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江陰市敔山灣實驗學校,江蘇 江陰214400)
巧用謎語: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享受智力體操
張英
(江陰市敔山灣實驗學校,江蘇 江陰214400)
謎語是一種文字游戲,也是一種智力游戲,可以把猜謎活動比做“頭腦體操”和“智力健美”。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中,引進謎語活動,既讓教師教有樂,又讓學生學有趣,使學生體驗猜謎的樂趣,增強學習語文的情趣,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謎語 樂教 樂學 興趣 情趣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謎語是我國民間文學的一種特殊形式,古時稱廋詞或“隱語”。宋時周密在《齊東野語·隱語》中說:“古之所謂廋詞,即今之隱語,而俗所謂謎?!彼毩⒂谠姟⒃~、曲、散文、雜劇、對聯(lián)之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謎語語言平實精煉,有濃郁的文學氣息,短句中深藏人生的哲理。知識性很強,構筑新穎,具有雅俗共賞的藝術特色。
謎語與語文相結合,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謎語,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顆寶石;謎語,語文教學中的一朵奇葩。謎語是一種文字游戲,也是一種智力游戲,可以把猜謎活動比做“頭腦體操”和“智力健美”。在語文教學中,在課外閱讀中,引進謎語活動,既使學生體驗猜謎的樂趣,又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情趣與魅力。
從一年級開始,每學期語文書上,謎語蹤影就無處不在了,謎語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蘇教版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練習一”,第一題就是猜謎、制謎。雖然有的學生不知道加什么偏旁做謎,有的謎語句子不會組織,但一個個興致很高。其中“丁”字的謎面制作比較困難,如何添加合適的偏旁組合(燈謎術語稱之增損離合)及謎面的語言如何合理組織,一時間難住了大家。經過全班努力,一則簡單的字謎做出來了:有口能咬,有目能看,有火能亮,有金能鉆。
這一節(jié)課啟發(fā)了我,“課程標準”在“教材編寫建議”中指出:“教材應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適應學生認知水平,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薄罢n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更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碑斍?,語文新課程改革正在深入推進之中。遵照上述“課程標準”精神,我思考謎語與語文關系如何,能否將燈謎引進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如何采用燈謎這種特殊文字運用的活動形式,為學生搭設語文實踐平臺,使謎語實踐活動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服務的目的……在這些方面,是否可以探索一番呢?
習字、詞匯積累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任務。通常生字教學就從字音、字形、字義上教,抽象,不易記牢。
謎語中的字謎一般都是從字的結構入手,在字形上面做文章,對字的直義、反義、一字多義的領會,以及字音異讀、象聲等,不管是制謎還是猜謎,都可以圍繞這四個方面展開。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引進謎語,很顯然,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在謎趣中加深對漢字的印象,加之謎語活動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實踐活動,學生自然能在活動中成為主人,在字的音、形、義上區(qū)分清楚,有利于記牢豐富的字、詞。
蘇教版第十冊第三課《早》一文中,有個生字“憩”,學生總寫錯。我就找了個字謎:自古有聚必有別。這里用上了猜謎中的 “增損離合法”,謎面不但巧妙且寓意深長。“自”與“古”相聚,“必”卻要飽嘗離別之苦,成為“心”和“丿”,將“自”、“古”、“心”、“丿”四部分重新組織新家庭成“憩”字。這一個謎語既讓學生牢牢地記住字,又懂得對字形復雜的生字分拆組合的方法,同時掌握一定的語言韻律技巧,從而更好地學習難記的字。
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字謎教學法,學生興趣盎然,記憶深刻,極大地鼓舞了我。我把一些生字、難寫的字找出來,尋找謎面,隨課文學習使用,效果頗佳。
1.一江清水逐明月(字) 旺
2.十月又相逢(字) 肢
3.好酒不摻水 (字) 釀
4.多少心血得一言(字) 謐
學生對字謎的興趣很濃,他們不滿足于猜謎,開始自己制謎了。雖然錯誤百出,有的謎面上個別字眼與謎底重復(專業(yè)術語稱之為“露面”),有的謎面里有多余的字(專業(yè)術語稱之為“閑字”),但是,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熱情被激發(fā)出來了。
