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名帥,王艷榮
(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吉林四平136000)
中國書法以漢字為載體,其宗旨在于使書寫精準、簡捷和美觀。中國書法的內涵非常豐富,可以從一個側面體現中國人特有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理念。中國書法的元素以及書法所寫的內容,都能體現中華民族追求和諧、平衡的理想。
中國書法與漢字保持著緊密的關系。學習書法可以促使學生提高學習漢字的興趣,增進對漢字字形的理解,深化對漢字筆順的記憶,加深對漢字結體規(guī)律的認識,同時有利于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中國文化中獨特的文化因素,書法是對外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深刻地闡釋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是中華民族以“和”為中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書法藝術教育能夠讓學生在藝術學習中了解漢字的發(fā)展特點,有利于對外漢字教學的進行。作為中國文化之精髓,書法的傳播為漢語國際教育奠定了文化基礎。因此,在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中設置中國書法課程就在情理之中。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書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糾正漢字書寫錯誤,培養(yǎng)正確的書寫習慣,最終掌握中國書法技能。
書法作為中國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漢語國際教育中擔當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外國學習者中推廣中國書法,既是自身發(fā)展戰(zhàn)略的需要,同時也向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的窗戶。
1.中國書法教學在孔子學院和國內院校都已走進課堂
隨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日益增加,近些年,中國在世界各國推廣普及漢語教育成果顯著。中新社2014年4月17日發(fā)布的文化建設藍皮書《中國文化發(fā)展報告(2013)》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已有440所孔子學院和646個孔子課堂,孔子學院成為漢語推廣和體現中國“軟實力”的文化品牌;而每年來大陸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留學生也有數十萬之多。在孔子學院或孔子課堂都有不同程度的中國書法課程或書法活動。學習漢語、學寫漢字成為一種時尚,說明中國書法教學已經被世界人民廣泛認知和認可。
2.書法教學效果不理想
在國外,漢語國際教育教學依然沒有構建起理論和實踐完備的系統(tǒng),主要還是仿照中國大陸的書法教育教學方法。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與思維差異,其教學法無法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為在向不同文化人群傳播中國書法時都需要一個過程,即逐漸適應與本土化的過程。
1.3.4 少數民族信息貧困研究。朱明[37]通過對國外少數族裔信息貧困成因及對策研究,指出導致國外少數族裔信息貧困的原因主要是:語言與文化方面的障礙、信息需求的差異、自身發(fā)展的動力、公共政策的缺失等。通過政策干預、加強信息機構服務、提高信息媒介和文化產品傳播率、加強信息技術普及等,因此,可有效改善其信息貧困。從中對照我國少數民族信息貧困的成因,借鑒國外治理信息貧困對策,統(tǒng)籌國家、社會、機構及其自身來系統(tǒng)構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的信息減貧對策,通過提升民族人口的自身發(fā)展能力,在國家經濟扶貧政策支持下,逐漸擺脫極度貧困和過度封閉,最終促進區(qū)域內的社會穩(wěn)定、民族團結和文化融合。
1.漢字是漢語學習者的最大難點
漢字是形、音、義相結合的文字,經過長期演化,漢字的筆畫線條化和規(guī)范化已達到較完善的程度,成為相對抽象的符號系統(tǒng)。漢字的這種特點使外國留學生普遍感到漢字難認、難寫、難記。
2.課程定位不清晰,教材不規(guī)范
許多高校對書法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對其類型界定不清晰,缺少專門進行書法國際傳播的基地與平臺,書法課教師教學目標不明確。很多情況下,書法課被當作一門體驗及賞析的文化課。
3.師資匱乏,素質有待提高
漢語國際教育中書法教學師資短缺導致書法國際傳播一直處于緩慢前進狀態(tài)。國內外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書法教師在素質方面有很大欠缺,勝任書法教學的師資數量嚴重不足。
1.以識字教學為基礎
中國書法具有西方文化無法模仿的獨特魅力,這是吸引留學生學習書法的原因。因此,教師不但要傳授中國書法的寫法,也要教會學生認讀漢字,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把書法當作文化而不是簡單的藝術來學。漢字與書法結合的教學會使對外漢語教學在各國有更好的發(fā)展。
2.書法文化與技能相結合
書法可以使文字富于美感和藝術效果。漢語國際教育以培養(yǎng)外國留學生的漢語技能和能力為目標,應當多融入一些書法文化知識,讓學生對中國書法的歷史、背景及藝術審美效果有一定的了解。從象形性較強的字體入手,并與國畫甚至簡筆畫相結合,可以使書法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增加留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使其逐漸領略中國書畫作品所暗含的意蘊美。
3.注重直觀性、趣味性
教師可以利用與書法相關的小游戲導入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會激發(fā)學生體內的活躍因子,使他們充滿激情地進入課堂的學習;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中國的古典音樂或書法家的一些勵志故事,這樣可以促進學生不斷進步;也可以在學生臨摹書法家作品一段時間后鼓勵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這可以使學生有一種滿足感。
4.循序漸進
中國書法教學以楷書教學為主,教師應根據漢字教學的特點和國外學習者的認知特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既要教會學生漢字,又要把書法文化及書法技能傳遞給學生,同時要保證漢字教學的整體進度及相關知識的銜接,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明確書法課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地位
中國書法不僅是漢字書寫的藝術,同時也有記錄中國文化的功能。我們應充滿自信地推廣中國書法藝術,以優(yōu)勢軟實力贏得國際話語權。要加大投入,精編各種形式的書法教材,開發(fā)書法軟件,降低書法學習的門檻。要以中國書法2009年成功申遺為契機,構建漢語國際教育中書法課程模式,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與方法,以保證書法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應有計劃地采取多種途徑,建立完善、合理的培訓機制,培養(yǎng)具有書法教育能力的高素質教師。書法教師要具備多種綜合素質,做到了解中國書法的發(fā)展脈絡,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熟悉外國文化,擁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世界觀、人生觀、藝術美學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精神的獨特體現。我們應將中國書法課納入國際文化交流的大視野之中,從每一節(jié)書法課開始,播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促進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傳播。這是擺在每一位漢語國際教育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每個書法教師所要肩負的神圣使命。
[1]常敬宇.中國書法如何走向世界[J].漢字文化,2014(4).
[2]鄭博仁.對外漢語教學中構建書法課程模式芻議[J].華西語文學刊,2012(2).
[3]范斌.中國書法理論技法與作品欣賞[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