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中學教育集團 雍亞波
運算更高效,題型更豐富,思考更深入
——以“乘法公式的再認識”習題課教學為例
☉江蘇省鹽城中學教育集團 雍亞波
最近有機會在一次教學研討活動中執(zhí)教“乘法公式”的習題課,幾經(jīng)磨課,對乘法公式理解也漸趨深刻,本文記錄該課的教學流程,并闡釋相關教學立意,與更多同行分享教研心得.
環(huán)節(jié)(一):運算與分解,感受相反變形
例1計算:
(1)(2x+3)(2x-3);(2)y(x+2)(x-2);(3)(m-2n)(2nm);(4)(x+y-4)2.
例2因式分解:
(1)4m2-9;(2)a2b-4b;(3)-a2+4ab-4b2;(4)(m+n)2-8(m+n)+16.
設計意圖:這兩組例題各4個小題,每個小題都嚴格“對應”,引導學生解后感受到它們是相反變形的過程.對例1中的(4)可追問不同的解法,包括直接打開成9項再合并,以及重組后連續(xù)運用完全平方公式.對于例2中的(4),還可變式為因式分解m2+2mn+n2-8m-8n+16,借此變式滲透分組分解法.
環(huán)節(jié)(二):公式妙變形,突破求值問題
例3求值題.
(1)已知a+b=5,a-b=3,分別求a2-b2、a2+b2、ab的值;
(2)已知a+b=5,ab=3,求a2+b2的值;
(3)已知(a+b)2=25,(a-b)2=9,分別求a2+b2、ab的值;
(4)已知正實數(shù)a、b滿足a2+2ab+b2-25=0和a2-2ab+b2-9=0,分別求a+b、a-b的值.
設計意圖:前兩問是變形求值問題,教材上多有類似問題,起到復習鞏固作用;(3)(4)是一種很好的對應關系,(4)需要學生對完全平方式識別后,再轉化為(3)中的條件,再開方求解,要注意正負值的取舍.教學時,(4)通過PPT由(3)變式出來,這樣學生可以尋找到轉化的路徑.
環(huán)節(jié)(三):公式正反用,解決不同題型
題型1:解不等式(2x-5)2+(3x+1)2>13(x2-10).
題型3:解方程:(1)x2-2=0;(2)5x2-3=0.
題型4:求證:當n是整數(shù)時,兩個連續(xù)奇數(shù)的平方差(2n+1)2-(2n-1)2是8的倍數(shù).
設計意圖:題型1、題型2分別對應著教材上的原題.題型3則改編自一類“在實數(shù)內(nèi)分解因式:(1)x2-2;(2)5x2-3”.題型4也是教材上的原型問題,對此題還可做出如下改編.
改編題:a、b為正整數(shù),設M=2a+1,N=2b-1.
(1)當a=b時,
①求證:M+N一定能被4整除;
②若M2-N2能被正整數(shù)m整除,試分析正整數(shù)m的最大值.
(2)當a+b=5時,M·N有最大值嗎?如果有,求出該最大值;如果沒有,請說明理由.
改編意圖:通過包裝改編,將問題隱藏起來,有效考查了學生識別奇數(shù)、乘法公式展開運算;對于(2),不少學生可能會用“窮舉法”列舉出a、b的四種組合,然后求出最大值.然而走配成完全平方的路徑,并進一步借助非負數(shù)的性質求值的技能,對應著后續(xù)學生將會接觸到的二次函數(shù)與最值問題,也就是我們把條件改成“當a+b=2016時,……”窮舉法就“失效”了.
環(huán)節(jié)(四):公式大家族,鏈接數(shù)學史話
1.梳理教材上出現(xiàn)的一些“乘法公式”
學生查找教材例、習題,歸納一些乘法公式.
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乘法公式3(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
乘法公式4(立方差公式):(a-b)(a2+ab+b2)=a3-b3.
乘法公式5:(x+m)(x+n)=x2+(m+n)x+mn.
乘法公式6:(a+b+c)2=a2+b2+c2+2ab+2ac+2bc.
……
設計意圖:前兩個公式是教材中以“黑體字”明確出來的乘法公式,而乘法公式3~6只是在教材例、習題中滲透過,由于種種原因,《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初中課程內(nèi)容中并不作要求,所以教材上只得將上述公式隱藏在“題”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情靈活處理,一般來說,課標是底線,但上不封頂,對數(shù)學適應性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來說,應該明確上述乘法公式,幫助學生認識所謂多項式乘以多項式有很多特殊形式,并不僅僅只是兩個乘法公式,乘法公式其實是一個大家族.
