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湘云,馬小菁,易新萍,葉 鋒,谷文喜,鐘 旗*(1.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新疆畜牧科學院獸醫(yī)研究所,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
羊用布魯菌病疫苗研究進展
付湘云1,2,馬小菁2,易新萍2,葉鋒2,谷文喜2,鐘旗2*
(1.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2;2.新疆畜牧科學院獸醫(yī)研究所,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摘 要:布魯菌病是重要的人獸共患病,對畜牧業(yè)發(fā)展和人類健康威脅嚴重。疫苗免疫仍是目前預防和控制動物布魯菌病的措施之一,用于羊布魯菌病防控有多種疫苗,如S19、RB51、Rev.1等,每種疫苗均各有利弊?,F(xiàn)今,眾多研究者也通過基因工程等技術積極研究DNA疫苗、基因缺失疫苗、亞單位疫苗等。論文就羊用布魯菌病疫苗的應用及新型疫苗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綜述,以期為羊布魯菌病的預防提供參考。
關鍵詞:羊;布魯菌病;疫苗;預防;家畜
布魯菌?。˙rucellosis)是由布魯菌(Brucella)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性疾病。布魯菌屬細菌大多數(shù)種型對人畜有致病性,對人畜皆有致病作用的是羊種布魯菌(B.melitensis)、牛種布魯菌(B.abortus)、豬種布魯菌(B.suis)和犬種布魯菌(B.canis),對畜有致病而對人無致病作用的是綿羊附睪種布魯菌(B. ovis),對人畜皆無致病的是沙林鼠布魯菌(B.neotomae)[1-2]。其中羊種布魯菌對人有較強的致病力,由其引起的人間布魯菌病在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流行,如地中海地區(qū)、伊朗、俄國、蒙古國和中國北部[3]。近年來,隨著我國畜牧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布魯菌病疫情在人間和畜間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流行病學調(diào)查表明,90%以上的致病菌為羊種布魯菌3型[4-6]。對該病的防控仍以疫苗接種為主。不同種類的布魯菌表現(xiàn)的致病力也不相同,這除了與菌體本身的成分相關外,還與宿主的狀態(tài)有關系。本文對羊布魯菌病疫苗研究進展做一概述,以期為該病有效防控提供參考。
由于活疫苗能激起機體有效的細胞免疫,產(chǎn)生良好保護效果,目前仍被廣泛使用。
1.1羊種Rev.1疫苗
Rev.1株是由Elberg等[7-8]1957年從B.melitensis強毒株6056血清Ⅰ型中分離的一株羊種布魯菌,具有鏈霉素抗性。Rev.1減毒活疫苗對牛、羊布魯菌均具有免疫保護力,皮下免疫綿羊和山羊,可抗B. melitensis和B.ovis菌感染,保護力為80%~90%。但該菌株作為疫苗有一定毒性,且在適當?shù)臈l件下毒力可完全恢復,孕羊不宜使用。作為羊種布魯菌病疫苗株的代表,Rev.1在歐洲大部分國家和亞洲部分國家被廣泛用于綿羊、山羊布魯菌病的防控,且一直保持良好效果,我國并未引進該疫苗。
1.2羊種M5疫苗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于1962年將B.melitensis強毒株M28傳代致弱為M5疫苗株。我國于1970年開始大規(guī)模使用,廣泛用于羊的免疫,對當時控制羊布魯菌病起到了良好作用。但M5疫苗菌株不穩(wěn)定,是我國目前使用的疫苗中毒力最強的,常出現(xiàn)從S型到R型的變異,菌落大小也不均勻。目前我國已基本停止了該疫苗的生產(chǎn)。
1.3豬種布魯菌疫苗S2
豬種S2疫苗株由中國獸藥監(jiān)察所1953年由進口豬的流產(chǎn)胎兒中分離出來,在人工培養(yǎng)基上移植7年后變成弱毒株。20世紀70年代開始將豬種布魯菌S2疫苗正式用于羊的免疫,20世紀80年代中期該疫苗被土耳其、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引進并用于試驗研究。作為弱毒活疫苗,S2具有使用范圍廣和使用方便的特點,毒力比S19弱,可供豬、牛、牦牛、山羊和綿羊等多種動物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口服多種途徑接種。S2突出的優(yōu)點還在于通過口服方式免疫懷孕母畜不會引起流產(chǎn),使用方便,對綿羊的保護率為80%;對山羊的保護率80.3%[9]。因此,該疫苗在我國有廣泛應用,但該疫苗注射法不能用于孕畜及小尾
