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榮華,楊雪梅,張積勇
(1.保山市中心血站,云南 678000;2.保山市隆陽區(qū)丙麻中心衛(wèi)生院,云南 678000;3.保山市隆陽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678000)
HIV并發(fā)結核病患者生命質量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朱榮華1,楊雪梅2,張積勇3
(1.保山市中心血站,云南 678000;2.保山市隆陽區(qū)丙麻中心衛(wèi)生院,云南 678000;3.保山市隆陽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678000)
目的了解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并發(fā)結核雙感患者治療、轉歸情況,分析影響治療轉歸的影響因素,探討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評價各種因素對雙感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及其相對重要性,為指導臨床治療、研究和衛(wèi)生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方法對2007~2012年隆陽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登記的HIV并發(fā)結核雙感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統(tǒng)計回顧分析。結果2007~2012年共登記治療HIV并發(fā)結核雙感患者82例,結核病治愈59例,治愈率為71.95%;死亡20例,失訪2例,拒絕治療1例。男女間病死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2.44,P<0.05);以是否進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分組,兩組間病死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5.78,P<0.05);以痰涂片結果分組,兩組間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痰涂片結果、年齡、抗結核治療基線CD4檢測值是雙感染患者死亡獨立的危險因素;病死率與CD4基線數(shù)值呈負相關(Pearson相關),相關系數(shù)r=-0.37(P<0.01)。結論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監(jiān)測患者的CD4檢測結果,CD4檢測值與HIV并發(fā)TB患者的生命質量存在線性相關。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肺結核; 回歸分析; CD4
艾滋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以侵犯CD4+T淋巴細胞(簡稱CD4)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結核?。═B)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慢性傳染性疾病,是單一感染因素引起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疾?。?],因此結核病已成為世界范圍內最大緊迫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我國是結核病高疫情國家,隨著AIDS患者的病情進展,AIDS并發(fā)TB已明顯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壽命。本中心自2007年起在AIDS患者中每年進行一次結核篩查,在管理的結核患者中每年進行一次HIV抗體測定,截止2012年共發(fā)現(xiàn)AIDS并發(fā)結核病共計82例,現(xiàn)將其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隆陽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7~2012年發(fā)現(xiàn)并登記的AIDS并發(fā)TB的雙重感染患者82例。其中男63例,女19例,平均年齡38.39歲(P25、P50、P75分別為32、36、45歲),最大年齡79歲,最小年齡2歲。
1.2 方法
1.2.1 CD4檢測 CD4檢測采用流式細胞儀。在抗結核治療前進行一次CD4檢測,在化療結束進行一次CD4檢測。
1.2.2 痰檢質控 療程內2、5、6月末痰涂片檢查。
1.2.3 結核化療方案 按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結核病防治指南規(guī)定的短程督導化療方案,初治2H3R3Z3E3/4H3R3,復治2H3R3Z3E3S3/6H3R3E3。
1.2.4 艾滋病抗病毒治療 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由保山市人民醫(yī)院抗病毒治療點按相關要求給予抗病毒治療。
1.2.5 評價指標及標準 治療成功(治愈)的標準為化療結束前連續(xù)2個月痰檢(5、6月末痰檢)陰性;失敗標準為療程未結束患者已丟失或停止服藥,5、6月末痰檢為陽性。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以及簡明統(tǒng)計軟件10.32;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涂片陰性與陽性雙感患者間病死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earson校正法),其余的采用χ2檢驗(Pearson未校正法);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對各危險因素進行評價;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雙重感染患者結核治療轉歸情況 2007~2012年共登記治療AIDS并發(fā)結核患者82例(男63例、女19例),結核病治愈59例,治愈率為71.95%,死亡20例,失訪2例,拒絕治療1例。其中男性死亡13例,女性雙感患者死亡7例。男女間病死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2.44,P<0.05);以是否進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分組,抗病毒治療組病死率為18.97%(11/58),非抗病毒治療組病死率為37.5%(9/24),兩組間病死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5.78,P<0.05);病死率與細菌涂片結果之間的關系,涂片陽性的雙感患者病死率為41.12%(8/19),涂片陰性的雙感患者病死率為19.05%(12/63),兩組間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痰涂片結果、年齡、抗結核治療基線CD4檢測值是AIDS并發(fā)結核病患者死亡的獨立的危險因素,見表1。抗結核治療基線CD4檢測值與病死率回歸曲線估計見圖1。
2.3 死亡因素與CD4檢測值的相關性分析 病死率與CD4檢測值呈負相關(r=-0.37,P<0.01)。
結核病不僅在我國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在全球也是一個公共衛(wèi)生問題。結核病本是一個病原明確、防有措施、治有辦法、只要規(guī)律服藥,完成療程,95%以上的患者可以治愈的疾病,卻常常被忽視。很多肺結核患者由于對肺結核防治知識缺乏認識,經傳統(tǒng)抗結核治療,當癥狀有所改善,自行停藥,患者服藥不規(guī)律、不按醫(yī)囑服藥等,造成治療失敗,甚至導致大多患者產生獲得性耐藥性[2]。本次調查中,結核病的治愈率為71.95%,低于全國平均治愈率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并發(fā)HIV感染,影響治愈率。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估計結核分枝桿菌導致了13%的艾滋病患者死亡[3]。
結核病是AIDS的最常見和最先發(fā)生的機會性感染之一,也是造成艾滋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兩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結核病加重了HIV感染者的病程發(fā)展,縮短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命,而HIV的流行又促進了結核病的傳播。結核與其他的艾滋病相關的機會性感染不同的是,CD4對于HIV感染者預測結核病的發(fā)生率并不是一個可靠的指標。不論在結核流行區(qū)還是非流行區(qū)都可以觀察到CD4檢測值相對較高時就發(fā)生了HIV感染相關的結核病[4]。本研究中,病死率與CD4值呈負相關(r=-0.37,P<0.01),進一步的證實結核病加重了HIV感染者的病程,使患者生命縮短。T淋巴細胞亞群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結核病患者細胞免疫水平[5]。檢測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細胞亞群數(shù)量及比例可以判斷受檢測者的細胞免疫水平。同時,相關資源顯示[6],CD4與治疔失敗以及復發(fā)之間的關系目前尚不清楚,一些最近的研究觀察到治療9個月的復發(fā)率比治療6個月或更短要低。今后進一步加大這方面的研究。在登記病例的分類中,初治與復治在本次的研究中病死率之間差異不明顯,可能與病例數(shù)量較少有關,應加大樣本量進一步驗證。有研究報道復治結核患者發(fā)生耐藥的危險較初治結核病患者高[6]。痰涂片結果、年齡、抗結核治療基線CD4檢測值是雙感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1] 郭艷玲,劉洋,宋長興,等.結核病易感基因的研究進展[J].國際呼吸雜志,2008,28(22):1376-1378.
[2]戴自英.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224.
[3]Ostrosky-Zeichner L,Alexander BD,Kett DH,et al.Multicenter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1-->3)beta-D-glucan assay as an aid to diagnosis of fungal infections in humans[J].Clin Infect Dis,2005,41(5):654-659.
[4]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張福杰,盧洪洲主譯.HIV感染者機會性感染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1:26.
[5] 丁愛華,王尚武.淋巴結核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細胞亞群的檢測及其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20):2547-2549.
[6]周家杰,曾偉鳳.86例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耐藥分析[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2,12(12):1485-1487.
10.3969/j.issn.1673-4130.2015.03.046
A
1673-4130(2015)03-0394-03
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