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東煦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診治體會
韋東煦
目的 探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診治體會。方法 選取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25),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抗結核治療。結果 觀察組雙肺斑片狀陰影消失者為68.0%,空洞閉合或縮小者為28.0%,無變化者為4.0%,對照組則分別為28.0%、60.0%和12.0%,2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病情危重,且多數(shù)患者伴有并發(fā)癥及合并癥,需要采取積極的抗結核、對癥以及抗炎、免疫治療,以促進患者呼吸癥狀好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診治;抗結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多見于老年,現(xiàn)階段該病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首位,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安全[1-2]。老年人由于身體免疫力低下,在發(fā)病時極易合并肺結核感染。本研究對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采用科學的診治方法,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西宜州市人民醫(yī)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25)。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54~75歲,平均(64.7±5.1)歲,10例患者伴有結核病史或者結核病患者接觸史,單純性支氣管炎者有13例,喘息性氣管炎者有9例,支氣管哮喘患者有7例;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54~75歲,平均(64.7±5.1)歲,11例患者伴有結核病史或者結核病患者接觸史,單純性支氣管炎者有12例,喘息性氣管炎者有8例,支氣管哮喘患者有7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原發(fā)病以及病史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胸部CT或X線檢查 檢查發(fā)現(xiàn)對照組患者浸潤型肺結核4例,其中,病灶位于兩肺上葉的有2例、右上葉者1例、右下葉者1例;空洞型肺結核者3例,其中有1例患者發(fā)生肺毀損;胸腔積液者1例,縱隔與肺門腫塊影者1例;觀察組患者浸潤型肺結核4例,其中,病灶位于兩肺上葉的有1例、右上葉者2例、右中葉1例;空洞型肺結核者3例,其中有2例患者發(fā)生肺毀損;胸腔積液者1例,縱隔與肺門腫塊影者1例。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方法,采用氨茶堿進行解痙、平喘處理,以5mL生理鹽水注射液加入5mL特布他林,霧化吸入,每天2次,連續(xù)治療7d為1個療程。同時,給予青霉素類、頭孢類以及β內酰胺類抗生素等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抗結核治療,嚴格按照早期、聯(lián)合、適量以及全程的治療思想,給藥包括異煙肼0.3g/d,吡嗪酰胺1.5g/d以及利福平0.45g/d、乙胺丁醇0.75g/d,如果患者處于急性發(fā)作期,則在給予抗結核治療的同時加用平喘、解痙以及抗炎等治療;如果患者屬于耐多藥者,則對其行結核桿菌培養(yǎng)以及藥敏試驗,根據試驗結果科學地選擇2種以上藥物來進行抗結核治療。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進行處理。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2組正態(tài)計量數(shù)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治療效果如表1所示,觀察組雙肺斑片狀陰影消失者為68.0%,空洞閉合或縮小者為28.0%,無變化者為4.0%,對照組則分別為28.0%、60.0%和12.0%,2組患者在雙肺斑片狀陰影消失和空洞閉合或縮小例數(shù)比較上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 例數(shù) 雙肺斑片狀陰影消失 空洞閉合或縮小 無變化者觀察組 25 17(68.0) 7(28.0) 1(4.0)對照組 25 7(28.0) 15(60.0) 3(12.0)P值 <0.05 <0.05 〉0.05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病情遷延,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咳嗽、咳痰,嚴重者可能出現(xiàn)呼吸困難[3],但患者往往無明顯的消瘦、低熱、乏力或者盜汗等結核中毒癥狀,所以臨床診斷時易忽視肺結核的診斷,導致漏診。同時,老年肺結核由于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加上起病時一般癥狀隱匿,X線檢查顯示不典型,部分情況下影像學顯示接近于肺結核,難以鑒別,也容易導致誤診[4]。受上述因素的影響,臨床醫(yī)生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同時,極易忽視合并結核的治療,因此對部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現(xiàn)胸悶、氣喘以及咳嗽等癥狀持續(xù)時間超過2周,同時在給予抗炎、平喘治療后癥狀改善不明顯、沒有顯著療效者,需要警惕肺結核的可能性,不應僅根據結核菌素試驗呈陰性就輕易排除結核的存在,還應通過胸部CT等輔助檢查來做出進一步的明確診斷[5-6]。在治療上,考慮到此類患者多為老年人,加上病情的特殊性,應以綜合治療為主,配合營養(yǎng)支持,在積極進行解痙以及抗炎治療基礎上,還應適時給予抗結核治療,部分患者也可適當延長療程,注意治療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早期、規(guī)律、適量以及聯(lián)合、全程的基本治療原則[7-8]。本組觀察組在常規(guī)對癥、抗炎、免疫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給予抗結核治療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了明顯好轉,與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進一步證實了該治療方法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隨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發(fā)病率的日益增多,臨床醫(yī)生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根據并發(fā)癥、合并癥較多的現(xiàn)實,有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案,在積極的進行對癥、抗炎、支持以及免疫治療的基礎上,還應聯(lián)合抗結核治療。另外,為了防止結核復發(fā),在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中,由于多數(shù)需長期用藥,應注意選擇副作用小的抗結核藥物,以改善患者預后。
[1] 吉維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細菌培養(yǎng)及耐藥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16(32):39,60.
[2] 馮術燕.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的護理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0,16(16):125-126.
[3] 邱妙玲,彭小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診治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2,18(15):106-107.
[4] 方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45例臨床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8):706-707.
[5] 張秀蓮,蔣勝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7-68.
[6] Zhong N,Wang C,Yao W,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ulation-based surve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8):753-760.
[7] 賀兼斌,廖慧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臨床治療分析[J].臨床醫(yī)學,2011(2):40-42.
[8] 馬建芳,馬曄,陳宏,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結核的臨床特點和輔助治療[J].首都醫(yī)藥,2010(2):36-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63
廣西 546300 廣西宜州市人民醫(yī)院感染性疾病科(韋東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