寒羊的免疫。
1.4牛種布魯菌疫苗S19
有研究從牛奶中分離到B.aborus菌,經(jīng)實驗室傳代自然減毒,成為一株毒力穩(wěn)定的弱毒疫苗S19。1940年后該疫苗逐漸在美國各地推廣使用。S19苗有產(chǎn)生免疫力保持時間長的優(yōu)點,對牛和綿羊免疫效果較好,免疫保護率達65%~75%。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引進過一株布魯菌疫苗,簡稱A19。研究表明,A19與S19菌株序列上存在差異,即S19疫苗株缺失赤蘚醇代謝基因(Ery)的702堿基,而A19菌株則無此缺失[10]。S19疫苗仍為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應用的布魯菌病參考疫苗,但本疫苗不能接種于孕羊。
以上4種光滑性弱毒活疫苗雖然具有較好的免疫效果,但也存在問題。①接種疫苗后,個別家畜可出現(xiàn)流產(chǎn)、排菌現(xiàn)象。②某些疫苗不能用于孕畜,如S19、Rev.1。③接種疫苗后產(chǎn)生的血清學反應與感染相似,造成診斷困難。因此,研制預防布魯菌病的有效疫苗,建立完善的區(qū)分布魯菌免疫與自然感染動物的方法是普及免疫接種的研究方向。
2.1RB51疫苗株
RB51疫苗株最初由光滑型牛布魯菌2308株經(jīng)體外反復傳代,并經(jīng)利福平和青霉素的篩選獲得的穩(wěn)定的R型菌株。由于其免疫后動物血清中不產(chǎn)生O-鏈抗體,因此可用血清學方法來鑒別診斷免疫動物和自然感染動物。相對于45/20,RB51疫苗株相當穩(wěn)定,對山羊有良好的免疫保護效果并不干擾診斷結果,目前在很多國家應用[11]。由于知識產(chǎn)權受限和技術封鎖等方面原因,我國尚未引進RB51疫苗株。
2.216M-△wboA疫苗株
wboA基因編碼糖基轉(zhuǎn)移酶是合成O-側鏈多糖的必需基因之一。利用wboA基因突變獲得源于羊種布魯菌強毒株16M的疫苗株,即粗糙型16M-△wboA疫苗株。該突變菌株具有卡那霉素抗性,插入了Tn5元件,不表達O-側鏈。因此,該疫苗免疫動物后,在動物機體內(nèi)檢測不到針對O-側鏈的抗體,從而可避免干擾血清學診斷。另外,該菌株不會引起懷孕母畜流產(chǎn),但其疫苗保護效果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2.3羊種布魯菌H38滅活疫苗
1964年Renoux等將馬耳他布魯菌53H38號強毒菌株的培養(yǎng)液,經(jīng)福爾馬林滅活后與mayoline(一種輕質(zhì)石蠟油)及rlace A(一種經(jīng)特別處理過的甘露醇單油酸脂)混合攪拌制成的乳化佐劑苗。該佐劑H38疫苗屬于S型羊種布魯菌,在山羊和綿羊應用中效果比S19疫苗好,且與ReV.1苗相近。該疫苗對動物安全,不影響接種動物以后的生長和繁殖,但有局部副作用,可能引起注射部位化膿,同時血清學反應也呈陽性,干擾診斷。另外,在疫苗制備的滅活過程中抗原表位易丟失,用量大,無內(nèi)源性蛋白產(chǎn)生所以不能誘導CTL,這些缺點都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H38疫苗主要在法國應用,其他國家鮮有應用。
20世紀70年代以來,迅速發(fā)展的重組DNA技術為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鑒于現(xiàn)有布魯菌病疫苗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性差的問題,而基因工程疫苗克服了傳統(tǒng)疫苗的易返祖、影響接種動物等缺陷,其安全問題比較容易控制和處理,因此基因工程疫苗如DNA疫苗、亞單位疫苗、基因缺失疫苗等成為研究熱點。
3.1亞單位疫苗
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subunit vaccine)又稱生物合成亞單位疫苗或重組亞單位疫苗,是將保護性抗原基因在原核或真核細胞中表達,并以基因產(chǎn)物蛋白質(zhì)或多肽制成疫苗。亞單位疫苗的有效性取決于目標抗原,篩選最佳抗原是重組蛋白疫苗研究的基礎。研究表明,布魯菌外膜蛋白Omp16、Omp19、Omp28、Omp31可以誘導Th1型的細胞免疫反應,且能夠?qū)π∈筇峁┡cS19和RB51疫苗相當?shù)墓ザ颈Wo。另外,Omp31與氫氧化鋁或弗氏不完全佐劑聯(lián)合使用,也能對羊種布魯菌的攻毒提供較高的攻毒保護。如保護性抗原CobB、AsnC、胞質(zhì)蛋白SurA和DnaK、周質(zhì)蛋白Cu-Zn、核糖體蛋白L7/L12均能夠誘導小鼠產(chǎn)生較強的抗體反應,且能夠?qū)π∈筇峁┡cS19疫苗相當?shù)墓ザ颈Wo。
