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 季衛(wèi)東
關聯(lián)呼應:源自理解數學和苦心經營
——對“垂徑定理”教學的再設計
☉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 季衛(wèi)東
最近參與某區(qū)一次大型教學研討活動(參與聽課的來自該地區(qū)所有初三數學教師,200多人),其間開設了一節(jié)初三“垂徑定理”的公開課,活動流程清晰,學生思維活動量較大,教師“基本功”(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三字一話”)扎實,課后是應景式的、標簽式的、客套式的賞析評課,一節(jié)優(yōu)秀課就這樣被定義了,似乎各自回到教學崗位后,以后的新授課就可以這樣上了.然而近年來筆者閱讀喜歡與涉獵所限,頗受人民教育出版社資深編審章建躍博士的影響,章博士在參加一些評優(yōu)課之后,受當時當地環(huán)境、氛圍的限制,并沒有對有些參賽課給出更多商榷意見,而是在活動之后以文章的形式,對該課給出基于深刻理解數學的高度上的重新設計,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筆者力所不及,然心向往之,也想對這次活動中的“垂徑定理”教學給出自己能力范圍下的“再設計”,供批判與研討.
【精心導入】
探究1:有一張圓形紙片,請同學們找圓心,比比誰找得快!
聽課記錄:課前學生每人都準備了一張圓形紙片,折紙活動很順利,很多學生都通過折疊兩次獲得圓心,教師再安排一個學生到前面演示確認,從而引出追問:圓是什么圖形?(軸對稱圖形)
填空:圓是______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______.
探究2:如何證明圓是軸對稱圖形?
圖1
聽課記錄:教師安排學生在小組討論后匯報證明思路,并用PPT給出證明過程.
探究3:在圖1中增加一條弦,使得它仍是軸對稱圖形.
聽課記錄:學生畫出不同的情形,教師從中選擇一個畫出了垂直于弦的直徑的圖形,為研究垂徑定理的證明服務.其他圖形則先放下,教師指出,以后再研究其他情況的圖形.
圖2
【新知探究】
教師由學生畫出的軸對稱圖形,利用圖2,引導學生歸納并證明垂徑定理.
填空:_____,定理:_______________.
聽課記錄:教師在學生得出概念和簡略證明的基礎上給出垂徑定理的圖形、符號語言,但沒有提及垂徑定理的推論.
【精講示范】
例在直徑為10cm的圓中,弦AB的長為8cm,求圓心O到弦AB的距離.
聽課記錄:師生合作添加輔助線弦心距、半徑,構造經典的直角三角形基本圖形,并為學生總結弦心距、弦的一半、半徑之間的平方關系式.
【鞏固訓練】
兩道練習題(中考試題,略).
學生自編題:運用垂徑定理自編一道計算題.
聽課記錄:學生自編題耗去近10分鐘,學生要畫圖、構思已知和問題,預設圖形中不同的數據,最后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展示了三個學生的問題設計,并請其他同學解答,所以花時較多.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拓展提高】
已知圓O的直徑為10cm,弦AB∥CD,且AB=8cm,CD=6cm,求弦AB和CD之間的距離.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尋找圓心:有一張圓形紙片,請同學們找圓心,比比誰找得快!
圖3
設計意圖:讓學生準備一張圓形紙片,并由他們折紙找出圓心,安排一個學生到黑板上畫出折紙方法的示意圖,如圖3.
追問得出:這種方法是利用了圓的軸對稱性質,那么圓為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呢?
安排學生利用圖2給出證明,在圓上任意取一點,引直徑的垂線交圓于另一點,并證明這兩點關于直徑所在直線對稱.
(二)歸納定理及推論
在學生證明圓是軸對稱圖形之后,引導學生歸納出垂徑定理.
