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通化市靖宇中學,吉林 通化 134000)
問題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反思
王旭
(通化市靖宇中學,吉林 通化134000)
課堂教學中使用問題式教學模式時,必然在初始階段會遇到一些問題,從任務分配到問題鏈的設計,以及線索性問題的呈現形式,在實踐過程中,作者分析了語言化呈現和書面化呈現的利弊,探索了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半年的實踐,展示了做法,總結了在問題設計的過程中遇到的共性難題,反思了教師在使用問題式教學模式時遇到的問題,并結合個人的理論學習的心得和模式實踐經驗提出了一部分解決方法。
問題式教學實踐反思改進方法
問題式教學是以問題為線索推進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認知沖突的教學模式,經過一個學期的探索與實踐,我認為有些做法值得和大家分享。
在開學初我和搭檔每人負責兩章的問題設計。我們給自己的設計時間規(guī)定為一周,根據自己的思路和設想本學期所有內容進行問題設計。我們認為該提什么問題,該用什么樣的語氣提出這個問題,該在什么時機提出這個問題,都由自己全權去定。一周后,拿出設計的方案,互傳郵箱。設計這個活動帶有很強的個人風格,有時候不可能廣譜實用,所以我們互相借鑒,取長補短,根據自己的講課風格進行個性化修改。
學案優(yōu)點是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問題的呈現最好也能照顧到全體學生。照顧到他們的注意力情況,聽力情況,還有回答問題的平等權利,因此書面呈現比語言化呈現效果好得多。目前展示途徑多樣,如果書面呈現不夠現代的話,平板電腦呈現方式也是非常合適的。學校很多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都在忙于導學案,就是出于給學生公平呈現問題鏈的這個想法。學案主要做法是:先確定一節(jié)課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再將這些問題按照一定的梯度細化做成線索引導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引導自學”是“學案在手,主動學習,動筆動腦,解決問題”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之一,這里的“自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自學最好的抓手是學案,在課堂中學生自學時,教師要注意觀察,了解學生自學的情況,捕捉學生自學信息,適時指點評價,保證學生自學的充分時間,使下面的討論交流更有效。在學生學會使用學習案后逐漸可以過渡到先學??梢宰约哼M行預習方案的設計,先學,培養(yǎng)學生“先學”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分析問題的品質、探究自學的思路、善于總結的方法。要求教師將預習作為課后作業(yè)的有機組成部分進行管理,課堂上應注重對學生預習情況檢查、反饋和指導,鞏固和強化預習效果。二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和獨立學習的習慣。
問題的實施效果是問題式教學的關鍵,問題式教學是否有效,學生接受得怎么樣?喜不喜歡?學習效果如何?我們不定期地將一節(jié)課的問題的掌握程度按照問卷的形式做學生調查。通過問卷、談話、調查檢驗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意義,考察形成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主動學習的效果。
初探的過程需要不斷反思,發(fā)展是螺旋式的,有可能實施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漏,但是這都是寶貴的資源,做得好的地方自己就在學案處標識這個問題設計得好,因為我用了什么語言來引導,這個問題不好,因為我鋪墊得不夠,或者是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先天缺陷。通過實踐,我有幾個反思和大家共勉。
(一)盲人抓象,只知抓點不抓面。
為完成任務去實施某一教學模式。做一節(jié)是一節(jié)。不找也有時找不到課與課之間的聯系。
改進:聯系過去鋪墊未來,站在學科整體高度做事。為了促使學生學習不依賴教師和家長,使學生能自主獨立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確立學習進度;獨立地進行及時復習和階段復習;獨立地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這是教學的一個階段性目標,如果問題設計都很隨意不加深思,那么學生能力的養(yǎng)成效果就不佳。
(二)刻舟求劍,模式程序不改變。
問題式教學為了能照顧到全體學生,多采用導學案方式,所以現在的問題引領多是用導學案模式。導學案是一種合理的呈現方式,但是不等于只有這一種呈現方式。應該多開發(fā)不同的問題呈現形式。
(三)坐井觀天,視野狹窄想當然。
問題教學策略教學模式要求課堂上要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任何一種教學策略的實施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空干出來的。我們實踐問題教學模式,卻不能設計出有效的問題,就相當于沒有利器在手。不占優(yōu)勢。改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了解必須先學習,只有學習才能讓問題設計得當。我剛開始做設計的時候,覺得讓學生回答個概念,不算什么問題,只有一些體現高級思維活動的才是問題,可是,我不真正了解什么才算是問題。
我經過實踐得到的核心論點是有效的問題教學基于了解什么是問題。所有問題都是由一定的成分構成的,如:四成分說法:問題情境、已有知識技能、障礙、方法。三成分說法:起始狀態(tài)、目標狀態(tài)、障礙。無論哪種說法,都強調障礙,沒有障礙,一眼就能看到解決結果的不能叫做問題。什么是障礙?請學生自主或是合作設計一個老師布置的無法照搬照抄的實驗方案肯定算障礙,那回答個定義背一首詩詞算不算問題呢?也算。障礙的設置反映了教師所期望的思維類型。高水平的思維問題的設置偏向于分析、綜合、評價等思維類型,可稱為高水平問題;低水平的思維問題設置偏向于知識、領會等思維類型,可稱為低水平問題。介于二者之間的是應用,暫且稱為中等水平問題。通過對“問題”這個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反思出我們提出的“問題”哪些反應哪類思維問題,低水平問題或是高水平問題。例如:直接背出蘇東坡的《赤壁懷古》。這樣的直問直答而且答案固定的問題就稱為知識類低水平問題,屬于回憶或是再識別所學知識。根據一個段落閱讀歸納指向性強的答案,這樣的問題稱為領會類低水平問題,屬于對材料的理解轉換重新組織或解釋。如果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類型問題,根據圖像信息分析結論的問題,將原理和具體實際相結合通過原理正確使用預測事物發(fā)展的類型問題,都屬于分析類高水平問題,都要以具體問題為基礎進行推理。那我們設計問題的時候設計低水平問題好還是高水平問題好?也許,大家都認為是高水平問題好。但是教育學家布魯姆曾做過教育實驗,證明過這個問題。經常提出低水平問題與經常提出高水平問題都一樣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有積極的正相關。有效的問題與水平無關。所以,問題的有效的重要性超過了水平的重要性。而且,在教學中,最佳的老師的角色應是使學生遇到問題的“機緣”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問題的呈送者,而學生則是問題的發(fā)現者和探究者。
其實,無論我們采取何種教學策略與模式,明確教學目標都是最重要的。如果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的基本技能基礎知識熟練化,那么低水平問題可能就是最有效的,如果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判斷某個觀點或是判斷問題應用的標準,那么高水平問題應該最有效。因此,我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首先要關心實現的教學目標是什么,而不是提一個什么水平的問題。根據學情,根據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出的實用的問題最重要。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鄭長龍主編.課程與教學論新論.東北師范大學自編教材.
[3]鄭長龍著.新課程教學法.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