與傳統(tǒng)疫苗相比,亞單位疫苗抗原成分單一,可用血清學方法有效的鑒別,其抗原為蛋白質(zhì),與其他新型疫苗相比不會發(fā)生可能出現(xiàn)的基因重組問題,比較安全。但是亞單位疫苗在體內(nèi)不能復制,免疫原性不及常規(guī)疫苗,免疫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免疫佐劑和接種途徑,而且該類疫苗在生產(chǎn)上工藝復雜,成本高,故直至目前仍未能普遍推廣。
3.2DNA疫苗
DNA疫苗指直接把含有目的抗原基因的重組質(zhì)粒轉(zhuǎn)染或注射到動物細胞中,使之在細胞內(nèi)持續(xù)表達出天然的抗原物質(zhì),誘導特異性細胞毒性T細胞(CTL)及Th1型免疫應答。在布魯菌感染的小鼠模型中,許多抗原基因已經(jīng)被作為DNA疫苗進行研制,如L7/L12核糖體蛋白、細胞周質(zhì)蛋白p39、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熱休克蛋白GroEL、外膜蛋白
Omp31、Omp25等基因[12-15]。小鼠試驗表明,這些蛋白都可以激活T細胞反應,包括活化巨噬細胞和CD8細胞毒性T細胞,激活機體的免疫應答系統(tǒng)而起到保護作用,有效的抵抗布魯菌的感染。研究報道,小鼠模型研究獲得有效的布魯菌DNA疫苗接種于較大動物并非全部獲得與小鼠同樣的結果,提示相關DNA疫苗的研制尚需進一步改進。DNA疫苗的生物安全性問題,如誘導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產(chǎn)生、基因的穩(wěn)定性、抗性基因的轉(zhuǎn)移等仍需考慮和進行全面評價,因此這類疫苗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3.3新型標記疫苗
由于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動物所表現(xiàn)的臨床癥狀相似,很難鑒別是人工免疫還是自然感染動物,給動物的檢疫、運輸、宰殺帶來困難。而分子標記疫苗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在減毒活疫苗株的基礎上,對菌株進行改造,缺失布魯菌的重要診斷抗原基因使疫苗株的毒力進一步降低,然后根據(jù)兩者序列的差異,建立鑒別PCR的方法,以區(qū)分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
3.3.1Rev.1標記疫苗 1998年,Tibor等用基因置換技術構建了布魯菌工程苗,以抗卡那霉素基因置換羊種布魯菌疫苗基因Rev.1的p39胞質(zhì)結合蛋白,獲得Rev.1-△p39疫苗。布魯菌p39是一種很好的T細胞抗原,能誘發(fā)強烈的遲發(fā)性超敏反應,并產(chǎn)生大量的INF-γ,純化的重組p39對于動物布魯菌病的血清學診斷是一個優(yōu)良的抗原。Rev.1-△p39疫苗接種動物后,動物將不能對P39產(chǎn)生免疫反應,進而判定動物是否為自然菌株感染。
Grillo M J等[16-18]在Rev.1疫苗株的基礎上分別構建了刪除bp26基因的CGV26菌株和刪除bp26與Omp31基因的CGV2631菌株。研究表明,CGV26與Rev.1的免疫保護力相當,并且顯著高于CGV2631,該菌株免疫動物后產(chǎn)生的抗體中不含有bp26蛋白的抗體,從而可以與自然感染相區(qū)分。
由于我國尚未引進Rev.1疫苗株,因此國內(nèi)鮮有關于Rev.1相關標記疫苗的報道。目前M5在國內(nèi)基本停產(chǎn),Rev.1作為一株羊布魯菌疫苗株應該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基礎菌株,通過缺失重要的抗原分子以期獲得毒力降低、能與自然感染想?yún)^(qū)別的良好新型標記疫苗。
3.3.2M5-90標記疫苗 由于M5疫苗株有可能引起孕畜流產(chǎn)、對接觸氣霧人員有較大不良反應、連續(xù)通過豚鼠傳代后毒力有回升現(xiàn)象等缺點,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將M5在雞成纖維細胞中傳代90次培育而成M5-90。但培育出來的M5-90仍存在以下缺點:免疫懷孕動物仍可能導致流產(chǎn)、用常規(guī)血清學方法檢測不能區(qū)分自然感染和疫苗感染,因而限制了該疫苗廣泛推廣應用。有研究者[19]以M5-90疫苗株為親本株成功構建了bp26基因缺失的M5-90疫苗株,該基因缺失菌株免疫動物后產(chǎn)生的抗體中不含有bp26蛋白的抗體,從而可以與自然感染相區(qū)分。2010年,李臻等[20]通過同源重組的方法構建布魯菌M5-90疫苗株virB2基因缺失株,該缺失株在10代以內(nèi)未發(fā)生回復突變。這些標記疫苗目前仍處于實驗室研制階段。
