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
摘 要: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漢語作為母語,是人們進行社會交際的工具,在社會交際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對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和今后的社會生活都有重要的意義。就提高藏族學生的漢語運用能力進行分析,以找出培養(yǎng)學生運用漢語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
關鍵詞:藏族;漢語運用;能力
藏族地區(qū)的中小學雖然在漢語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全部采用漢語教學,但是,少數民族學生因受到本民族語言以及生活環(huán)境和習俗的影響,學習漢語時領悟力較差,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因此,藏族學生在學習漢語時,應當適應漢族的語言習慣、思維方式,采用適用于漢族文化的教材,進而提高藏族地區(qū)學生的漢語學習能力。筆者就從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入手,對提高藏族學生漢語的運用能力進行分析。
一、指導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
“萬丈高樓平地起”,足以見得基礎的重要性。藏族地區(qū)的中學生普遍存在漢語基礎薄弱的現象。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普遍會出現簡單的基礎錯誤。如:寫作的過程中錯別字較多、句型運用不當、語句不通順、表達混亂、標點符號出現明顯錯誤等。對于藏族學生而言,在學習漢語的時候,容易受到藏語思維的影響,習慣用藏語的表述方式來表達漢語,如:我喝完了水,往往說成“我水喝完了”,這種錯誤的現象在學生的作文中比較普遍。這些問題的出現,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沒能扎實全面地掌握漢語的基礎知識。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教學。初中生的漢語教學目標,應該注重對語法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對寫作中出現的普遍問題進行集中糾正。
二、指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漢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對于基礎較差的藏族學生,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多實踐,使?jié)h語的學習日常化、生活化。漢語教師對剛剛進入中學的、基礎成績差的學生不能單一地將提高漢語的能力寄托在漢語教學的課堂中。漢語課堂教學僅是教學課堂中的一小部分,要想提高漢語的能力,必須除課堂學習之外,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漢語。漢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應該充分利用與同學、教師交談的過程中使用漢語進行交流的機會。
筆者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得出,基礎差的學生對學好語文有強烈的學習愿望,但是,由于自身的學習方法有誤,因而得不到提高。不少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是抄課文、抄詞語解釋,然后,機械地背誦這些詞語解釋,有些學生做大量的練習題,但是,這些學生在課堂中不積極回答問題,熱情和膽量欠缺,這樣,其學習效果就事倍功半了。對漢語教師而言,教師應該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多說、多讀、多練習。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指導他們從基礎的聽、說入手,逐漸提高他們漢語的運用能力。
三、活躍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漢語的好處,因此,學生應該從自身提高對漢語的認識度。教師應當善于客觀評價學生的作文。特別是對于中學生而言,自身存在一定的是非辨別能力,更喜歡聽到有利于自己進步的評價,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的進步,委婉地提出學生的不足。教師應該多選取學生喜歡的話題作為教學的內容,既不能禁錮學生的思想,也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
四、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
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一句著名詩句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縱觀古今中外的偉大文學家,無一例外的都是博覽群書。閱讀課外書,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寫文章時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呼之欲出。閱讀課外書,還可以借鑒別人好的寫作方法,也有助于積累大量的語言、文字。藏族學生本身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漢語的聽說環(huán)境,他們接觸漢語最主要的途徑便是書本,因此,漢語閱讀對藏族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素材,還能夠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教師應當理解他們在學習漢語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并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達到提高學生漢語能力的目的。
總之,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由于各民族發(fā)展的歷史不同、地域不同,形成的文化特質也不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態(tài),會在其語言上打下烙印,并頑強地反映出來。因此,提高藏族地區(qū)學生的漢語能力,既要注意口語教育,又要狠抓書面教育,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漢語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科文.如何提高藏族學生的漢語運用能力[J].中國民族教育,2010(06).
[2]江賢禮.加強課外訓練是提高藏族學生漢語水平的必由之路[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S1).
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