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婷
(西華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學生課堂走神問題研究概述
劉金婷
(西華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走神被教師認為是最普遍的課堂行為問題之一,因此研究學生課堂走神的教育問題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本文以學生走神問題為中心,對走神的內(nèi)涵做簡要介紹,進而研究學生課堂走神研究的現(xiàn)狀,最后從個人因素、教師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三個方面分析課堂學生走神的影響因素,并在此基礎之上為教師提出幫助學生應對走神的對策和建議,以提高學生的聽課質(zhì)量和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與發(fā)展。
課堂走神 走神原因 注意力提高
在課堂中,細心的老師會發(fā)現(xiàn),每節(jié)課上總是有那么幾個學生會走神,他們仿佛是在認真地聽講,但根本沒有融入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盡管他們聚精會神地看著某處,但他們在想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研究表明,上課走神會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它不僅關系到學生當前的學習成績,而且會影響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和優(yōu)秀習慣的養(yǎng)成。本文對學生的走神問題進行了探討,旨在為今后的研究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走神即我們平常所說的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或進行與當前任務無關的思考(task unrelated thought,TUT)。Barron[1](2011)等人認為,走神是指一種注意意識的流失(或叫做注意的解耦合), 即注意脫離于當前的主要任務或外部任務,并指向內(nèi)部生成的思考和想法的心理過程和狀態(tài)。本文采用我國學者程凱和曹貴康[2](2014)的界定,走神是指注意從與任務相關的信息轉(zhuǎn)向與任務無關的信息,而人們常常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意識到自己在走神。
關于走神的理論,包括解耦和假設和控制執(zhí)行失敗假設,還有注意力分散假設等理論。研究表明,不同的理論假設,在解釋不同的走神現(xiàn)象和實驗結(jié)果時,有各自優(yōu)點與缺陷。
通過對中學教師進行訪談,黃英[3](2005)的訪談結(jié)果顯示,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現(xiàn)象(58%)在課堂問題行為中占據(jù)第二位。張彩云和申繼亮[4](2007)在對18位教師的訪談中,有17位教師都提到學生走神,不能專心聽講這種問題行為,其中有10位(55.5%)教師認為這是讓他們最感頭疼的行為。郎曉葉[5](2010)對100名教師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高年級小學生出現(xiàn)的注意力不集中現(xiàn)象在學生課堂問題行為中所占比重為18.8%。楊劍[6](2011)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在課堂中有32.02%的學生有時會不專心聽講,11.80%的學生有時會不做筆記。唐鳳菊[7](2012)通過自編問卷對教師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有79.03%的教師認為學生在課堂上有思想開小差的行為。由此可見,目前一些學校的學生在課堂中走神的頻率高,比例大,這種現(xiàn)象應該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
(一)個人因素
1.學生對所學科目無興趣,或不喜歡任課教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一學科不感興趣時,就無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走神。若學生對任課教師還有抵觸心理,即使對該學科有興趣,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影戲其聽課質(zhì)量,出現(xiàn)走神現(xiàn)象。
2.學生身體狀況不佳。為了在重點學校就讀,許多學生不得不早起擠公交車,餓著肚子上課。為了取得好成績及家長和老師的贊揚,學生不得不學習到深夜。不吃早飯、睡眠不足、生病等因素都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中無法集中注意力。即使學生想認真聽講,這些客觀因素也會妨礙他們學習。
3.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特點。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不平衡。此時,自我意識的觀念形成,有意注意的水平逐漸提升。即使在安靜的課堂中,學生會出現(xiàn)分心現(xiàn)象,這是可以理解和通過訓練改變的。
4.學生知識水平有限,接受能力弱。在學生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后,但教師傳授的內(nèi)容還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或是學生無法跟上進度時,學生會質(zhì)疑自己的能力,放棄在該學科上應有的努力,進而出現(xiàn)走神等現(xiàn)象。
(二)教師因素
1.教師經(jīng)驗不足,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對于英語等難以理解的學科,如果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zhì)量差,學生就很容易不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走,以自己認為有效的方式學習,出現(xiàn)開小差現(xiàn)象。
2.教師對走神現(xiàn)象的忽視或過多重視。教師若對開小差不重視,就會造成學生經(jīng)常性走神,久而久之養(yǎng)成一種壞習慣。但教師如果太關注學生開小差,則學生會通過這種方式吸引老師和同學注意,同時走神會影響課堂的教學秩序。
(三)環(huán)境因素
1.外界的不良誘惑。學生的好奇心強,渴望接觸新鮮事物,但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弱,抗干擾能力不足。面對當今社會吸引人眼球的大型網(wǎng)絡游戲、暴力及色情電影和刊物、吸煙及酗酒等不良影響,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將注意力集中起來,而是沉浸在對這些事物不切實際的幻想中。
2.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或人際關系。父母離異、朋友背叛等都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很大傷害。當教師在課堂中提及有關的情感體驗時,學生很容易給自己貼上錯誤的標簽,以至于陷在焦慮和恐懼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更不能專心聽講。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機。教師應幫助學生設立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之上,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廣泛興趣,并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這樣學生在課堂中開小差的頻率就會降低,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自信,并將正能量傳遞給他人。