3.3.316M標記疫苗 布魯菌PurE基因是嘌呤合成的必需基因,以羊種布魯菌16M為基礎,構建了缺失PurE羊種布魯菌基因缺失突變活疫苗16M-△PurE,該菌株由于缺失PurE基因,造成16M布魯菌從頭合成次黃嘌呤障礙,使該疫苗在體內(nèi)體外都減毒,目前,16M-△PurE候選標記疫苗在進行保護性效力評估。
以上新型布魯菌標記活疫苗作為當今布魯菌病新型疫苗研究的重要領域,有其他疫苗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主要包括:①保留了原有減毒活的免疫保護效果;②能完全模擬天然細菌免疫,在宿主體內(nèi)持續(xù)存活,刺激機體產(chǎn)生全面而持久的免疫力(包括細胞免疫CM I和體液免疫HT);③基因同源重組技術的應用,解決了傳統(tǒng)減毒活疫苗存在的殘余毒力強的問題,提高疫苗使用安全性;④解決了布魯菌病疫苗免疫與自然感染的血清學鑒別診斷問題。但這些疫苗仍在試驗階段,其臨床應用還需進一步評估和完善。
布魯菌病是一種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病疾病,帶菌的動物是其他動物和人類布魯菌病的主要傳染源,疫苗免疫是預防和控制布魯菌病的有效途徑。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表明,我國近幾年畜間布魯菌流行種型主要以羊種布魯菌3型為主,而羊是羊種布魯菌3型的適宜宿主??紤]到我國現(xiàn)階段羊的患病率高、養(yǎng)殖基數(shù)大等現(xiàn)狀,我國主要采取以疫苗接種為主和檢疫-撲殺為輔的布魯菌病防控策略?,F(xiàn)階段羊用疫苗主要有豬布魯菌疫苗株S2和羊布魯菌疫苗株M5(國內(nèi)目前沒有廠家生產(chǎn))。雖然這兩種疫苗為有效地控制布魯菌病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疫苗缺乏鑒別診斷標記,無法甄別接種動物與自然患病動物,造成布魯菌無法在畜群中根除,影響了布魯菌病的診斷、檢疫。因此,研發(fā)安全性高、保護性免疫活性好的新型標記疫苗仍是當今布魯菌病疫苗研究的熱點。
隨著現(xiàn)代細菌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己將羊種布魯菌的基因進行了全部測序,對各種蛋白基因的結構與功能、毒力基因與細菌感染和免疫的關系都
做了更深入的研究。與傳統(tǒng)疫苗相比,亞單位疫苗的抗原成分單一,可以用血清學方法鑒別,由于其抗原為蛋白質(zhì),因此不會出現(xiàn)潛在的安全性問題。因此,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構建基因缺失或基因獲得性多價疫苗成為布魯菌病新型疫苗研究的重點。但布魯菌病疫苗應用的實踐證明,弱毒活疫苗是控制動物布魯菌病的最有效方法。因此,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對現(xiàn)有活疫苗進行遺傳改造,篩選保護力高的具有診斷標記的弱毒疫苗的研究應用前景十分可觀,該類標記弱毒活疫苗提升原有疫苗的功能,彌補了疫苗無法鑒別診斷的缺陷,縮短了疫苗上市生產(chǎn)應用周期,將會對我國布魯菌病提供有效的預防。
參考文獻:
[1] 毛景東,王景龍,楊艷玲.布魯氏菌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1,38(1):222-227.
[2] Posadas D M,Ruiz-Ranwez V,Bonomi H R,et al.BmaC,a novel autotransporter of Brucella suis,is involved in bacterial adhesion to host cells[J].Cell Microbiol,2012,14(6):965-982.
[3] Chen Y,Ke Y,Wang Y,et al.Changes of predominant species/biovars and sequence types of Brucellaisolates,Inner Mongolia,China[J].BMC Infect Dis,2013,11(13):514.