垂徑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p>
教學預設:梳理垂徑定理的題設與結論,一條直線若滿足:(1)過圓心;(2)垂直于弦,則可以推出:(3)平分弦;(4)平分弦所對的優(yōu)?。唬?)平分弦所對的劣?。?/p>
提出問題:平分弦的直徑能否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
教學預設:啟發(fā)學生思考,上述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嗎?如果不是,如何修正呢?通過系列追問促進學生思考并得出推論: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對的?。?/p>
(三)例題教學
例1如圖4,AB是⊙O的直徑,弦CD⊥AB于點E.若CD=8,BE=2,求⊙O的直徑.
圖4
圖5
變式訓練:某居民區(qū)一處圓形下水管道破裂,修理人員準備更換一段新管道.如圖5所示,污水水面寬度為60cm,水面至管道頂的距離為10cm,問:修理人員應準備內徑多大的管道?
設計意圖:從圖4到圖5,輔助線添加更多,構圖能力更強,然而圖4構造的直角三角形會啟發(fā)學生在圖5中也構造出直角三角形來幫助思考.
圖6
例2如圖6,CD所在的直線垂直平分線段AB,利用這樣的工具,最少使用幾次就可以找到圓形工件的圓心?
設計意圖:在學生解出來之后,引導他們思考開課階段的折紙情境,追問:現(xiàn)在能解釋為什么折疊兩次后,折痕相交的點就是圓心嗎?能給出證明嗎?(本質就是與例2的推證理由類似,根據垂徑定理的推論來證明)
(四)小結
引導學生從軸對稱的角度回顧垂徑定理及其推論,并啟發(fā)學生思考,還可以把垂徑定理的基本圖形中的題設與結論重組得出一些命題.
(五)作業(yè)
求證:圓中平行弦所夾弧相等.
1.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加強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關聯(lián)呼應
優(yōu)秀的文學影視作品常常要預設所謂的“前后呼應”藝術,比如文學名著《紅樓夢》中開篇提及的很多人物、事件,看似無厘頭,然而卻若隱若現(xiàn)地出現(xiàn)在后續(xù)情節(jié)推進之中,甚至成為重要的暗線.受此啟發(fā),我們基于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將原設計中的情境(兩次折紙獲得圓心)與后來“再設計”中例2中的追問實現(xiàn)對接、呼應,形式上加強了開課情境與后續(xù)例題教學之間的關聯(lián),更重要的是對折疊操作的原理進行了證明,使得開課情境更有數學味兒、幾何味兒.
2.研習教材并精選例、習題,經營“平滑的轉場效果”
由于垂徑定理反映了圓的軸對稱性質,而且在證明圓是軸對稱圖形時順便也就獲得了垂徑定理,稍稍逆向思考就能得到系列推論,教材上只是給了其中一種,這時我們可以啟發(fā)優(yōu)秀學生課外深入構思其他的推論,包括“平行弦所夾弧相等”,這些都可以看成是垂徑定理的推論(上個世紀的教材中都將其作為推論進行教學).基于上述認識,如果限于教學時間,或考慮到充分訓練垂徑定理基本圖形的需要,而將垂徑定理的推論放到下一課時再學,則會破壞數學知識的整體性,是值得商榷的.所以在“再設計”中我們將推論進行了預設,并精選了一些例、習題進行新知應用,也追求了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平滑過渡.當然,我們在“再設計”中還基于“從標準模式到非標準模式”(詳見文4)的理念對例、習題的教學加強了變式設計.
1.章建躍.如何實現(xiàn)“思維的教學”——以“平面圖形的旋轉”的教學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2015(4).
2.張誠,張成品.經營“轉場”:讓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中學數學》(下)2015年1~3月讀刊隨筆[J].中學數學(下),2015(5).
3.劉東升.關聯(lián)性:一個值得重視的研究領域[J].中學數學(下),2013(12).
4.季衛(wèi)東.變式取向:從“標準模式”到“非標準模式”——以“軸對稱最值問題”解題教學為例[J].中學數學(下),2014(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