(二)教學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特點。研究表明,高年級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約為20分鐘。因此,教師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應將重點內(nèi)容放在前面進行教授,留下10至15分鐘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回顧,或是做一些練習題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切不可以整節(jié)課都用來講授知識,這樣無法收到理想效果。
(三)教師根據(jù)大部分學生的水平進行教學。每個班級都會有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教師無法完全顧忌所有學生的掌握進度,那么只能根據(jù)多數(shù)學生的反應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對于那些無法跟上課程、走神的少數(shù)同學,教師應在課后做好相關輔導工作,幫助他們趕上進度。
(四)教師使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zhì)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決定了新異性的刺激會引起學生關注。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找錯誤、講述幽默笑話、運用語調(diào)的高低變化等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一旦教師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學生就能將注意力更好地集中起來,減少走神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五)教師應針對不同類型的走神現(xiàn)象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婁素娟(2013)將學生的走神類型分為興趣索然型、青春萌動型、思維活躍型、迷?;靵y型和痛苦負重型五大類。針對這五種類型的不同表現(xiàn)特點,教師應因材施教,逐漸改善他們分心的現(xiàn)狀。
(六)教師在課下與學生溝通,了解其走神的具體原因。若教師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批評走神學生,則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產(chǎn)生挫敗感,從而對學習失去信心。因此,教師應與學生多多交流,弄清學生走神的原因是家庭因素還是教師能力因素,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教和學生更好地學。
(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發(fā)展學生能力,更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切感、尊重和愛戴,使學生從心底喜歡教師。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就會聚精會神地聽取教師講解,給教師提出建議。該做法不但減少學生走神的發(fā)生,而且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八)教師應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我們都會有某種程度上的從眾,也就是說身邊人的行為會對我們產(chǎn)生影響。當課堂氛圍是愉快融洽的,多數(shù)學生會表現(xiàn)出集中注意跟著老師的思維走,只有少數(shù)學生會走神。當他們回過神來時,也會受這種愉快融洽氛圍的影響,就會自然而然地集中注意力學習。
(九)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方法應對學生走神的問題。當教師發(fā)現(xiàn)有學生開小差時,可以通過近身暗示法、主動提問法、旁敲側(cè)擊法等方式糾正學生。當然,為不影響教學進度,教師應暫時允許個別學生走神,盡可能地不對學生進行批評與懲罰,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十)教師應幫助學生抵制不良誘惑,提高抗干擾能力。青春期的特點就是易沖動,敢于嘗試新鮮事物,渴望自由,處于此階段的學生就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誘惑。當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教師一定要重視,并加以說服教育,使學生回歸到本職學習上來,切不可以讓學生自暴自棄,荒廢學業(yè)。
綜上所述,學生課堂走神問題會影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因此該問題應該引起教師的極大關注。但多數(shù)教師只是對學生的外向性行為問題(上課做小動作、交頭接耳等)較關注,卻忽視學生的內(nèi)向性行為問題(上課走神、焦慮、恐懼等)。因為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內(nèi)向性行為問題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長期的和破壞性的。21世紀的新型教師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高效學習,從而與學生共同發(fā)展和進步。
[1]Barron,E.,Riby,L.M.,Greer,J.,&Smallwood,J..Absorbed in thought:The effect of daydreaming on the processing of relevant and irrelevant events.Psychological Science,2011,22(5):596-601.
[2]程凱,曹貴康.走神的理論假設、影響因素及其神經(jīng)機制.心理科學進展,2014,22(9):1435-1445.
[3]黃英.中學課堂問題行為與教師應對方式的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4.
[4]張彩云,申繼亮.小學教師對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認識[J].教育科學研究,2007,4:21-24.
[5]郎曉葉.高年級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及應對策略研究[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5.
[6]楊劍.初中生學校中問題行為特點研究—以大連市第39中學為例[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2.
[7]唐鳳菊,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6.
[8]婁素娟.對嚴重“走神生”教育管理的心理學分析[J].校園心理,2013,11(3):180-181.
[9]蔡成翔.淺議課堂開小差的原因及對策[J].右江民族師專學報.1998,1(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