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專
(廣西省柳州市鹿寨縣人民醫(yī)院 廣西 柳州 545600)
本次試驗研究中通過對比的方式來分析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治療效果,下面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由我院2012 年3 月至2014 年5 月接收并治療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中抽取80 例進行回顧性探析,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 例。對照組選擇依帕斯他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舒血寧治療,對比兩組不同方法治療后的狀況。所有患者均通過了《糖尿病神經病變診斷與治療標準》確診為該病癥,且排除了其他精神因素、臟器受損等影響因素。其中男性患者有43 例,女性患者有37 例,年齡區(qū)間在42 -75 歲,平均年齡為56.3 ±11.2 歲,病程平均值為8.26 ±0.55 年。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癥類型、疾病嚴重程度、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等因素上都不存在明顯性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飲食和運動治療,且采用降糖藥物和胰島素治療,空腹血糖控制為5.0 -8.0mmol/L,對照組給予依帕斯他(批準文號:國藥準字002H20104 生產企業(yè):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南京海陵藥業(yè)有限公司)治療,通常成人劑量每次50 毫克(1 片),每日3 次,于飯前口服。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舒血寧(福建金山生物制藥股份公司制造),20mL 舒血寧注入生理鹽水后靜滴,每天靜滴一次,治療周期為2 月,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
評價標準:
無效:患者身體疼痛感和肢體麻木狀況沒有減輕,或者出現(xiàn)惡化;
有效:患者身體疼痛和肢體麻木感減輕;
痊愈:患者的身體疼痛和肢體麻木感完全消失,恢復正常狀態(tài)。[1-2]
評價指標
觀察和分析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狀況和治療后的神經傳導速度。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對比采用t 值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值檢驗,數據之間差異性顯著(p <0.05),存在統(tǒng)計學研究價值。[3]
研究組的治愈率93%,對照組治愈率為81%,兩組數據結果存在明顯性差異(P <0.05),具有統(tǒng)計學研究價值。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腓感覺神經、正中感覺神經、腓運動神經和正中運動神經的傳導速度為49.92 ±2.36、50.41 ±3.33、49.25 ±2.14 和67.66±3.18 m/s,比對照組治療后42.28 ±2.26、40.25 ±3.19、43.33 ±3.22 和56.08 ±3.06 m/s 明顯提高(P <0.05)。
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感覺減退、身體麻木和肢體疼痛等癥狀,該病癥是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中最為常見的疾病,該病癥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微循環(huán)功能障礙和高血糖代謝障礙等環(huán)境下導致運動神經系統(tǒng)受損,從而影響到感覺神經系統(tǒng),[4]嚴重的會威脅到患者的臟器功能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強對該病癥的治療探究,以提高其治療效果。目前來說臨床上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性病變主要是由于微血管病變和代謝障礙等因素所致,從而會讓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變慢,肢體疼痛和麻木,甚至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5]本次研究中采用對比的方式來分析糖尿病周圍神經性病變的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治愈率等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總而言之,臨床上針對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治療,采用舒血寧聯(lián)合依帕斯他治療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1] 林令華,李志改,于軍會,許金華,孟凡霞.動態(tài)心電圖評價依帕司他對糖尿病心率變異性影響和療效分析[J].中國新藥雜志.2011(21)
[2] 徐凡,王曉苓,楊瑩,張瑛.甲鈷胺聯(lián)合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1)
[3] 阮園.依帕司他聯(lián)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及其與氧化應激的關系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
[4] 李海珍,黃國良.依帕司他對高糖誘導的系膜外基質沉積的影響及可能機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
[5] 班春梅.依帕司他對2 型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經功能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