2.其他“乘法公式”的簡單應用
應用1:對于乘法公式5,可以逆用如下:
x2+5x+6=x2+(3+2)x+3×2=(x+3)(x+2);
x2-5x-6=x2+(-6+1)x+(-6)×1=(x-6)(x+1).
請仿照上述方法,把下列多項式分解因式:
(1)x2-8x+7;(2)x2+7x-18.
應用2:回看例3(2),已知a+b=5,ab=3,求a2+b2的值.
變式:已知a+b=5,ab=3,求a3+b3的值.
變式意圖:體現(xiàn)之前“求a2+b2的值”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求出a2-ab+b2的值,再求(a+b)(a2-ab+b2)就可根據(jù)立方和公式得出a3+b3的值.
3.引出“楊輝三角”
過渡:思考了(a+b)(a2-ab+b2)=a3+b3,接下來思考該如何展開(a+b)3,應用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展開后有無特別之處呢?如果學生嫌煩瑣,則可以順便推介數(shù)學史話“楊輝三角”(PPT簡介即可).
理解:你能利用“楊輝三角”寫出(a+b)6的展開式嗎?
挑戰(zhàn):(1-2x)3=a0+a1x+a2x2+a3x3,那么a1+a2+a3=_________.
思路:可以使用特殊值法,易知a0=1,令x=1,則(1-2x)3=-1,a0+a1x+a2x2+a3x3=1+a1+a2+a3,則a1+a2+a3=-2.重要的是這種思路很快得到推廣,請看下題.
(1989年高考試題)(1-2x)7=a0+a1x+a2x2+…+a7x7,那么a1+a2+…+a7=_________.
理解上述解題思路之后,還可進一步變式.
(1-2x)2015=a0+a1x+a2x2+…+a2015x2015,那么a1+a2+…+a2015=_________.
附:教學流程圖
這是一節(jié)習題課,旨在引導學生全面認識乘法公式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中的作用,豐富學生靈活運用乘法公式解題的經(jīng)驗,上面梳理了教學流程與操作建議,以下再就本課的相關教學立意給出進一步的闡釋.
1.運算教學除了嚴守法則,還需要追求運算更加高效
運算教學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就本課所關注的乘法公式的熟練程度,關乎后續(xù)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shù)的學習,除了要求學生嚴守運算法則,在確保準確之后,還需要追求運算速度,使得運算更加高效.而這正是各種乘法公式的真正價值.解題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感受運用乘法公式提高解題效率,讓一些習慣于展開多項式乘多項式的學生,認識到乘法公式的優(yōu)勢,逐步擺脫思維定勢,接受并學會使用乘法公式.
2.乘法公式題型豐富多樣,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單就乘法公式展開或分解來說,似乎很簡單,然而涉及乘法公式的題型卻是豐富多樣的,很多表面上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數(shù)學試題,本質上卻與對乘法公式是否熟悉、是否能正反變形有關.正是基于上述認識,我們從教材上的例、習題中梳理出一些常見題型,如“環(huán)節(jié)(二)”“環(huán)節(jié)(三)”中的求值問題、解方程、不等式、求證題等,目的是讓學生透過題型看解題的本質,它們雖然外表不同,但本質上都與乘法公式有關.
3.鏈接講解乘法公式史話,促進學生思考得更加深入
完全平方公式只是“二項式定理”的一個特例,牛頓以二項式定理為基石發(fā)明了微積分.更值得我們自豪的是,早在《詳解九章算法》(公元1261年)中,南宋數(shù)學家楊輝就指出了“楊輝三角”,這是一個又簡單又復雜的概念,學生在小學課本中就見過,然而沒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它.所以作為初中階段的完全平方式的有效拓廣,應該推介“楊輝三角”,這既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由特殊向一般的研究取向,又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古代數(shù)學的輝煌成就.這事實上也就是上面課例中最后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立意所在.
1.鐘啟泉.新舊教學的分水嶺[J].基礎教育課程(上),2014(2).
2.章建躍.構建邏輯連貫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學會思考[J].數(shù)學通報,2013(6).
3.劉東升.關聯(lián)性:一個值得重視的研究領域[J].中學數(shù)學(下),2013(12).
4.季衛(wèi)東.變式取向:從“標準模式”到“非標準模式”——以“軸對稱最值問題”解題教學為例[J].中學數(shù)學(下),2014(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