,17名患者的治療有效,癥狀和疼痛減輕,但效果較小,但是卻有15名患者名患者經過常規(guī)治療方法治療后,癥狀沒有得到緩解,說明該常規(guī)治療方法對這15名患者無效。
隨著中醫(yī)內科治療方法的不斷延伸,廣大患者對于此種治療方法越來越認可,其中活血化瘀法作為中醫(yī)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治療原則,具有脈助通暢、消疲散結之功效?,F代中醫(yī)認為,淤血為一種機體受到損傷后出現的病理產物,若長期間淤血則可對患者的臟腑及氣血造成影響,導致頭痛、痛經等癥狀的出現。然而不同淤血部位所采取的治療方法有著明顯區(qū)別,但治療原則仍應以活血化淤通絡為主,正聽謂通則不痛。據大量臨床研究,活血化淤法在目前臨床上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僅在骨傷、婦科治療中可取得的臨床療效,還可在中醫(yī)內科中達到顯著的臨床治愈目的,但在治療過程中需注意針對患者具體病情給予辨證治療。而且在進行活血化瘀治療時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類大都藥效較猛,因為在我國的中醫(yī)中有一句俗話叫做只有下猛藥才能夠治病根,但是,對于一些身體較為虛弱的患者,可能無法承受如此猛烈的藥性,如果服用正常劑量的藥物可能會傷及根本,因此,對于身體虛弱者應該適當減少藥量。其次,活血化瘀類的藥物大都會墜胎下血,因此,孕婦一定要禁用[2]。
綜上所述,活血化瘀在中醫(yī)內科中有較好的應用效果[3-4],可以治療許多由于淤血而引起的疾病,但是,由于活血化瘀藥物的藥性猛烈,因此,在使用藥物時要特別注意,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的情況合理用藥。
[1]國亞麗,孫洪偉.瘀血和活血化瘀法的臨床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04).
[2]陳可冀,李連達,翁維良.血瘀癥與活血化瘀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01).
[3]李安瓊.活血化瘀在中醫(yī)內科的臨床治療應用[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2(08).
[4]江運超.活血化瘀法內科的應用探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07).
R228
B
1009-6019(2015)09-00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