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純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醫(yī)院消化科(利川445400)
益胃膠囊四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相關(guān)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研究
嚴 純 湖北省利川市民族中醫(yī)院消化科(利川445400)
目的:探討益胃膠囊四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相關(guān)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治療組給予蘭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益胃膠囊治療,對照組給予蘭索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jié)果:治療組、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2.5%、75%,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潰瘍面積比較分別為2.16±0.87mm2、3.67±0.81mm2;治療組、對照組幽門螺桿菌(Hp)清除率分別為70%、50%,治療組Hp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益胃膠囊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相關(guān)性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西醫(yī)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相關(guān)性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同時又是一種易復(fù)發(fā)的慢性疾病[1]。主要發(fā)生機制是消化道侵襲因素的增強和防御修復(fù)因素的減弱,其中胃酸和胃蛋白酶是導致胃十二指腸黏膜損害的主要因素,幽門螺桿菌(Hp)也是一個導致該病的重要因素[2-4]。筆者通過對比常規(guī)治療與治療組治療前后1個月后癥狀、內(nèi)鏡下潰瘍的愈合程度、快速尿素酶試驗法(RUT)?,F(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治療組共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5歲~70歲,平均30.5±20.5歲。對照組共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 年齡22~68歲,平均32.5±19歲。所有病例均胃鏡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并取胃竇部黏膜Hp檢測(采用活檢標本快速尿素酶試驗法)。 近半月內(nèi)未使用抗?jié)兯幒涂股兀?無嚴重心腦腎基礎(chǔ)疾病, 治療期間忌飲酒。排除標準:癌性潰瘍;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經(jīng)內(nèi)鏡檢查并觀察記錄潰瘍部位、面積,并行快速尿素酶試驗法(RUT)檢查為HP感染者。對照組口服蘭索拉唑30mg,1d2次,克拉霉素250mg,1d2次,阿莫西林500mg,1d2次。治療組:在前組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益胃膠囊,益胃膠囊組成:白術(shù)30g,石斛、貝母、枯礬各10g,瓦楞子、海螵蛸、橡皮、白及、田七各12g,白芷9g,延胡索15g,雞內(nèi)金、甘草各6g,粉碎加工膠囊,每粒0.5g,1次4粒,1d3次,1周后兩組停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對照組口服蘭索拉唑30mg,1d1次,療程3周,治療組口服蘭索拉唑30mg,1d1次,加用益胃膠囊,1次4粒,1d3次,療程3周。
療效標準 中醫(yī)證候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主癥與次癥全部消失(無惡心嘔吐、泛酸噯氣等)。顯效:主癥與次癥有明顯改善;或個別主癥輕度改善,但其他癥狀全部消失。有效: 主癥與次癥均有改善;或主癥未有改善,但次癥全部消失。無效:主癥與次癥均無改善??傆行?治愈+顯效+有效。
胃鏡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 潰瘍完全消失,局部輕度充血,無明顯水腫。顯效:潰瘍基本消失,仍有明顯炎癥。有效:潰瘍基本消失,仍有明顯炎癥或潰瘍面積縮小50%以上。無效:潰瘍面積無變化或有所增大,或縮小不到50%,或原潰瘍已愈合,但又出現(xiàn)新的活動性潰瘍病灶??傆行?治愈+顯效+有效。
統(tǒng)計學方法 療效比較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療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結(jié)果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治療后有效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治療前、后潰瘍面積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潰瘍面積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潰瘍面積比較
注:本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兩組治療后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率比較 治療組治療后HP清除率為70%,對照組治療后HP清除率為50%,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率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討 論 消化性潰瘍屬中醫(yī)“胃脘痛”的范疇,胃脘痛屬中醫(yī)脾胃學說的重要內(nèi)容,其論治歷史源遠流長,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著名醫(yī)學論著《黃帝內(nèi)經(jīng)》對此就有論述,曾記載“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稟氣于胃”,“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三隧。故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nèi)注五藏六府……”其發(fā)病機理多與飲食不潔,七情內(nèi)傷,身體虛弱導致脾胃受損、脾胃氣虛,運化無力,脾胃功能紊亂,氣血運行失常,氣滯血瘀、瘀則傷陰,陰虛則胃絡(luò)失養(yǎng)發(fā)生疼痛,若飲食不節(jié),胃生濕熱,熱郁血瘀而做痛,為本虛標實之證,其病在脾胃,基本病機為脾胃虛弱,治則益氣健脾,制酸止痛[5-6]。益胃膠囊由純中藥制劑組成,含白術(shù)、枯礬、瓦楞子、海螵蛸、橡皮、田七、白芷、白及、延胡索、貝母、石斛、雞內(nèi)金、甘草。方中重用白術(shù)益氣健脾,脾虛是潰瘍發(fā)病和轉(zhuǎn)歸、愈合和復(fù)發(fā)的關(guān)鍵, 脾虛則氣血生化乏源, 機體抗病能力下降而易患病, 局部防御因子減弱, 胃黏膜屏障功能低下, 易招致外邪入侵而形成潰瘍[7]。故健脾益氣實際上就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保護胃黏膜屏障, 以抵御各種損傷因素的侵襲;枯礬、瓦楞子、海螵蛸、橡皮、田七、白芷、白及、延胡索共奏制酸止痛,活血升肌之功;貝母、石斛滋陰養(yǎng)胃;雞內(nèi)金、甘草加強白術(shù)之益氣健脾之效[8]。全方組方合理精妙,經(jīng)臨床證實療效可靠,副作用少,并且可以減少潰瘍復(fù)發(fā)。
[1] 蘇文臺,孫 薇.中醫(yī)辨證治療對消化性潰瘍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療效影響[J].陜西中醫(yī),2011,32(10):1318-1319.
[2] 胡伏蓮.消化性潰瘍發(fā)病機制的現(xiàn)代理念[J].中華消化雜志,2005,25(3):436-439.
[3] Blaser MJ, Chyou PH, Nomura A.Age at establish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carcinoma, gastric ulcer, and duodenal ulcer risk[J].Cancer Res,1995,55(3):562-5.
[4] Kato M, Ono S, Nakagawa M,et al.Position of NSAIDs in causal factors of peptic ulcer[J].Nihon Rinsho,2007,65(10):1760-7.
[5] 周麗雅,崔榮麗,林三仁.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消化性潰瘍[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7):436-439.
[6] 成 虹,胡伏蓮,袁申元,等.北京地區(qū)消化性潰瘍流行病學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7,15(33):3518-3523.
[7] 高志靜.中藥治療消化性潰瘍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11(2):66-68.
[8] 張珍先.柴胡舒肝散加減治療肝胃不和消化性潰瘍168例[J].光明中醫(yī),2006,21(2):393-394.
(收稿2014-08-15;修回2014-09-28)
消化性潰瘍/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 蘭索拉唑/治療應(yīng)用 @益胃膠囊
R573.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