[4] Hamed R A R,Reza A,Mohammad S,et al.Brucella meningitis [J].Med J Islam Repub Iran,2013,27(2):99-100.
[5] 周曉艷,陳燕芬,崔步云,等.我國羊種3型布魯氏菌的多位點序列分型研究[J].人獸共患病學報,2011,27(5):371-375.
[6] Aras Z,Ates M.The first report of isol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Brucella melitensis Rev-1vaccine strain from an aborted sheep fetus in Turkey[J].Small Ruminant Res,2011,95(2-3):150-159.
[7] Avila-Calderón E D,Lopez-Merino A,Jain N,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fromBrucella melitensis and protection induced in mice[J].Clin Dev Immunol,2012,20(12):1-13.
[8] Bardenstein S,Mandelboim M,F(xiàn)icht T A,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Brucella melitensis vaccine strain Rev.1in animals and humans in Israel by PCR analysis of the PstI site polymorphism of its omp2 gene[J].J Clin Microbiol,2002,40:1475-80.
[9] 戎瑞雪.WboA基因在布魯菌S2株誘導機體免疫應答中的作用[D].河北保定:河北大學,2014:11-12.
[10] 吳冬玲,鐘 旗,谷文喜,等.3株牛布魯氏菌19疫苗株赤蘚醇代謝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J].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8,31 (2):59-62.
[11] Avila-Calderón E D,Lopez-Merino A,Sriranganathan N,et al.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Brucella vaccines[J].Biomed Res Int,2013,6(3):1-8.
[12] Lim J J,Kim D H,Lee J J,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Brucella abortus Omp 28against infection with a virulent strain of Brucella abortus 544in mice[J].J Vet Sci,2012,13(3):287-292.
[13] Pasquevich K A,Bafiez A E,Coria L M,et al.An oral vaccine based on U-Omp19induces protection against Brucella abortus mucosal challenge by inducing an adaptive IL-17immune responsr in mice[J].PLoS One,2011,6(1):e16203.
[14] Barquero-Calvo E,Martirosyan A,Ordonez-Rueda D,et al.Neutrophils exert a suppressive effect on Th1responses to intracellular pathogen Brucella abortus[J].PLoS Pathog,2013,9(2):103-117.
[15] 石艷春,韓 堃,鄭源強,等.羊布魯氏菌omp25基因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與鑒定[J].內(nèi)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12,34(2):89-92.
[16] Oliveira S C,Giambartolomei G H,Cassataro J.Confronting the barriers to develop novel vaccines against brucellosis[J].Expert Rev Vac,2011,10(9):1291-1305.
[17] Grillo M J,Marin C M,Barberan M,et al.Efficacy of bp26and bp26/omp31 B.melitensis Rev.1deletion mutants against Brucella ovis in rams[J].Vaccine,2009,27:187-191.
[18] 丁家波,馮忠武.動物布魯氏菌病疫苗及其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2013,25(1):91-99.
[19] 王 真,HAN Gilsu,吳清民.動物布魯氏菌病疫苗的來歷及亞單位疫苗的研究概況[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4,19(3):169-174.
[20] 李 臻,張紅星,唐利燕,等.布魯氏菌M5-90疫苗株VirB2基因缺失株的構建及鑒定[J].微生物學報,2010,50(12):1677-1680.
Advance in Brucellosis Vaccines in Sheep and Goats
FU Xiang-yun1,2,MA Xiao-jing2,YI Xin-ping2,YE Feng2,GU Wen-xi,ZHONG Qi2
(1.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uqi,Xinjiang,830052,China;2.Institute of Veterinary Research,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Urumuqi,Xinjiang,830000,China)
Abstract:Brucellosis is a serious zoonosis with a worldwide impact,contributing to significant health and economic problems.It is caused by bacteria of the genus Brucella.Brucellosis remains of particular concern due to the transmission of this severe disease to humans,which it can occur through the consumption of unpasteurized dairy products.Vaccin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brucellosis.Up to now,there are several vaccines such as S19,Rev.1and RB51used in domestic and abroad,also serologic and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s can not distinguish natural infection from vaccination.These drawbacks interfer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epidemic focus research.For the reason,the paper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status of brucellosis vaccines used in sheep and goats.
Key words:sheep and goat;Brucellosis;vaccine;prevention;livestock
通訊作者
作者簡介:付湘云(1989-),女,新疆昌吉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動物醫(yī)學研究。*
基金項目:自治區(qū)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201311102)
收稿日期:2014-09-23
中圖分類號:S852.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038(2015)05-00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