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琴
隨著結核病在全球范圍內發(fā)病率逐漸升高[1],卡介苗預防接種工作越來越受到醫(yī)療衛(wèi)生部門的重視,這也是預防兒童結核性腦膜炎和血型播散型肺結核的最有效手段[2],但接種過程中出現(xiàn)的淋巴結異常反應也給患兒造成了身心上的痛苦,應受到重視,本研究選取進行卡介苗接種的2213例嬰兒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中發(fā)生淋巴結反應患者的臨床特點,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5年1月~2013年12月在溧陽市婦幼保健院進行卡介苗接種的2213例嬰兒作為研究對象,男1189例,女1024例,出現(xiàn)淋巴結反應的4例患兒均表現(xiàn)為同側腋下淋巴結腫大,年齡40d~5個月,平均年齡(3.0±0.5)個月,患兒來院復查發(fā)現(xiàn)異常反應后均轉至常州結核病防治所處理,筆者為了解其出現(xiàn)的原因而跟進整個治療過程。所有患兒均是健康足月新生兒,無結核病接觸史,無接種禁忌證[3],出生后按免疫接種相關法規(guī)正常接種卡介苗。
1.2 研究對象 本院2012年6月以前新生兒均保證在出生1個月內完成卡介苗接種,隨著醫(yī)療條件的進步,2012年6月開始,改實行產房接種(24~48h),發(fā)生異常淋巴結反應的4例患者體溫、血常規(guī)均正常,腫塊直徑1.25~3.5cm,2例膚色正常,質硬,無粘連和觸痛,邊緣清楚;1例膚色暗紅,腫塊有波動感;1例腫塊破裂,見膿液。
1.3 診治過程 詳細詢問患兒病史,仔細查體,進行PPD及相關輔助檢查,結果顯示患兒卡疤形成良好,其中3例患兒PPD 試驗呈強陽性反應。
依據患者腫塊的不同類型進行針對性治療:對膚色正常的2例患者,口服異煙肼(isoniazid,INH),每天10mg/kg,同時進行濕熱敷治療,1例患者在3個月后腫塊完全消失,1例患者腫塊逐漸液化;對于腫塊破裂患者的治療,首選將壞死組織和膿液清除干凈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再以混有異煙肼和利福平混懸藥物的紗條填塞引流并包扎,2次/周。對于有波動感腫塊的1例患者待其完全液化后切開,按照上訴同樣方法處理治療。所有患兒均痊愈,隨訪3個月,無后遺癥出現(xiàn)。
3.1 淋巴結反應一般特點 淋巴結腫大包括干酪型、膿腫型和竇道型淋巴結腫三種類型[4],腫塊多為單發(fā),以緩慢增大為主,患兒無明顯不適,多為家長偶然發(fā)現(xiàn),腫塊最初活動性良好,皮膚色澤正常,中等硬度,隨著疾病進展,逐漸與周圍組織粘連,皮膚暗紅,結內含膿液,有波動感,一般無結核中毒癥狀,生長發(fā)育正常。
3.2 發(fā)生原因 卡介苗接種后經淋巴道運往全身,在靠近接種處的淋巴結表現(xiàn)直徑<1cm的腫大屬于正?,F(xiàn)象[5],一般1~2個月即可消退,少數患兒出現(xiàn)局部膿腫甚至較嚴重的淋巴結炎,可能與卡介苗的活力、劑量、部位、被接種人年齡等因素相關。(1)疫苗常時間靜置后菌體下沉,接種人員在配置疫苗和溶解液未混合均勻,導致部分人僅僅接種了溶解液,而另一部分人接種了含菌量大甚至未溶解的菌團,導致超過了注射疫苗的規(guī)定劑量,本研究中PPD試驗結果也說明與菌量大導致的超劑量反應有關,即注入活菌量越大結素反應越強;(2)據報道[6],淋巴結反應程度與卡介苗的注射深度有關,注射越深,局部反應越大,操作過程中進針過快或者嬰兒哭鬧造成的針頭深度不易控制而進針過深;(3)可能與患兒的身體狀態(tài)有關,研究顯示,年幼體弱的兒童極可能出現(xiàn)局部淋巴結腫大或破潰,淋巴結強反應發(fā)生率越高。
3.3 對策 卡介苗接種是計劃免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7],接種前應該做好相關宣傳工作,告知家長卡介苗接種的相關知識,特別是接種后的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取得其配合,待接種完成后,囑咐家長注意接種部位變化,指導家長觸診腋窩淋巴結,如有腫大,應及時來院治療。同時,各接種機構應嚴格使用國家許可的卡介苗,接種人員在接種操作前要有規(guī)范化的培訓,并由經驗豐富的人執(zhí)行考核,要求持證上崗,嚴格掌握接種部位、劑量,凍干卡介苗在配置時,按規(guī)定用滅菌注射用水將其稀釋,并靜置1min,搖動,使用注射器進行多次來回抽吸,促進卡介苗的充分溶解,最后取0.1mL進行注射。注意接種過程,皮內注射接種技術是接種成功的關鍵[8],避免注射過量或注入皮下,注射時,針尖斜向上,待恰好在表皮下時,左手拇指固定針頭,緩緩注入0.1mL 疫苗使呈圓形皮丘狀,順時針旋轉180°退出針頭,以規(guī)范化的接種操作保證接種質量,從而達到減少異常反應發(fā)生的目的,對于異常反應及時治療及護理,以保證患兒身心健康。
[1] 高唯唯.介苗性淋巴結結核40例臨床分析[J].小兒急救醫(yī)學,2012,9(2):88-92.
[2] 林麗星.新生兒卡介苗接種后T細胞亞群測定及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1,19(3):143-148.
[3] 汪鐘賢.結核病預防措施進展[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16(4):23-27.
[4] 謝廣中.預防接種后不良反應分類之我見[J].中國計劃免疫,2009,10(5):313-315.
[5] 王魯元.吸附卡介苗接種的不良反應及處理[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19(5):491-450.
[6] 盧殿平,孫曉斐.對卡介苗接種反應和免疫效果的觀察[J].中華臨床中西醫(yī)藥雜志,2010,8(12):61-67.
[7] 李文山.卡介苗接種反應及其處理分析[J].中國健康月刊,2011,29(6):243-244.
[8] 楊汝沛.兒童卡介苗首針及時接種率及影響因素[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1,13(3):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