實踐證明,字、詞教學與學生字、詞積累,在使用其他教學手段的同時輔以有趣的謎語活動,不僅是學生學好字、詞的良好途徑,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研究漢字的興趣。
感受藝術美、創(chuàng)造美是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謎語與文學有著密切的關系,許多謎語本身就是一句或一首詩,猜謎讓學生感受到謎語特有的藝術美并樂在其中。課堂上,結合課文內容,可以猜文章題目、作者、文中的成語、人物等,因為范圍小,學生容易猜到,興趣較濃,課堂氛圍也好;因為與課文內容有關,比較新鮮有趣,記憶較為深刻。
下面是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謎語:
1.步騎軍隊如水涌來 (考古學詞語) 兵馬俑 《秦兵馬俑》
2.鐘情只為君直率 (外國科學家)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與小女孩》
3.喝冷飲 (現代作家名一) 冰心 《只揀兒童多處行》
4.大于號,小于號,全靠小心別去掉 (字)水 《水》
5.任你方圓變不窮,冷則靜止熱迷蒙。刀槍砍斫無傷口,白發(fā)老翁咬得動。 (打一自然事物) 水 《水》
6.洪災前頭一戰(zhàn)士 (字) 濱 《大江保衛(wèi)戰(zhàn)》
猜謎不但趣味性強,而且能鍛煉對事物的分析概括、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fā)形象思維能力,啟迪人的智慧。
把猜謎活動精心納入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機環(huán)節(jié),那么,學生積極思維、挖掘智慧潛能,不僅增加課堂教學容量,而且思維受到訓練,語言學習、思維訓練雙豐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把謎語引進語文教學,可以得到有思考的課堂、有情趣的課堂。
謎語不止與語文有關,還和歷史、政治有關,與山川名勝、戲曲藝術有關……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要猜得出,需要博古通今,熟悉現實生活的百科百業(yè)。用謎語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多看書,提高課外閱讀興趣。
閱讀《水滸傳》時,我根據有關人物情節(jié),不斷出一些謎語,引著學生一頁頁看下去。這樣的謎語有:
1.久不練功 (水滸人名) 武松
2.古往今來 (水滸人名) 史進
3.山東人聰明得很 (水滸人名) 魯智深
4.八十萬禁軍誰掌管? (成語) 首當其沖
學習劉禹錫的《望洞庭》時,我故意拋磚引玉,用“風平浪靜”猜一地名,同學們很快答出謎底“寧波”,我再反過來讓學生以“寧波”做謎面,個別腦子特別靈活的同學馬上想到“潭面無風鏡未磨”,甚至還有同學想到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對理解、記憶、積累詩句有莫大幫助。
對學生來說,語文知識與自身聯(lián)系起來更有趣,印象更深。我用學生的名字做謎底,學生猜得最積極,每每欲罷不能。對他們來說,可以與名人、城市、歷史等產生聯(lián)系,并且不斷起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是多么奇妙的一件事情。
這樣的謎語有:
1.吳下江邊詩圣居 (同學名一)浦天
(詩圣杜甫,扣“甫”,“吳下”為“天”,江邊取“氵”,組合成“浦天”,并結合《絕句》之“兩個黃鸝鳴翠柳”復習。)
2.“白日放歌須縱酒”(同學名一)杜慶圓
(謎面出自語文書中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謎底別解為“杜甫慶賀祖國山河團圓?!眻A:圓滿;完整。另有意:團圓。)
3.廣州寸金易寸土 (同學名一) 花鋮
(廣州別名“花城”,謎面提示+“寸金(钅)”—(易)“寸土”。)
4.偉人雖逝,天日長存 (同學名一) 韋昊
5.河邊往來人,但見春草色 (同學名一) 何靚
開始時,學生并不熟練,隨著老師的講解,學生不再是隨便猜猜了,而是學著自己分析理解。
隨著學生謎藝水平逐漸提高,已經不滿足于課本題材的燈謎。為進一步提高燈謎水平,誘導學生深入了解燈謎奧秘,特別邀請燈謎協(xié)會的會員不定期講課,又給學生帶來一份驚喜。如講課過程中穿插《西游記》、《三國演義》,甚至《紅樓夢》等名著的相關謎作。不管學生是否讀過這些書籍,燈謎的趣味性都深深地吸引了他們,與燈謎的“別解”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如學習課文《盧溝橋烽火》之后,便結合字謎“長刀破日還——歸”(注解:以長刀象形“丿”,破開“日”字,“還”字提意“歸來”)講述抗日英雄群體大刀隊夜襲喜峰口的故事,使學生學習燈謎技巧的同時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一舉數得,收獲頗豐……
謎語像一扇嶄新的窗,吸引著學生,帶領他們走進文學這個無垠的原野。
謎語像一條無形的線,牽引著學生,指引他們步入藝術這個廣闊的殿堂。
謎語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爐的文學藝術,實踐證明,把它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課外閱讀量,拓寬學生知識面,尤其對學習語文和歷史等學科知識極有裨益。語文教學應該重視謎語這一詼諧奇趣的形式,啟智陶情,寓教于樂,潤物無聲。教師教有樂,學生學有趣,從謎語這一“雕蟲小技”中汲取精華,找到學習語文的趣味,增加語文學習的情趣。